季羨林在北大是聞名遐邇的著名教授,在全國是譽滿天下的學術大師。可是在一般人眼里,他卻遠遠“配不上”這些頭銜。
季羨林衣著平常,經(jīng)常穿一身洗得發(fā)白的卡其布中山裝,圓口布鞋,出門時提著一個五十年代生產(chǎn)的人造革舊書包。他走在人群中,絕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說話平常,總面帶笑容,聲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誰都可以推門而入,同他談話,如沐春風,決不會感到緊張局促??傊?,他沒有一點“大人物”的架子。但是,他卻受到人們的普遍敬仰。
季羨林以平常之心,笑對人生。他曾幽默地說:“如果在往八寶山去的路上按年齡順序排一個隊的話,我絕不在前幾名。我曾說過,我絕不會在這個隊伍中搶先加塞,我決心魚貫而前,輪到我的時候,我說不定還會溜號躲開,從后面擠進比我年輕的隊伍中。”季羨林還樂觀地宣稱:“我現(xiàn)在的身體很好。我要活到150歲!”然而,季羨林終究還是沒有在往八寶山的路上“溜號躲開”,最終停留在百歲門檻前。
季羨林的幽默風格是一種別具一格的路數(shù)。
季羨林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送禮》,敘述他們老家的傳統(tǒng):一盒點心,甲送給乙,乙送給丙,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又能奇跡般回到甲手中。
季羨林下筆道:“我雖然不贊成這樣送禮,但覺得方法還算不壞。一手收進來,再一手拿出去,意思表示了,又不用花錢。不過這樣還是麻煩,不如用木頭刻成雞魚肉肘,絕對不會有人來用手敲一敲這木頭魚肉的。這樣一來,目的達到了,禮物卻不霉壞,豈不一舉兩得?在我們這喜歡把最不重要的事情復雜化的禮儀之邦,我這發(fā)明一定有許多人歡迎,我準備立刻去注冊專利。”諧而不謔,謬而成趣。
晚年,季羨林還調(diào)侃自己的作品,笑稱自己在做“廣告”:“讀者朋友們!讀一讀我的《季羨林文集》吧!文章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妙筆生花,譽滿全球。”
【素材解讀】
當代學界,季羨林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者,然而季老的一生卻簡簡單單,從未奢望繁花似錦,也從沒追求功名利祿,默默耕耘,終成一代大師。季老的幽默是一種看透世事之后的豁達和樂觀,復雜的事情我們簡單地講,消極的內(nèi)容我們輕松地談,這或許就是季老的作品如此具有魅力的內(nèi)在源頭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