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曉榮
槍械瑣憶
■ 馬曉榮
由于當時的國人對于生產這些槍械的公司/國家的名稱不甚了解,尤其是對外文的槍械名稱和編號的發(fā)音無法正確掌握(大部分用槍者的文化水平限制),因此很多時候用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所依賴的武器究竟產自何處,什么型號,叫什么名字。不過,這到也難不倒有5000年歷史的國人。人們自發(fā)的給這些槍械取上了生動而又形象的綽號,而這些綽號也隨著這些槍械在國內的流傳而推廣開來,進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槍文化。
由于軍事工業(yè)落后和內戰(zhàn)頻繁,舊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先后進口了大量的外國槍械。這些槍械的原產國各異,性能也是有好有壞。由于當時的國人對于生產這些槍械的公司/國家的名稱不甚了解,尤其是對外文的槍械名稱和編號的發(fā)音無法正確掌握(大部分用槍者的文化水平限制),因此很多時候用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所依賴的武器究竟產自何處,什么型號,叫什么名字。不過,這到也難不倒有5000年歷史的國人。人們自發(fā)的給這些槍械取上了生動而又形象的綽號,而這些綽號也隨著這些槍械在國內的流傳而推廣開來,進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槍文化。
連珠槍:不是某種步槍。而是對所有裝彈量在一發(fā)以上的步槍的統(tǒng)稱。由于射手只需要推拉槍栓就可以繼續(xù)射擊,射速遠快過單發(fā)裝填步槍,因此叫“連珠”槍。傳承自“連珠箭”。
開司步槍:法國的Hotchkiss步槍。清末時,清政府進口過一批,主要裝備北洋軍。
金鉤步槍:日本的三零式步槍,也叫三十年式步槍。得名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扳機鍍銅,成金色。
老套筒:德國1888年委員會式步槍。由于槍管外部有一個套筒而得名。在中國的老套筒有正宗德國造(中國進口)和中國兵工廠仿造兩類。
漢陽造:漢陽兵工廠對1888年委員會式步槍改進后,生產出的步槍。由于外形比較類似德國的毛瑟98式步槍,所以通常也被稱為“漢造毛瑟”。其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去掉了槍管上的套筒。
十子毛瑟:德國毛瑟71式步槍。使用彈管供彈。是毛瑟的早期產品。西南軍閥有所采用,但比較少見。
十三太保:美國溫徹斯特M1866/76步槍的馬槍型號。使用彈管供彈。因可裝13發(fā)子彈而聞名。
三八大蓋:日本的三十八年式步槍。因為槍機上的防塵蓋而得名。
水連珠:俄國莫辛-納干式步槍。因為其發(fā)射時聲音清脆而有回響,猶如擊水聲而出名。
中正式:國民黨國民政府時期防德國98式步槍而生產的步槍。由于是民國24年定型的,因此也叫民24式步槍。
大八粒兒:美國M1加藍得式半自動步槍。由于可以連續(xù)發(fā)射8發(fā)子彈,而且30-06式子彈長度比較大(彈殼長63毫米)而得名。
“紅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簡稱。紅軍的槍械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大革命時保留下來的槍械
大革命時,革命軍的武器裝備除了購買之外,也得到了許多進步國家的援助。例如1924年10月,蘇聯曾通過海運一次便給北伐軍中黃埔軍校學生提供3000支莫辛-納干M1891 7.62mm彈倉式步槍及彈藥。大革命時期,蘇聯總共援助步槍5.1萬支,機槍 1090挺,槍彈5.74億發(fā)。后來大革命失敗,革命軍分裂,其中站到蘇維埃這邊的將士們自然都帶有武器。
2.從敵軍手中繳獲的槍械
這是紅軍手中槍械的重要來源。紅軍成立初期,文書檔案工作不正常,而且經過多次檔案應急銷毀,很難找到詳實材料,只就紅軍長征前的槍支繳獲情況統(tǒng)計如下:
1931年3月9日,鄂豫皖紅4方面軍在雙橋全殲國民黨軍34師3個團及1個炮兵營,繳槍2000支;
1931年5月,紅1方面軍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繳槍20000余支;
1931年9月1日,鄂豫皖紅4方面軍在湖北蘄水殲敵3個團大部,繳槍4000余支;
1931年9月7日,紅1方面軍在打破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中,繳槍14800余支;
1931年11月10日~12月23日,紅4方面軍發(fā)起黃安戰(zhàn)役,繳槍7000余支;
1931年12月29日,鄂西北蘇區(qū)紅25師在于房縣全殲國民黨軍興安警備旅,繳槍1000余支;
1932年1月,紅1方面軍第9軍在襄北繳槍3000余支;
1932年3月22日,紅4方面軍在皖西安繳槍12000支;
1932年6月13日,紅3軍在湖北監(jiān)利全殲國民黨軍4師1個多旅,繳槍2500支;
1932年7月24日,紅4方面軍在黃陂殲敵1個團,繳槍1000余支;
1932年8月8日,紅1方面軍發(fā)起樂安、宜黃戰(zhàn)役,繳槍4000余支;
1933年3月6日,紅25軍在河南光山縣全殲國民黨軍103旅,繳槍2000余支;
1933年4月上旬,湘鄂贛紅16、18軍在江西宜豐殲敵4個營,繳槍650余支;
1933年5月,紅8軍在湘贛邊界繳槍1500余支;
1933年6月15日,紅4方面軍在四川廣元繳槍8000余支;
1933年9月22日,紅4方面軍在四川營山渠縣繳槍2500余支;
1933年10月,紅4方面軍在四川繳槍8000余支;
1934年1月25日,紅1方面軍在福建沙縣繳槍1500余支;
1934年4月5日,紅6軍在永新全殲國民黨軍15師43旅,繳槍2000支;
1934年7月17日,紅25軍在河南羅山擊潰國民黨軍115師27團,繳槍800支;
1934年9月11日~22日,紅4方面軍攻克四川巴中,繳槍30000支;
3.蘇維埃根據地小兵工廠、修械所修復的槍械
當時條件很差,加工設備僅限于簡易手工作坊水平,主要搞些槍彈復裝、手榴彈土造等工作。尋覓一些事例,可以遙想當初。1927年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隊伍到達井岡山后,在當地農民自衛(wèi)軍袁文才部隊的修械所基礎上,建立了紅軍步云山修械所,除造大刀、梭鏢外,還曾制造過鳥銃供應部隊;
1929年,紅4軍軍械廠隨主力進入贛南,土法上馬,造出過獨子步槍。1930年,造出彈倉式步槍;
1929年底,東江紅軍兵工廠曾有100多人,能造土槍;
1930年4月,鄂豫皖根據地建立的兵工廠有40余人,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發(fā)展到300多人,復裝了大量槍彈,制造了撅把式獨子槍4000余支,并仿制“漢陽造”800多支;
1931年9月,中央紅軍在3次反“圍剿”中繳槍5萬多支,其中許多槍支需要修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零散的修械所(處)集合起來,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村,組建一個兵工廠。這是根據地最早的兵工廠,起初有250余人,主要以修槍為主,到1932年擴大到450多人。1933年3月,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建立了銀坑、寨上兩個分廠,有職工近千人。一直到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開始的兩年多時間里,官田兵工廠共修配和制造了4萬多支步槍、40多萬發(fā)槍彈、6萬多枚手榴彈、5千多枚地雷;修理了2千多挺機槍、100多門迫擊炮、2門山炮,并制造了大量的刺刀、鐵鎬、鐵鍬等,為紅軍裝備的完善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4.GC國際的支持
當時GC國際給予紅軍大力支持,其中一件事情記載如下:
1931年,中央蘇區(qū)主力紅軍約65000人,但槍支總數不到40000支。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不得不用長矛、大刀奪取敵人手中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在國民黨軍隊準備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第三次“圍剿”之際,GC國際遠東情報組購得了2萬支毛瑟 M1898步槍和馬槍,幾經周折,送達紅軍手中。當時任遠東情報組組長的佐爾格得知從德國來的步槍及彈藥將到達上海港的消息后,立即派遣情報員米申執(zhí)行一項特殊任務,重金賄賂擔負港口接收任務的國民黨軍上校陳少堂和負責港口交付任務的德國上尉馮霍恩哈特兩人,假借秉承沙俄白衛(wèi)軍在中國境內的謝苗諾夫將軍之命購買槍支為名,將2萬支槍和幾千箱槍彈卸裝到另外的船上,逆江而上,直達到九江。佐爾格另外派遣了助手克勞森等人以西門子公司的名義租用了二十幾輛美國道奇卡車在九江港口迎接,轉運貨物,裝車南下,再幾次周轉,送到了中央蘇區(qū)。至于陳少堂后來受到軍法制裁和霍恩哈特被調回德國處理自是后話。
5.紅軍使用的槍械
一是手槍和沖鋒槍
(1)德國造毛瑟M1896 7.63mm半自動手槍。還有少量中國的仿制品如下:
四川機械局等廠的仿制品;
1921年,上海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的仿制品。后來鞏縣兵工廠和山西兵工廠也相繼仿造,只是山西兵工廠把口徑改成了11.43mm。
(2)美國造勃朗寧M1900 7.65mm自動手槍。
也有少量中國的仿制品,如1913年,南京金陵兵工廠的仿制品,全槍長分152mm和203mm兩種,后者配有木制槍盒,槍盒可與握把連接成“槍托”;
1916年,上海兵工廠的仿制品。
(3)德國伯克門9mm沖鋒槍,即MP18I沖鋒槍的改進型。
(4)中國生產的仿美M1921湯姆遜沖鋒槍,主要有:
1923年,廣東廠開始生產的仿制品;1926年,山西廠開始生產的仿制品;1926年,四川兵工廠生產的仿制品,但口徑改為7.63mm,加有兩腳架。
二是步槍(主要為毛瑟系列步槍)
(1)軍閥們通過各種渠道從德國購買的步槍,包括:
毛瑟M1898 7.92mm步槍及少量馬槍。
(2)舊中國兵工廠仿制的毛瑟系列步槍:
1893年,湖北槍炮廠開始仿制德國采用無煙藥的毛瑟M1888 7.92mm步槍,由于其槍管外有一套筒,套筒與槍管之間有0.5mm間隙,用來隔熱,我國俗稱為“套筒步槍”“老套筒”,即老式帶有槍管護套的毛瑟步槍;
1898年,上海機械局也開始仿制毛瑟M1888 7.92mm步槍;
1900年,后起的洋務派領袖張之洞在漢陽建立了一個設備較新、規(guī)模較大的兵工廠,可年產毛瑟M1888步槍15000支;
1907年,廣東軍械廠、江西制造局和奉天兵工廠開始仿制德國毛瑟M1898 7.92mm步槍;
1908年,上海兵工廠也開始仿造毛瑟1898 7.92mm步槍;
1910年,漢陽兵工廠開始對M1888步槍進行改進:去掉槍管外面的套筒,增加了上護木;槍管外徑由13.4mm加粗到 14.8mm;1913年后,將直立式框形表尺(分劃5~20)改成弧形表尺(分劃1~ 20);刺刀座由頭箍的側面改到下面。改進后的步槍稱為“漢陽造”。彈頭初速 640m/s,發(fā) 射 7.92×57mmM1888圓頭彈。刺刀全長517.5mm,刀身長395mm,刀質量0.57kg;
1911年,上海廠將M1898步槍的口徑改為6.8mm,稱光緒三年式步槍,當局曾想以此口徑統(tǒng)一全國步槍口徑,1912年改稱民國民黨元年式步槍;
1919年,上海、四川兵工廠將元年式步槍的6.8mm口徑改為7.92mm口徑,名稱不變。隨后,四川廠、鞏縣廠也制造此槍,其槍管長了8mm。
除毛瑟系列外,其他步槍品種較少,主要有:
蘇聯援助北伐等運動的莫辛-納干M1891步槍;
日本造6.5mm三O式(1897年)步槍,1903年,清政府從東京炮兵工廠訂購,定名為“光緒29年式步槍”;
1924年,太原兵工廠開始仿制日本6.5mm三八式步槍;
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 7.62mm步槍,辛亥革命后曾有軍閥購買。
三是機槍:
舊中國從1904年開始購買德國的馬克沁重機槍和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
國內仿制的機槍有:
廣東制造局從1909年開始仿制麥德森輕機槍,稱為“宣統(tǒng)元年式7.92mm機槍”;
1914年,金陵廠依據實物開始仿制德國7.9mm馬克沁機槍;
1915年,上海廠開始仿制法國7.92mm哈奇開斯機槍;
1919年,廣東廠開始仿制奧地利施瓦茲洛色M1907 6.8mm重機槍,稱為“粵式六八水機槍”;
1919年,廣東廠開始仿制日本三八式6.5mm重機槍,該槍與哈奇開斯機槍的不同之處是:口徑改為6.5mm,散熱片從5片增加至7片,發(fā)射6.5mm友坂三八式各種彈,30發(fā)供彈板供彈,自動方式為導氣式,槍身長 1448mm,槍身質量28kg,槍架質量21.7kg;
1919年,漢陽廠開始仿制美國勃朗寧M1917 7.62mm重機槍,于民國十年十月十日制成,定名“三十節(jié)重機槍”;
1922年,南京廠開始仿制法國8mm紹沙輕機槍;
1924年,太原兵工廠開始仿制日本三八式6.5mm重機槍;遼寧廠開始仿制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定名為“一三式輕機槍”。
英國人在抗戰(zhàn)后期專為我國生產過一批機槍,用以裝備中國駐印遠征軍和國內的美械部隊。這批槍都是在MKⅡ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由加拿大喬恩·英利斯公司生產,外形類似捷克式和布倫式的混合??趶綇?.7改為7.92毫米。 由于中國人當時稱布倫機槍為“勃然機槍”因此英國人也就用了這個名字來進行命名。該槍在機盒右側刻有“BREN.mark11 .1nglis 1943”或中文“七九公厘勃然機槍”的鋼印。 槍長1.17米,重10.5千克,初速830米/秒,標尺射程1800米,采用30發(fā)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00/分。從1944年2月起英國通過租借法提供給中國40000挺勃然機槍,20000個備用槍管和169000個彈匣,按當時每班12人1挺的火力配備能裝備80個步兵師。在當時1927—1939年間,國府共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了30249挺正牌捷克式機槍。 由于該槍價格太貴1935年5月國府決定仿制生產。仿制兵工廠有第一兵工廠、第21兵工廠、第53兵工廠和第11、31、40、51等兵工廠。到抗戰(zhàn)勝利為止共累計生產7萬多挺。如此看來國貨還是最多的。迷龍能用上正版已經是很不錯了。日本的老兵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這支槍的“只聽幾聲快速而沉悶的槍響,我身邊就倒下幾名戰(zhàn)友,我們立刻臥倒,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中國軍隊的捷克式機槍在向我們射擊,很多時候我們對它非??謶?,它太兇猛了。我軍的機槍實在糟,老是卡殼,必須要在發(fā)射前給彈殼涂油,否則射擊時會卡殼……
(作者單位:中航螺旋槳有限責任公司)
七二二所順利通過湖北省軍工系統(tǒng)安全保密檢查
近日,湖北省軍工系統(tǒng)安全保密檢查組對七二二所安全保密工作開展檢查,獲得順利通過。檢查組聽取了該所保密工作匯報,現場查看了涉密信息系統(tǒng)后認為,七二二所高度重視安全保密工作,在國家安全、保衛(wèi)、保密管理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保密管理平臺的建設、軍品押運、涉密人員管理等方面效果顯著,涉密信息系統(tǒng)管理控制措施規(guī)范有效。同時,檢查組也提出了該所保密工作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李暢)
七〇五所干部員工向定點扶貧地區(qū)捐款助學
“履行社會責任,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片希望。”近日,七〇五所黨委動員廣大黨員為云南省勐臘縣、丘北縣貧困地區(qū)捐款助學。所領導帶頭捐款,廣大黨員積極響應,慷慨解囊,奉獻愛心,以實際行動精準扶貧,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央企責任與擔當。據統(tǒng)計,捐資助學活動啟動后,短短幾天,七〇五所共有900名黨員干部職工捐款,捐款金額達到8萬余元。在“扶貧日”到來之際,七〇五所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無私奉獻,踴躍捐款,用愛心播撒真情,以行動踐行善舉,涓滴之水匯成愛的海洋,幫助貧困學子圓夢。(杜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