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薇
父親是甘肅人。西北的漢子生在黃土高原,他有屬于自己的吃食,正如嬌貴的江南人三餐不離米飯,爽朗的蒙古人鐘愛牛羊奶酒,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拉面則是父親一生都無法抹滅的烙印。
拉面,我想這種常見的小吃,大多數(shù)人都是見過的,通常是一位回族模樣的師傅,頭上戴著穆斯林樣式的小帽,在跟你隔著一塊玻璃的地方,開工了。手上拎一塊面團,撒上干面粉,左手右手各抓一頭,拉長、合上、再拉長、再合上,重復(fù)數(shù)次,直到面塊變成一根根纖細的面條,在陽光下律動,形成類似水波的光暈。最后把面條一股腦扔進煮沸的大鍋里,幾分鐘后一筷子撈起放入碗里,加湯加肉,在面的最上層撒上蒜苗段,潑一勺辣椒油,便是一碗紅綠相間熱氣騰騰的拉面了。這是技術(shù)活,這技術(shù)全展現(xiàn)在拉面的功夫上,內(nèi)行的人都知道,根據(jù)面的寬窄、厚薄又分毛細、二細、韭葉、大寬等。想想看,工作了一天,筋疲力盡,來上這么一碗色味俱佳的拉面,吃完后渾身冒汗,何其樂哉!
說實話,我很羨慕父親。
從小我就知道,父親有一條神奇的舌頭,他熱衷于尋覓自己周圍的所有拉面館,并在飽餐一頓后,通過自己獨特的味蕾來判定,牛肉是否優(yōu)質(zhì),面條是否筋道,做法是否地道。就拿武漢為例,偌大的武漢被他吃了個遍,真正認可的,只有一兩家。
我說過,我羨慕父親。
我羨慕的不是冬天里的一碗面,不是可辨識天下拉面的舌頭,而是那顆吃完面后總會因鄉(xiāng)情而沸騰跳動的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沒有家鄉(xiāng),我不會說任何一種方言,不會在春節(jié)前后為了一張回鄉(xiāng)的火車票傷透腦筋,長大后也不會有“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的驚喜,這樣的我,應(yīng)是有幾分遺憾的。
那天我和父親去吃拉面,下面時,我聽見父親對師傅說了聲:“老鄉(xiāng),我又來吃面啦”。我聽見師傅對旁邊的小徒弟叮囑讓他多下些面,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父親的嘴角揚起,眼里滿是笑意。
所以,與其說我在羨慕父親,倒不如說我在羨慕他血液里流淌的黃土,依舊保留著兒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