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峰
城市空間中的“應力場”
冀少峰
“第四屆美術文獻展”借助“應力場”這一物理學的專有名詞和概念作為主題,以視覺藝術語言構成一種“視覺應力場”。與此同時,在藝術家個體感應力的多樣化表達及其涉及的種種社會問題的討論之外,抑或還為美術館作為社會公共空間的現(xiàn)實存在屬性帶來諸多方面的觸動式思考。
美術館,公眾,傳播
1 張如怡葡萄混凝土、瓷磚木板和綁帶10cm×12cm×28cm(葡萄) 80cm×80 cm(木板)2017
2007年,湖北美術館建成開館,在與美術文獻藝術中心的首度合作與共同努力下,第二屆美術文獻展作為湖北美術館的第一個展覽向公眾展示。其后,它以自身對學術原創(chuàng)精神的追求和展覽品牌的建構,陸續(xù)推出了一系列在國內(nèi)、國際有影響的展覽項目。
2017年,是湖北美術館面向公眾開放的第十年。十年時間,見證一座地域美術館從無到有的成長歷程,亦見證它與美術文獻藝術中心在共有的文化理想與責任擔當下為武漢這座城市所留下的當代文化印跡。
第四屆美術文獻展如期而至。本屆展覽借助“應力場”這一物理學的專有名詞和概念作為主題,以此賦予作為藝術家的另類人生,如何利用多媒介方式,以視覺藝術語言轉化其中的態(tài)度與立場,接受、適應和應力于這種不同變異、扭曲的程度,并在抽象意義上顯示藝術家個人創(chuàng)作的能量,從而提示出在世界局勢的處境中,這種壓力、角力和張力所形成的多重制衡關系,從而構成第四屆美術文獻展的一種“視覺應力場”。
“應力場”在呈現(xiàn)外力作用下,藝術家個體感應力的多樣化表達及其涉及的種種社會問題的討論之外,抑或還為美術館作為社會公共空間的現(xiàn)實存在屬性帶來諸多方面的觸動式思考,例如,“展場與公眾”、“空間與作品”、“傳播與接受”、“歷史記憶與未來建構”,等等。
本屆美術文獻展共邀請來自14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展,相較往屆而言,展覽的格局與視野越來越前瞻與開闊。無疑,這將是一次多維思想碰撞與交流的開放式對話。我們亦希望,越來越多的公眾能通過湖北美術館的藝術平臺,走近藝術、參與對話、關注現(xiàn)實、反思生活。
主策展人馮博一及其高效團隊的智慧性付出,湖北美術館與美術文獻藝術中心所有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還有每一位參展藝術家的信任與支持,使得展覽能夠如期舉行。在此,對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
湖北美術館與美術文獻藝術中心的戰(zhàn)略合作滋養(yǎng)在武漢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向心力之下,美術文獻展還將繼續(xù)前行,并走向更高、更遠。
“Stress Field” in the City Space
Ji Shaofeng
With the theme of “stress field” from the physical term, the 4th Documentary Exhibition of Fine Artcreates the “visual stress field” with the visual art language. Meanwhile, the discussions about the diversified expressions ofartists’individual induction forces and the various social issues areinvolved, and“stress field” perhaps also elicits various prompted reflections on the experienced attributes of the museum as a social public space.
art museum, public, broadc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