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政治課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分析了學生對政治課堂興致不高的原因,探索開展趣味性教學的新路徑,并提出具體措施,以提升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提高政治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責任擔當;政治學習;積極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31;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1-0100-01
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性強,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缺乏學習興趣,影響了其育人作用的發(fā)揮。作為教師,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變政治課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政治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現狀
高考的指揮棒把語、數、外的主科地位捍衛(wèi)得堅不可摧,于是出現了“副科”或“小學科”這樣的說法。部分學生在學習這些所謂副科時,缺乏責任心,重視程度不夠,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想狀態(tài)。此外,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因為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教學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政治課堂有時會陷入教師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
二、學生政治課堂積極性不高,源于責任擔當意識不強
教材的理論性較強,部分事例與時代脫節(jié);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師資力量缺乏,存在其他學科教師代教的現象;部分教師未能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單一。這是當前政治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客觀原因。學生自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鉆研精神,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這是學生政治課堂積極性不高的主觀原因。這一主觀原因的形成,源于學生責任擔當意識不強,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
三、提升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1)結合現代科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演講者,學生是聽眾,這種被動學習的方式是無法實現課堂高效化的。伴隨科技發(fā)展應運而生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鏈接的海量圖片、音樂、視頻等能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呈現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生活即教育。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解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時,可利用多媒體提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以及圖片、音樂、視頻等,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至此,可以完成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的第一步,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使學生由不愿意開動思維參與課堂到開動思維積極參與,建立起政治課程學習的責任心。
(2)優(yōu)化課堂效果——運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要改變當前課堂沉悶、效率不高的現狀,教師就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要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課,講課中偶爾穿插的小笑話、小故事會在不經意間拉近師生距離,避免學生產生視覺、聽覺等感官上的審美疲勞。學生在課堂上處在思維相對放松的良好狀態(tài),能為他們積極思考、討論、質疑、主動與教師交流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在講解“寬容不是軟弱”的時候,教師可結合中外名人故事進行講解。故事的趣味性能吸引學生,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里能更好地理解寬容不是軟弱、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至此,完成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的第二步。學生在主動打開思維之后,能夠融入課堂,帶著目標感受課堂。
(3)更新教學理念——理論聯系實際。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合一”,教學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與學的中心,實踐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哲學觀點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11課“成事須自信”時,教師就選取了班級曾發(fā)生的事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去年上學期,學校舉行手抄報評比,學生居然集體說棄權,沒有一點自信和斗志,更談不上認真準備了,結果可想而知。下學期,在教師積極鼓勵下,學生都信心滿滿,聲稱要“雪恥”,結果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績。通過前后兩次活動的對比,學生懂得了自信對個人和集體都非常重要。教師通過再現學生親身經歷的情境,以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述,讓學生認識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對自己喪失自信,從而不戰(zhàn)自敗。至此,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的第三步水到渠成。學生要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學習的快樂,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明確主要任務和職責所在。
四、結束語
總之,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將學習責任根植于他們的內心,是教師調動學生思品課學習積極性的努力方向。作為教師,要始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鄭瓊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激趣藝術[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01).
[2]李夢欣,韓迎春.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興趣問題[J].教育探索,2013(03).
[3]唐愛民.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應試困境及破解[J].中國教育學刊,2015(02).
[4]王婷.試析思想政治課的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機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