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明
官渡的名氣得之于建安四年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袁紹坐擁幽、冀之地,領(lǐng)精兵十萬,欲一舉攻破許都,拿下曹操。此時,曹軍與之對抗的不過兩萬人,孰強孰弱,一望即知。更要命的是劉備又趁火打劫,占下邳,據(jù)沛縣,在曹操后背上連連捅刀。
曹操一邊于官渡堅守,抵抗強敵袁紹,一邊親自率軍先破弱旅“劉皇叔”。袁紹帳下高人田豐向袁紹進策“舉兵襲其后”,要把曹操做成“肉夾饅頭”。如用其計,曹操日后斷不會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機會,怎奈袁紹居然用“小兒子有病”這種理由廢了田豐的建言。
仔細想想,袁紹這樣做不過是想借曹操之手,先滅了“皇叔”這個后患。袁紹再牛,也還是劉姓皇帝的屬臣,劉備祭出“正統(tǒng)血緣”的旗號,袁紹斷不能容。
放棄與劉備合擊滅曹的機會,是重大的戰(zhàn)略性失誤,袁紹的鼠目寸光和小肚雞腸,已暴露無遺。相形之下,曹操更顯其作為領(lǐng)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劉備潰敗漏逃,妻兒和拜把子兄弟關(guān)羽都做了曹操的俘虜。曹操不但不殺他們,反而像對家人一樣厚待。對屠戮曹操大將的關(guān)羽,他更是“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關(guān)愛備至。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寬廣胸襟,絕非袁紹能比。
與袁紹的剛愎自用不睬下人之計迥然不同,曹操手下謀士荀攸獻策,聲東擊西,分兵延津而實救白馬,曹操當即欣然用之。白馬一戰(zhàn),袁紹折損大將顏良、文丑,重挫了全軍的銳氣。
曹操禮賢下士寬懷容人的氣度,引得袁紹帳下謀士許攸棄袁投曹。許攸建議曹軍突襲烏巢,火燒袁軍輜重糧草,曹操當即采用。人銜枚,馬縛口,膽略過人的曹操親自率領(lǐng)輕騎五千,打著袁紹軍隊的旗號,趁著暗夜抄小道偷奔烏巢而去。及至四面火起,八方吶喊,袁軍再欲回救已經(jīng)太遲。
斷糧比害眼厲害,這毛病不好治。袁紹的核心隊伍張郃、高覽雙雙率部投降了曹操。細究起來,張、高兩員大將的倒戈絕非擔心吃不飽肚子那么簡單,看清了袁紹沒有君臨天下的能耐,才是他們擇主另歸的原因。
官渡之戰(zhàn),讓袁紹不可一世的十萬大軍土崩瓦解,最后他帶著殘余的八百騎兵逃回河北,不久即抑郁而亡。
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家都是梟雄,誰也不必搶占所謂正統(tǒng)的道德高地?!度龂萘x》的捉筆者羅貫中推崇“正統(tǒng)”,必然揚劉抑曹。然而,曹操的領(lǐng)袖風(fēng)度不是隨便什么人都有的。“……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辈懿僖皇住队^滄?!?,氣吞山河的帝王之氣已顯露無遺。
做爭奪天下的梟雄如此,做大公司、大企業(yè)的領(lǐng)袖亦然。最終的對決和比拼,還是做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