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
我有兩位閨蜜,麗麗和娜娜。
她們倆的老公都在外地工作,都是通過熟人介紹認識自己的老公,然后再相戀結(jié)婚,而且她們都長得很漂亮。但是,娜娜跟她老公的感情非常好,不像麗麗跟她老公那樣,隨著時間和距離的拉開,感情變得越來越淡,越來越?jīng)]話說了。
那天我們?nèi)讼嗉s去逛街。還沒走出居住的小區(qū),娜娜老公就打電話來了。娜娜一看是老公電話,便眉飛色舞旁若無人地聊個沒完。她的聲音甜酥,膩嗲得讓身旁的我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我和麗麗就這樣沉默著跟在娜娜的身后。麗麗的神色似乎很不好,我沒話找話問她:“麗麗,好久不見你跟你老公打電話了?”
麗麗聽了我的話后,就像瞌睡的人遇到了枕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竹筒倒豆子,一股腦地說開了。她說,她的老公出門在外,半個月也不見有一次電話打回家。她也想沒事時給他打個電話,可她一個人在家既要帶孩子,又要上班,還要關(guān)照有病的家婆,真的心力交瘁。往往是念頭一閃,馬上就被其他的事給忙忘了。她老公在外面似乎也很忙,偶爾打電話回來,匆匆地跟她說幾句話就掛了。再后來,她老公基本上一個月都沒一個電話。
在那些寂寞的夜里,在無人安慰的日子里,她只能獨自一個人悄悄地流淚。特別看到娜娜的老公對娜娜這么好,她更是觸景傷情,真的是同人不同命。她曾也想讓老公回家找個事做,可老公說在家里掙錢少,房貸都還不起,難以生存。她也只好由他了?;橐觯娴某闪怂钪惺持疅o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jīng)說過:“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心獲得某種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逼鋵?,人與人之間原來只有微小的差異,但這種微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正是人的心態(tài)。
如果想要為自己尋找幸福,最可靠的辦法之一,就是竭盡全力使別人幸福。
正如娜娜的老公那樣,有事沒事跟相隔千里的老婆打個電話,匯報一下當天發(fā)生的事情,抑或隨便聊聊,偶爾也打情罵俏。雖遠隔天涯,卻感覺近在咫尺,感情當然甜蜜了。這也正如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那樣,你如果真心對某個人擁有熱切的期望與贊美,并付之行動后,便能產(chǎn)生奇跡,這就是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反之亦然。
(摘自《大眾衛(wèi)生報》201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