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瑩 蘇泓瑞 郭慈珍
永安觀興建軼事
鄧慧瑩 蘇泓瑞 郭慈珍
東吳永安元年(258年)夏,一艘官船扯起風帆,一帆風順來到思化洲(至唐代改稱泗化洲)。一隊官差停船登岸,督辦貢品荔枝。自從漢初至東吳的四百多年間,這里每年都進貢荔枝,因此人們對官差督辦貢品的事情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不過,今年不同往歲,今年官差帶來的賞賜較多,而且還有一道新皇帝的詔旨。思化洲人連忙焚香跪拜,洗耳恭聽官差宣讀圣旨。
原來,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孫休在這一年登基,史稱吳景帝。孫休改元永安,大赦天下,詔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以敦王化,以隆風俗。”他鼓勵民間建蒙館以敦王化,立廟宇以隆風俗,民間尊稱他為“永安天子”。
官差說:“你們世受皇恩,要按照皇帝的旨意,帶頭建廟啊!”
自稱“吳擊壤”的怡心堂主說:“我們感謝皇恩浩蕩,一定會帶頭建廟。當今皇上被民間尊稱為‘永安天子’,我們就建一座永安觀吧!在漢初始貢荔枝時,已修建了懷德社拜祭神靈,還有怡心堂可供教學,現(xiàn)在再建一座永安觀,足可‘敦王化而隆風俗’了。但我們?nèi)松倭ξⅲ瑹o力籌集建廟資金??!官府大人是否另有賞賜呢?”
思化洲人在漢初始貢荔枝時,已修建了懷德社與怡心堂。古代人口增長非常緩慢,思化洲在漢初只有20戶人家,東吳時期還不足30戶,確實是人少力微。
官差說:“這個嘛,好辦得很呢!你們帶頭建廟,做出榜樣,官府肯定會大力支持的。本官認捐若干銀兩,你們盡快建廟吧,到時候派人進城募捐!”
古人非常敬仰神靈,捐款建廟是流芳百世的善舉,很快就籌集得大把銀兩。古代廟宇常用格木制作梁柱,可以千年不壞。古代思化洲比現(xiàn)在泗化洲的面積大得多,原有盛產(chǎn)格木的原始森林,這就擁有建廟的地利。如今又有皇帝“以敦王化”的天時,于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思化洲人當年就建成了“永安觀”,崇祀“永安天子”。
史書說,“永安天子”孫休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經(jīng)濟繁榮。洲人感恩,永安觀便香火鼎盛,人們祈求天下永遠安定。誰知道,孫休只做了六年皇帝,不到30歲就駕崩了。從此天下不再安定,人們非常失望,永安觀就改祀“盤古大帝”了。
永安觀屬于道家廟宇,道家文化是兼容并蓄的,因而人們在歷次重修永安觀時,陸續(xù)添加了各種神靈:北帝、華光、華陀、財神爺、雷震子、文昌帝君、泗洲大圣。清末,原來的泗洲寺被改建為泗洲校,永安觀又接納了來自泗洲寺的如來佛祖、觀音菩薩。于是在清末以后,永安觀供奉著10尊神像和菩薩。
永安觀在三洲兩岸的知名度僅次于青山廟,加上供奉的神靈眾多,因此,永安觀香火之鼎盛僅次于青山廟。
據(jù)考,泗化洲古代有27座廟宇,其中青山廟建筑面積較大,泗洲寺占地面積最廣,永安觀建筑物高度最高,所供奉的神靈最多。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1年),主編《蒼梧縣志》的泗化洲人還著有《羅氏族譜》,其治學嚴謹,為了研究羅氏家族史的某些問題,曾經(jīng)“復考永安觀隆慶六年”,保存了一些珍貴史料。泗化洲口碑說,永安觀在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第三次重修。今天的古稀翁見過明代重修的永安觀,他們都說此廟富麗堂皇。明代永安觀古廟原有三進,后殿是一座高聳的閣樓,供奉文昌帝君。
永安觀等眾多古廟折射出下俚文化的古代輝煌?,F(xiàn)在長洲區(qū)政府以挖掘利用“下俚文化”為主線,整體開發(fā)泗洲島,把泗洲村建設成為生態(tài)旅游區(qū),泗洲村又流傳出新的下俚歌歡迎四方來客:
青山不老水長流,
古廟永安泗化洲。
天下太平文物貴,
觀光請到這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