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從潔
施叔青出生于臺灣彰化,17歲時在《現(xiàn)代文學》上發(fā)表了處女作《壁虎》,從此登上文壇。六十年代的臺灣文壇盛行的是現(xiàn)代主義思潮,創(chuàng)作初期的施叔青受到了西方現(xiàn)代派的啟蒙和影響,通過挖掘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和潛意識領域來表達少女對世界的疑問,如《壁虎》;又或者以死亡、性、癲狂等為主題,文字有揮之不去的陰暗與壓抑,如《約伯的末裔》??傊?,施叔青的早期的作品中充滿了超現(xiàn)實主義的神秘,故鄉(xiāng)臺南的鹿港小鎮(zhèn)給了她最初的創(chuàng)作靈感。70年代初,施叔青旅居美國,走出臺灣使她獲得了更開闊的視野,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思考人的現(xiàn)實境遇以及面對異質文化時的困惑與選擇。1978年至1994年期間,施叔青隨丈夫移居香港,“臺灣、美國、香港三度空間的閱歷,為她的創(chuàng)作拓出了新的天地,直到90年代,施叔青在香港的小說創(chuàng)作,主要由兩個系列組成:一是‘香港的故事’系列,一是《香港三部曲》系列,”①創(chuàng)作風格越發(fā)趨向現(xiàn)實主義。香港系列故事包括了《愫細怨》《窯變》《票房》《一夜游》《情探》等短篇小說,以華洋雜處的國際化都市香港為舞臺,上演著各類女性空虛寂寞的日常生活。
施叔青曾多次表示張愛玲對她的影響,“《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是我的圣經(jīng)。她雖然死了,巨靈影響仍在?!雹趶垚哿釋Ψ椀陌V迷眾所周知,她自己設計的服飾能成為那個年代的潮流,這份天賦在她的作品中表現(xiàn)為對服飾的精細描寫。在與舒非的談話中,施叔青表示“張愛玲小說細膩得像在繡花,她的女性特有的敏銳細致深深感染了我”。③確實,筆者發(fā)現(xiàn)在施叔青的作品中,總有精致的場面描寫以及各種場合中各式服飾的描寫,不管是在有關香港的都市故事中,還是在其頗具歷史意識與重構歷史野心的“香港三部曲”中,都不乏這類細致的描繪。作為一位女性作家,對人物衣著的刻意描摹可以說是出于一種本能的敏感細膩,作品所涉及到服飾的色彩與款式搭配的美學眼光也直接體現(xiàn)了作家本人的審美趣味,毫無疑問施叔青有著良好的服飾品味,這與她一直生活在上層社會、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關。服飾描寫作為細節(jié)描寫的一種,更大的作用在于凸顯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心緒起伏以及反映人物的處境與命運。本文將從服飾書寫的角度,探討施叔青在“香港的故事”中的服飾描寫如何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以及現(xiàn)實處境。
敘事作品中要想塑造出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須得在細節(jié)處花功夫,有逼真的細節(jié)描寫。文學作品中在描寫人物的服飾時,出于藝術性和目地性,將人物的個性化裝束和性格特征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凸顯出人物的審美趣味和精神欲求。《票房》中的陳安妮“窄窄的臉上架了副細銀邊的近視眼鏡,襯出一臉老氣,她穿著紫暗紅的絲襯衫,腰間系了條縐紗黑裙,絲襯衫最上頭的一個扣子,緊緊地扣住,兩條細帶子垂了下來,還在脖頸間牢牢地打了個結,”④聯(lián)系著陳安妮的經(jīng)歷——靠著獎學金完成了在英國的學業(yè),回港后被安排在政府旗下的藝術機構——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想靠自己的工作結交上流社會的權貴的精明女人。然而可悲的是,這一身刻板拘謹?shù)南窭咸幣姆棻┞读怂c上層社會的格格不入。
在《一夜游》和《情探》中,施叔青以濃墨重彩來書寫女性的衣著打扮?!肚樘健分械睦棕惣问且粋€不擇手段向上爬的女人,她為了能夠打入上層社會,處心積慮地勾搭上了一個殖民地文化官伊恩,得以進入電影節(jié)的公關部門充當宣傳助理。然而她并不滿足于此,雖然新男友似乎不愿對她提拔太多,但是她仍然有辦法進入籌款酒會,并且為了酒會的行頭費勁心思:“真是不惜工本,跑遍了港、九的精品店,千挑萬選才看中迪奧這套金線的敞胸蕾絲晚禮服……下午還告了半天假,專程到澳洲人開的發(fā)型屋,梳了這個所費不貲的別致的頭?!雹荼M管花了大價錢,雷貝嘉也自知比不過那些上了年紀的戴著南海珍珠項鏈和翡翠耳環(huán)的貴婦,于是“取下脖子上從不離身的金項鏈,她擔心細細的一條鏈子徒然暴露她的寒傖,索性連那枚不起眼的銀戒指也一起褪下,”⑥她深深地明白在金銀堆砌的場合只能以簡單大方取勝。在服飾上大費周章、絞盡腦汁,盡顯雷貝嘉的心機與野心。與雷貝嘉同臺爭艷的顧影香也毫不遜色,作為新晉的女制片家她的一身架勢盡顯此時的春風得意,“一身越南女人的裝束,秋香色浮暗花軟綢的旗袍下,露出一大截胭脂紅滾邊的長褲,麻花髻的頭發(fā)當中,卻有一綹染成海藻的顏色,綠幽幽地垂下來,”⑦堵在酒會入口處出盡了風頭。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裝扮,不同的性格使得人們即使在同一場合也有迥異的裝束?!肚樘健分械囊竺低瑯訍鄢鲲L頭。作家為她設計了一個驚艷的亮相,“隨著一陣冷香,閃進來一個長發(fā)披肩黑旗袍的女人,”⑧坐中的男客個個驚艷,男主人公莊水法甚至失態(tài)地灑了酒,被這個穿旗袍的頗具上海風情的女人迷住了。但是殷玫并不是莊水法想象中的南方佳麗、才女,從后文看遲到可能是一種引人注意的手段。殷玫穿著“一身黑、白、棕三色相拼而成的洋裝,成了個倒三角形,夸張高聳的墊肩,袖子連到腰際,下身卻是緊瘦的一色裙。她把一頭長發(fā)攏高堆起,象牙色的兩只大耳環(huán),蕩悠悠地迎過來,”⑨以這種仿佛從最尖端的時新服飾櫥窗走出來的模特兒的裝扮和莊水法一起去聽評彈,使得她在清一色旗袍打扮的仕女群中格外打眼,成為全場的焦點,而她自如地享受著這種嘆賞的目光,可謂非常愛出風頭了。由于莊水法喜歡女人穿旗袍,殷玫投其所好,穿了件改良旗袍,“紫紅色半長旗袍,胸前是四寸寬蔥綠的大滾邊?!雹庾骷医枨f水法之口,道出了這種改良旗袍其實是類似蘇絲黃似的吧女打扮,也更為巧妙地點出了殷玫本質上就是一個庸俗的物質的女人。衣如其人,服飾不僅是人物進行自我塑造、自我表現(xiàn)的方式,也是施叔青設計人物時的書寫策略。施叔青能夠使自己筆下的女性流連于精致繽紛的服飾之中,在精心打扮中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體現(xiàn)著人物的個性內(nèi)涵。值得注意的是,施叔青對這些在衣著上費勁心思的女性的態(tài)度褒貶,不是直截了當?shù)剡M行點評,而是通過男性的眼光巧妙曲折地體現(xiàn)出來。
服飾不僅是人物性格的外化,更能表現(xiàn)人物的心緒起伏。羅蘭巴特認為服飾可以被當作“符號”來對待,“一面是樣式、布料、顏色,而另一面是場合、職業(yè)、狀態(tài)、方式,或者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其簡化為一面是服裝,另一面是世事?!?藝術作品中的服飾可以被當成某種符號來解讀,與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相關聯(lián)?!躲杭氃埂纷鳛橄愀巯盗泄适碌牡谝黄?,其中精彩的服飾描寫完全暗合著女主人公愫細的心情變化。愫細與美國丈夫回港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丈夫因為向往東方文化而娶了中國女孩為妻,卻在香港住了一段時間后失望于此地中國味道的稀薄,選擇了與美國姑娘在一起。愫細在分居后的失意憔悴從她的穿著上就能看出來:早已過時的“那種日本人設計的,前兩年大為流行的寬松洋裝”以及“專門撿灰撲撲的暗顏色”。?在認識了洪俊興以后,她買了一條昂貴的浪漫的法國紫紗縐裙去赴約,在男人贊嘆的眼光中愉悅起來。但愫細很快警醒于這種為洪俊興左右情緒的現(xiàn)實,她想讓洪俊興明白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家境富裕又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和底層發(fā)跡的商人,兩者簡直有著天壤之別。于是愫細邀請洪俊興到自己家里,穿著“身上一朵朵褐色花碗口大,又像花又像圖案的蠟染拖地袍子”?向男人示威。但是洪俊興聰明地阻止了愫細的提醒,提出帶她去號稱全香港最貴的西餐廳吃飯,愫細被打動了,“脫下令洪俊興不安了一個晚上的蠟染袍子,換回文明的服飾。下樓時,她的打細褶的裙子,為晚風練練撩起,像月夜里一瓣瓣綻開的湖色蓮花。”?此刻愫細的心情也如花一樣美麗了。
《窯變》中的方月隨著事業(yè)蒸蒸日上的丈夫移居香港,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丈夫忙于工作根本沒空陪她,她在香港的日子實在很寂寞,參加上流社會的宴會是打發(fā)時間的很好的選擇。丈夫上司的太太經(jīng)常組織各種宴會,剛開始方月對這類宴會興致勃勃,甚至有一回為了迎合洋人,穿了件蘋果綠的麻質洋裝,但是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了這“停留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階層對中國的偏見與排斥,宴會與方月這個臺北來的小說家格格不入,便猝然起身出去?!兑灰褂巍分械睦棕惣卧瓉淼哪信笥咽桥紶柊l(fā)點文章的威爾士青年,為了打入上層社會,她選擇勾搭能幫她進電影圈的伊恩。在準備獻身的晚上,“雷貝嘉穿了一件黑絲襯衫,伊恩在猜測絲衣下邊有沒有戴上胸罩。她腰間系了一條紅石榴的裙子,一頭濃密的黑發(fā),映得她白瓷一樣的臉頸有幾分年輕的凄艷。”?在紅與黑的顏色碰撞中顯示出了女性的性感與勾引的心機,這不是基于愛情的獻身無疑是赤裸裸的身體交易。盡管施叔青不甘心被冠以“女性作家”的稱號,“對自己過分投入筆下的女人,與她們沒有距離的共同呼吸生息的寫法感到無比膩煩”,并在此后的《維多利亞俱樂部》、“香港三部曲”進行更宏大的敘事,也不能抹去她的“香港的故事”系列中對女人的心理活動的細致表現(xiàn),甚至在作品中投射著施叔青本人旅居香港時的心情,或有愫細般生活在中西“夾縫之間”的焦慮,或有方月式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寂寞。作家天生的傾訴欲求召喚著施叔青放下工作專心寫作,筆下的女性或郁郁寡歡、或蠢蠢欲動、或躍躍欲試,總能從她們的穿著打扮上得到體現(xiàn),她將服飾設置為解讀人物情緒的鑰匙,服飾書寫暗合著人物的心情。
施叔青在香港的創(chuàng)作期是一個黃金時期,在“香港的故事”系列中,施叔青逐漸表達了她所理解的都市的本質。長期的英國殖民統(tǒng)治使得香港這塊小小的島嶼成了一方華洋雜處的國際性都市,經(jīng)濟極度繁榮,在施叔青旅居的八十年代已經(jīng)形成了消費型的社會,使得她在初到香港的時候帶著一種“嘆世界”的眼光打量周圍的一切。但是作家的洞察力與女性的敏銳使得施叔青開始反思浮華的都市生活,城市高度的物質化嚴重擠壓著人類的生存空間和情感空間,男人們忙著掙錢,正如《窯變》中潘榮生對方月所說的,“如果想在這凡事以金錢、成功來衡量的香港社會生存,他必須以命相拼,別無他法?!?正因如此,都市中有太多物質生活豐富而精神生活貧瘠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她們在這種物質壓迫下更加窘迫,不自覺地處于被觀賞的境地,為了體驗情愛甘愿做有婦之夫的情人。
在《愫細怨》中,愫細雖然苦惱于與洪俊興的地下戀情般的關系,但是也并不妨礙她享受這種被人呵護關愛的感覺。她并不想和辦公室那群女將一樣,在工作上大展雌威把男人都嚇跑了,嘴上不屑、嘲笑著男人,內(nèi)心卻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愫細開始打扮她的老土的情人,幫洪俊興挑選襯衫,配一副細框花邊眼鏡,使他看起來多了幾分瀟灑。但是這種外形上的變化并不能消除兩人之間的不相稱,洪俊興始終是有婦之夫,而他又是傳統(tǒng)的中國男人,有著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愫細也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交往是錯誤,每次想終止這段關系又總會被洪俊興勸退念頭,她自己也不想回到那種寂寞空虛的生活中,與辦公室的女強人為伍。洪俊興為了不失去愫細,對她展開了物質攻勢,而愫細為了牢牢吸引洪俊興的目光也坦然地接受,放下了一開始交往時那種男女平等、拒絕男人為自己花錢的思想,她需要花心思打扮自己。在小說的最后一節(jié),愫細穿著“最近流行下擺很寬的滾邊細花綢旗袍,她的丹鳳眼直直插入發(fā)鬢,眼皮涂了時興的膩紅色”,“把玩著胸前垂的翡翠雞心”?,這一身全是洪俊興為她置辦的,他也樂意看到愫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樣子,還打算陪愫細在大熱天逛秋裝。愫細此刻已經(jīng)能夠深陷物質生活的泥潭而不自知,她在男人不溫不火的物質進攻下被動地處于被圍觀、被馴化的境地,直到最后洪俊興在又一次吵架后拿出了紅寶石耳環(huán)來哄她,她才驚覺早已迷失了自我。周邊鑲著一圈碎鉆的耳環(huán)泛著冷光,我們可以將這看作是一種意象,生活在消費主義盛行的大都市,人們所能擁有的也只是冷冰冰的物質,女性渴望的感情只是奢談。
《窯變》中的方月也陷入這樣的境地。方月在移居臺灣前是一個頗有理想與追求的小說家,但是在香港認識了姚芒,對她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姚芒身上的那種有閑階級才有的優(yōu)雅舒適吸引了她,漸漸放棄了寫作跟著姚芒學習古董知識,兩人順其自然地在一起。老練的姚芒知道如何不動聲色地給送出貴重禮物而不被拒絕,總是能“順手”送給方月最新款的歐洲名牌,“往往是一條狄奧的絲巾、古奇的鱷魚皮帶,甚至以鑲工聞名的卡蒂亞真金耳環(huán)?!彼€以各種理由為方月買衣服,“你這白皮膚,適合穿豆沙綠……豆沙綠襯衫除非配上同牌子咸菜綠的裙子,否則不出色……然后是滾草綠邊的米色皮包……”?雖然方月也會抗議,但是女人的天性又使她高興地收下這些禮物,深陷于姚芒的糖衣炮彈中。重遇初戀何寒天那天,方月從頭到腳精心修飾,圣羅蘭的長絲巾使她走起路來飄飄欲仙,然而這一身法國名牌的裝扮在何寒天眼中“又淺薄又做作”,?這使她開始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愫細、方月都是現(xiàn)代都市知識女性,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也就是說有經(jīng)濟獨立的能力。然而物質豐富的她們渴望一份真誠的感情,需要男性欣賞的眼光,她們的精神人格仍然是孱弱的。當男人用物質將自己的欲望包裝成愛情向她們發(fā)起進攻,她們便被物質堆砌圍困起來,陷入被豢養(yǎng)、被觀賞的境地。作為女性作家,施叔青深知名牌服飾、珠寶首飾等外在物質對女人的致命吸引力,這些都是男人取悅女人的制勝法寶,都市中的女人也靠著外物來彰顯自身的魅力。施叔青為我們描繪了八九十年代浮華的香港都市,由于過分熟稔有人批評她寫上層社會是持一種既想批判又迷戀其中的態(tài)度,這大概是沒錯的。筆者以為施叔青身處洋場之中卻仍能保持較為清醒的態(tài)度客觀寫實地在女性的衣飾之中寫盡香港的狂熱與冰冷、繁華與墮落、豐盛與貧乏,實有其創(chuàng)作的可貴之處。
施叔青的服飾書寫與她作為女性的本能有關,更與她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在她之前,香港的作家多數(shù)描寫的是下層人物或者都市日常生活,施叔青“長期泡在上流社會,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她有自己的優(yōu)勢,能穿梭于海峽兩岸,遠游歐美東南亞,有錢有閑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奇珍異寶稀世名畫古玩,與高官名流交往?!?寫珠寶、時裝等女性鐘愛之物對于施叔青來說簡直是信手拈來,不用去刻意體驗生活、搜集寫作素材,她生活其中。因此施叔青能夠或濃墨重彩或一筆帶過地以服飾書寫,經(jīng)由打扮得光彩照人的女主角們還原香港都市里中上層的生活畫面。通過對不同場合下各式各樣的服飾的精心描繪,施叔青不僅塑造了愫細、方月、雷貝嘉、殷玫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貼合了人物的心境變化,折射出人物所處的生存困境,而且增強了文本的敘事功能,豐富了作品的主題內(nèi)涵。服飾描寫作為施叔青創(chuàng)作的一種特色,不僅在“香港的故事”系列中有所展示,在她其后孜孜不倦的創(chuàng)作中也有著更加精彩的表現(xiàn)。
注釋:
①曹惠民:《臺港澳文學教程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45頁。
②徐學:《臺灣兩才女—施叔青李昂散文精粹》,廣州:花城出版社,1997年,第222頁。
過去,制造業(yè)信息化推廣普及的結果是造成了無數(shù)的“信息孤島”,“煙囪式”的企業(yè)信息化集成項目導致不同品牌與功能的信息化軟件之間難以集成,信息化軟件與物理系統(tǒng)難以集成,不同企業(yè)之間的信息化系統(tǒng)更難集成。
③施叔青:《驅魔—香港傳奇》,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年,第305頁。
④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85頁。
⑤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36頁。
⑥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36頁。
⑦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34頁。
⑧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67頁。
⑨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70頁。
⑩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34頁。
?[法]羅蘭·巴特:《流行體系—符號學與服飾符碼》,轉引自鄧如冰:《“衣冠不整”和“嚴裝正衣”:服飾、身體與女性類型—從〈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服飾描寫看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2期。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04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05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09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45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38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23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54頁。
?施叔青:《愫細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53頁。
?趙稀方:《小說香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第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