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容
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閱讀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書面語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最多,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到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目的能否實現(xiàn),教學要求能否全面達到。小學生入學后,就語文學科而言,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chǔ)上盡快地學習和掌握書面語言。閱讀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書面語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第一任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預測、產(chǎn)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閱讀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lǐng)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三、加強朗讀,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主要處于形象感受階段,抽象思維還很薄弱,向他們講解詞語的意思,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而很難讓其接受。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如果在適當點撥的基礎(chǔ)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也更加直觀形象。我在教學過程中用指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jié)合上下文反復揣摩,漸漸領(lǐng)會其意是較為妥帖的方法。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quán)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作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wù)完成得輕松。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讓學生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重點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通過多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積極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
四、自主閱讀,放飛心靈。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gòu)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語文閱讀不應是生活中隨意的漫無目的消遣性閱讀;也不應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淺嘗輒止地閱讀,;它應該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地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心態(tài),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讓閱讀過程成為學生一次審美的體驗,一次發(fā)現(xiàn)美的旅程!可見,閱讀已被賦予了一種全新的內(nèi)涵,它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厚重,每篇課文教學的內(nèi)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選準“讀”的內(nèi)容。只有選準了“讀”的內(nèi)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引導,給予濃墨重彩的強化,并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細讀,體會它的妙處。欣賞價值極高的地方。課文中有些描寫精美的片斷,它不僅內(nèi)容生動,語言形象,而且引人入勝,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將這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語言,再現(xiàn)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進而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想方設(shè)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思,引導他們進行語言的鑒別與欣賞,熟讀以成誦,積累美詞佳句。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tài)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準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diào),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涌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tài)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diào)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wù),歸根到底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習之母,其對生活、對工作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有直接的作用;對知識的獲取、對智力的開發(fā)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不搞好閱讀就沒有辦法使知識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擴大;不搞好閱讀,寫作就無從借鑒,語言也不會生動、形象;不搞好閱讀,智力也無法提高。因此,我們認清閱讀的重要性,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很深的積極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