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摘 要:作為西南面積最大的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從新館的建筑體量、地理位置、社會知名度等各方面來看,社會對它的期待和需求,已經突破一個純粹的學院美術館的范疇。重構社區(qū)的文化關系,教輔資源向公共教育的轉換,用心傳遞生活美學,將成為藝術普及和教育推廣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社區(qū)關系;教輔資源;生活美學
[基金資助來源:該文章是四川美術學院科研項目“‘為未來而發(fā)聲——關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公共藝術教育的思考與探索”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6ky25)]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分別位于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老校區(qū)和虎溪新校區(qū)。新館于2015年9月落成,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大學城四川美術學院東大門右側,毗鄰多所學校,正對繁華熙街,背倚縉云山秀峰,遠眺歌樂美景,緊鄰城市主干道及輕軌站。整個建筑群鑲嵌著彩色壁畫,呈圍合式院落布局,分為4層,占地面積2.3萬多平方米。目前是西南面積最大的專業(yè)美術館。
從新館的建筑體量、地理位置、社會知名度等各方面來看,社會對它的期待和需求,已經突破一個純粹的學院美術館的范疇。在新的形勢下,學院對新館定位進行了三分:一個面向學院、一個面向社會、一個面向國際。面向社會,意味著將承擔起地區(qū)未來教育的重任。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藝術普及和教育推廣的功能,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
一、重構社區(qū)的文化關系,
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觀眾是博物館的服務對象,了解觀眾、熟悉觀眾、爭取觀眾、組織觀眾、為觀眾服務、滿足觀眾的需求,是博物館的根本宗旨?!盵1]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老館偏居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的黃桷坪,新館隨四川美術學院主體搬到新校區(qū)后,面對一個巨大的和開放的受眾群體,急需對其進行定位分析。
首先,專業(yè)教育群體在擴大,以前師生的概念遠遠超出了四川美術學院范疇。作為位于西南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院的西南最大的專業(yè)美術館,輻射到重慶市各個美術院校、西南地區(qū)的各個美術學院、全國的各個高等藝術院校、乃至國際的藝術院校。2016年共計舉辦了15場全國性和國際性各個藝術專業(yè)的展覽。其次,準教育群體在擴大。新館位于沙坪壩大學城,沙坪壩是重慶市的教科文化中心,教育資源密集,擁有高校19所,職大10所,中小學87所,幼兒園195所,全區(qū)教育人口30萬。新館同時毗鄰多個學校,其中本科院校8個、???個、初中2個、小學11個。在新館的抽樣調查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觀眾到達了82%[2]。坐落于大學城,新館實際上輻射到一個更大的準教育群體。再次,游客的大量涌入,主體教育群體擴大。由于四川美術學院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濃烈的藝術氛圍,四川美術學院已經成為了“非去不可”旅游景點。目前川美的在校師生大約7千多人,旅游高峰游客達到2萬多。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位于四川美術學院的東大門(正大門),是游客的必經之地,就2016年國慶節(jié)參觀人數(shù)單日突破1萬。[3]
新館自開館以來,一直堅持免費對外開放,免費開放還是遠遠不夠。首先,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應該成立一個由一批教育學或藝術史論背景、高學歷出身的專業(yè)人員組成的教育部門。同時還應該招募大量的志愿者隊伍,并給予專業(yè)的培訓。其次,通過問卷調查和其他數(shù)據(jù)采集的方式去調查觀眾的興趣、愛好,并且針對性開展各種具有吸引力的公教活動。再次,新館還應該積極地與學校、社區(qū)合作,開展藝術類教育課程與公共活動。以此重構地方和社區(qū)文化關系,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社區(qū)中承擔教育者的角色,調動社區(qū)積極性,充分融入社區(qū)教育之中,以小區(qū)域社會文化的進步帶動大區(qū)域進步,從而促進整體社會文化的進步。
二、教輔資源向公共教育的轉換,發(fā)揮教育的優(yōu)勢力量
四川美術學院辦校70年多年,是西南地區(qū)唯一的高等美術??茖W院,是西南藝術學科的領頭羊,既具有豐厚的藝術素養(yǎng)與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又是青年學子成長的搖籃。新館應該依托于四川美術學院的精神和物質資源,將教輔資源向公共教育的轉換。
在本館公共藝術教育參與項目的調查中,48%的觀眾希望能參與講解導覽活動。[4]這類活動分為人工講解、租賃設備導覽、應用智能手機導覽等方式。傳統(tǒng)的真人導覽的互動性和感染力最好,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手機導覽也越來越流行。2016年“開放6月”展與App空藝術進行了合作,提供免費的手機導覽,與觀眾進行很好的互動。
45%的觀眾希望參與工作坊,[5]這類活動可以衍生為兒童藝術課堂、實驗室、創(chuàng)意集市等多種形式,強調理解和動手。這類活動受到很多家庭和文藝青年的喜愛,也成為了很多美術館盈利的副業(yè)。新館西門周末不定期舉辦的創(chuàng)意集市,既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購買禮品的機會,又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受到了市民和學生歡迎。
31%觀眾希望參與講座,[6]可以將這類活動擴展為研討會、論壇、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強調前沿學術性的交流。“2016年中國當代年鑒展”的講座邀請北大學者朱青生就“中國當代藝術的傾向與問題”進行了講演,同時帶領著觀眾對展覽進行了導覽,觀眾反應火爆。
很多美術館紛紛到四川美術學院尋求教育資源。背靠四川美術學院實際上擁有了很好的教育資源。學院為美術館藏品收藏、研究、策展等方面提供技能和專業(yè)支撐,美術館為學院提供創(chuàng)新、動態(tài)的教育和實驗環(huán)境。新館應該根據(jù)社會需求,將教輔資源向公共教育的轉換,發(fā)揮教育的優(yōu)勢。
三、用藝術感動世界,用心傳遞生活美學
就“全市藝術機構知曉度”在重慶市市民中進行了隨機調查,知道“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大學城新館)的市民20%,知道“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黃桷坪老館)和“重慶美術館”(解放碑) 的市民15.5%。[7]從這個數(shù)據(jù)顯示,新館雖然從2015年10月才開館,但是知名度相當高。這也印證了對全球500所藝術機構的調查:經過擴建的博物館會吸引更多觀眾。endprint
新館位于熙街的商業(yè)中心地段,周圍配套各種飯店、旅店、服裝店、超市。在建設時,預留的咖啡廳、書店、衍生品亟待獨立布置和運營。
新館可以效仿其他美術館,單獨成立一個運營部門,專門負責美術館商店的設計、陳列、商品的開發(fā)和銷售、宣傳等工作。四川美術學院歷來人才輩出,可以整合繪畫、雕塑、設計等各個專業(yè)的特長,開發(fā)出具有地域特點的衍生品。購買的行為本身就是最大的認同和傳播。這也進一步說明尤倫斯藝術中心衍生品店的收益為什么能解決美術館1/3的經費。
目前咖啡店和餐廳也是很多美術館的標配。在全市的調查中,90%觀眾在美術館的各種設施中選擇了最愿意去咖啡廳喝一杯咖啡。[8]新館共有13個展廳,每月有3~8個展覽同時開展??凑褂[既是個體力活又是一個腦力活,看完展大家第一時間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藝術也可以和餐飲文化結合,就像欣賞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翡翠白玉,能在“故宮晶華”的餐廳把故宮的寶貝吃下肚,保證終身難忘。
作為高雅文化與精英藝術的展示場所,美術館正被日益多元化和娛樂化的大眾文化所消解,同時也正面臨著更多元的功能改造?,F(xiàn)在的商場和書店變得越來越像藝術中心,美術館里面設有咖啡廳、書店、藝術衍生品店,變得越來越像娛樂中心。美術館公共教育有別于學校的正式教育,也區(qū)別于圖書館那樣純粹的知識學習,最好的藝術傳播是潛移默化的,觀眾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是對生活美學的體驗。充分利用四川美術學院旅游和藝術資源,用藝術傳遞生活美學,吸引了更多的人去關注和參與,為觀眾的文化休閑活動提供更多選擇與視野,也不失是一種很好的公共藝術教育的方式。
四、結語
總之,“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在新的時代機遇中,它的定義和功能在發(fā)生變化。她可能不再是一個單純學院的美術館,她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公眾,承擔起公共教育的責任,她是個藝術教育的中心,是一個文化傳播的陣地,是一個文化娛樂的場所……她的角色,因為社會變遷和公眾的需求而調整,在未來而發(fā)出鏗鏘有力的聲音。
注釋:
[1]王宏均.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4.
[2]《觀眾學歷調查》,筆者于2015年3月至7月和9月至11月期間,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1000名觀眾隨機進行了調查。
[3]《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參觀人數(shù)》,大正物管記錄的每天美術館客流量計數(shù)器顯示參觀人數(shù)。
[4][5][6]《希望參與美術館哪些活動》,筆者于2015年3月至7月和9月至11月期間,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1000名觀眾隨機進行了調查。
[7]《重慶市藝術機構知曉度》調查,參與調查人數(shù)958人,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2015級12班7人小組關于《關于重慶市的美術館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調查。
[8]《美術館設施和配套服務》調查,參與調查人數(shù)1633人,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2015級12班7人小組關于《關于重慶市的美術館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調查。
參考文獻:
[1]王璜生.《大學與美術館——作為美術館的聲音》總第四期[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2]王璜生主編.美術館[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鄭奕主編.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宋嫻.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研究[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16.
[6]王宏均.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