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永學(xué)
因為工作的需要,近兩三年,一直行走在土鄉(xiāng)互助的八個國家保護(hù)傳統(tǒng)古村落里,調(diào)查這些村落的歷史沿革、民俗文化以及保護(hù)傳承等。走訪中,從老人們的口中收集到一些民間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民俗文化的一種民間意識,有助于換一種角度了解和研究土族傳統(tǒng)文化。
———題記
古堡里的土族人
走進(jìn)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zhèn)北莊村,有一座古堡格外吸引人,幾次走訪,我聽到了這座古堡的一些傳說,這傳說一直口傳在古堡里的土族人中,也反映了土族這個民族形成的艱難曲折。
傳說古堡底下有寶藏,很早以前,鮮卑慕容部的一個分支———察汗慕容部在青海湖邊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后來慕容王國被吐蕃所滅,他們的最后一個王叫慕容復(fù),被吐蕃打敗以后,慕容復(fù)帶著殘軍和部眾流落到今北莊村一帶筑城定居,把自己的金銀寶藏埋在了古堡下。傳說慕容部便是古堡最早的主人,也是土族的先祖。到了明清時期,匪亂猖獗,這些土族先民筑起一座自保的方形團(tuán)城,整個族人居住在里面。
也有老人說,元代成吉思汗開疆?dāng)U土,路經(jīng)北莊村時遺留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些蒙古士兵長期生活在此,與當(dāng)?shù)卦∶裢ɑ?,逐漸形成土族。為了自保,他們修筑了以家族為主的古堡,后來人口越來越多,至今更多的后代搬出了古堡,居住在以古堡為中心的周邊,這就是北莊村的來歷。
走進(jìn)北莊村,還有一處很多人前去朝拜的圣地,它就是香薩臺。
說到香薩臺,又引出了宗喀巴大師和他的母親香薩阿切(阿切,意為“嫂子”)的一段傳說。傳說香薩臺是大師父母曾經(jīng)的游牧定居點,香薩臺這個地名就是以宗喀巴大師的母親香薩阿切的名字命名的。
相傳六百年前,湟中縣城魯沙爾一帶水草豐美,景色宜人,是一處放牧的好地方,離魯沙爾西北五六里的地方是甘河灘鎮(zhèn)黃鼠灣村,也是一片平坦的好牧場,宗喀巴的父親魯本格和母親香薩阿切在那里居住放牧,他們住的是牦牛毛制作的黑帳篷。
魯本格家里養(yǎng)著一頭母牦牛,肚里懷著犢兒,不便到遠(yuǎn)處放牧,就在灘上圈放。而這頭大肚子牦牛卻不斷地掙斷韁繩,跑到魯沙爾大草灘來吃草,吃飽了就臥在那里,不愿意回到主人家去。這樣,魯本格和香薩阿切夫婦常到魯沙爾水草灘去尋找,一次次趕回家來,香薩阿切這時身懷有孕即將臨產(chǎn),魯本格怕妻子老是找牦牛累壞身子,便把帳篷搬到魯沙爾蓮花山坳,在那里定居下來。
有一日,香薩阿切放牧?xí)r,忽然覺得腹內(nèi)陣陣劇痛。她咬緊牙關(guān),雙手捂著肚子蹲在草地上,但是疼痛難忍,她昏了過去。等她清醒時,發(fā)現(xiàn)地上騰起一道金光,這道金光直向天空射去,腹內(nèi)的嬰兒也隨之落地,這個嬰兒就是宗喀巴大師。
香薩阿切用藏刀割斷臍帶,把嬰兒揣進(jìn)皮襖,然后把胞衣埋在了嬰兒出生的地方。說來也怪,過了一段時間,在埋胞衣的地方,長出了一株當(dāng)?shù)厝藦膩頉]見過的菩提樹。這株菩提樹長勢茂盛,枝葉茂密,這棵樹的葉子非常特別,每片葉子的脈紋清晰,每片葉子上能顯出獅子吼佛的圣像,共有10萬個,但是心誠的人才能看到樹葉上的佛像,無緣之人看不到。
后來,宗喀巴出家入寺,他學(xué)經(jīng)勤奮,到16歲已精通各種經(jīng)文,后來去西藏學(xué)經(jīng)有六七年沒有回家。香薩阿切此時年歲已高,思兒心切,便從頭上剪下一綹白發(fā),托人寫了一封信捎給兒子,希望能見他一面,信中也說到了在宗喀巴誕生地長出菩提樹的事。宗喀巴看過母親的來信后曾動過回家的念頭,但考慮到佛法未成,就打消了回家看望母親的念頭。宗喀巴用自己的鼻血調(diào)和顏料繪成了一幅自畫像,并為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佛事繁忙,無暇返里,母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那株菩提樹胎藏修一佛塔,猶如親見兒面。”
香薩阿切收到兒子的自畫像和信后,便與眾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蓮聚塔,這便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筑物。之后在此塔旁建了一座佛殿,稱彌勒殿;之后有僧人在此地修煉。由于先有佛塔,后有寺院,信教群眾稱為塔爾寺。
北莊村的香薩阿切民居至今存在,建于清末,為院落式布局。有北房五間,圍墻夯土筑成,西開門,現(xiàn)有一位李姓孤寡老人居住,說是香薩阿切后人。
綠度母守護(hù)的地方
互助縣丹麻鎮(zhèn)哇麻村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傳統(tǒng)古村落。說哇麻很多人不知道,說到卓瑪佛大家都會說:吉祥圣母??!
說到卓瑪佛,也就是綠度母,一種神秘?fù)涿娑鴣恚鸬膩須v就有幾種版本的故事流傳。
話說很早以前,哇麻村白氏家族的族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阿奶,她還是班禪大師賜封的昂索。當(dāng)時,昂索阿奶的兒子和幾個人到西藏朝拜,老阿奶讓兒子從西藏請回一尊佛,要供奉在家里。兒子朝拜結(jié)束回家,快要走出西藏的時候,才記起老阿媽的囑托,第二次回去路途已經(jīng)很遠(yuǎn),當(dāng)時他和同伴就在河邊休息,于是他朝向拉薩跪在河邊祈禱一番,之后在河里看到一小塊有朦朧圖案的小石片,他把這塊小石片用西藏的活佛賜贈的哈達(dá)包裹起來,請回了家。到家之后,打開一看,石片上真正顯現(xiàn)出了綠度母的全身像,他給家人說這個佛很金貴,布包不能打開,之后從來沒有人打開過這個布包。傳說請來的這個度母佛很靈驗,很快在“朵羅倫闊”,也就是土族人居住的廣大地區(qū)聲名遠(yuǎn)揚(yáng),而且越傳播越遠(yuǎn)。
也有人說卓瑪佛是一只活著的蜜蜂,是從西藏飛過來的。很早以前第六世章嘉活佛朝拜卓瑪佛,他想看看卓瑪佛到底是什么實相,于是一層層打開包裹著的黃色布包,當(dāng)拆到拳頭大小時,卓瑪佛在章嘉活佛的懷里跳動起來,還發(fā)出嚶嚶的蜜蜂一樣的聲音,章嘉活佛害怕了,原封不動包好,念了一些祈愿經(jīng)之后又供奉起來。
這是民間傳說,但也以傳奇的形式說出了佛教走進(jìn)土族之鄉(xiāng)的曲折和艱難。
娛神的碰雞蛋廟會
丹麻索卜灘村,人們娛神的方式有些特別,村里男女老少拿著自家的煮雞蛋,到村廟前的樹林里,相互碰雞蛋,雞蛋不爛者為贏家,碰爛者為輸。碰雞蛋游戲玩到下午,廟前的草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雞蛋皮。
據(jù)當(dāng)?shù)乩先苏f,“雞蛋會”源于明代嘉靖年間,因一次春天的雹災(zāi)而流傳下來的,留下廟會打雞蛋禳災(zāi)之俗,迄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說這一天碰碎很多雞蛋,這一年村子里就不會降落冰雹,原因是冰雹神提前得到了村民的犒勞,就不再給這個村里降下冰雹。endprint
“雞蛋會”會場設(shè)在村西龍王廟前。其時,神殿前豎高三丈三的幡桿,下埋一尺八深,寓意為三十三天界,十八層地獄。用彩紙剪貼成云紋、水浪樣式的長幡桿,掛在桿頭垂落于地,幡桿上端橫置兩齒叉,叉尖各有一個大饅頭,寓意日月同輝。幡桿上端還拴著包有五色糧食、紅棗、花生、水果糖及硬幣等物的布袋,謂之“梁蛋子”。
這一天,全村人都會走出家門,集聚在村廟前的樹林里,一些人玩碰雞蛋游戲,一些人舉行祭祀儀式,還有人在樹林里喝酒聊天。
傍晚,儀式結(jié)束的時候,眾人圍搶這些獻(xiàn)品,有說得饅頭者生狀元郎,得“梁蛋子”者可禳災(zāi)避禍,化兇為吉。
索卜灘村“雞蛋會”與中國遠(yuǎn)古神話有著某種的關(guān)聯(lián)。吃雞蛋、相互敲擊雞蛋的象征意蘊(yùn),寄寓著人們對于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信之情。三月里萬物化育,是生命的季節(jié),諸多民俗事象都在深層的生命意蘊(yùn)上與季節(jié)暗合。
索卜灘村里還有一座索卜寺,寺前有兩棵古樹,有關(guān)古樹的傳說,又牽扯到土族的族源文化。
索卜寺門前有兩棵被當(dāng)?shù)厝罕姺Q為“盤龍將軍樹”的參天大樹,樹齡近300年。兩樹高約30米,樹干直徑1.6米,雄偉壯觀,巍然屹立。這兩棵樹有不同的體形和特性,村民們認(rèn)為它們中的一棵為雄樹,另一棵為雌樹。雄樹高大威猛,冠蓋華英,枝繁葉茂,巨大的根系顯露在地面上,像一只龍爪緊緊抓握這塊土地;雌樹纖細(xì)秀麗,多姿蒼翠,雄樹的一枝延伸過去搭在雌樹的頂端樹干上,似互相傾吐愛慕之意。
關(guān)于“盤龍將軍樹”的來歷,索卜灘村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13世紀(jì)初的索卜灘村還是一片水草肥美的灘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部將格日利特(也稱格熱臺)帶兵到了今互助縣境內(nèi),最后將生命留在了這里,或許將軍不愿離開這片他摯愛的土地,將軍與他的妻子化身這兩棵夫妻樹。樹根的龍爪寓意著將軍對這片土地的眷戀,他的部下更是為了寄托對將軍的追思,便將腳步停留了下來,與當(dāng)?shù)亍盎魻柸恕蓖ɑ榉毖苌?。后人為了紀(jì)念格日利特將軍,便將它們命名為“盤龍將軍樹”。這種傳說在清代藏文文獻(xiàn)《佑寧寺志》中有明確記載:13世紀(jì)初,“成吉思汗之部將格日利特率領(lǐng)其部屬到此,現(xiàn)今的霍爾人約為這些人的后裔?!薄案袢绽厮篮?,化作大力精靈,居住郭隆之山巖上,他對嘉賽活佛顯示了自身著‘索呼(蒙古)裝束之法相,(嘉賽)因指命(格日利特之幽靈)為那里的土神?!?604年,佑寧寺落成時,格日利特被追封為“尼達(dá)”(地方保護(hù)神),其銅像被供奉在佑寧寺,所以土族一直把他當(dāng)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神箭據(jù)守的土觀村
互助縣五十鎮(zhèn)土觀村,人們熱衷于訴說自己的族源,說到祖先的時候,他們更喜歡提到一個人的名字。
李寶通,是土觀村人口述相傳的祖先,五十村土觀村的家廟里還掛有他的畫像。他留給后人無數(shù)的傳奇故事,佐證著他的英明和過人膽識,土觀人親切地叫他寶通大人。
傳說李寶通在擁有一定實力和財力后,他決意要在土觀村修建鷲桑殿(釋迦牟尼靈霄殿),欲從遙遠(yuǎn)的拉薩迎請佛祖等身像來供奉。修建開始,從幾十公里外的拉日灘森林運(yùn)輸木料,奇怪的是每次把木料運(yùn)到五十下哇臺地方時,粗笨結(jié)實的車軸就會好端端地斷裂。寶通大人只好親自押車,也是木軸斷裂。寶通大人大怒,挽弓搭箭,厲聲大喝:是菩薩請您顯身,是惡魔定射不饒。話音剛落,顯現(xiàn)三少女,說是三孝娘子化身。
寶通大人立即在箭上刻畫三少女模樣,當(dāng)即動工在木軸斷裂地修廟,打造一座神轎,把箭供奉在里面;此后,拉運(yùn)木材一直順利。傳說刻畫有三少女的箭被附近的紅崖子溝鄉(xiāng)流水溝村民供奉至今。
話說修建鷲桑殿,農(nóng)歷三月動工,九月上中梁,真是喜慶時候,上梁架椽之時,梁頭突然飛落一只體型碩大的紅嘴烏鴉,連叫三聲。寶通大人覺得好生晦氣,搭箭就射,烏鴉驚恐飛走。
事后不久,寶通大人遠(yuǎn)赴拉薩朝圣。在佛祖面前供桌上,一支箭進(jìn)入他的視線,看著好生面熟,細(xì)看正是當(dāng)初射向碩大烏鴉的那支箭。心中大慌,暗叫不妙,原來當(dāng)初飛落中梁的碩大烏鴉竟然是佛祖變的,如此沖撞佛祖真是大逆不道,不祥之感掠過心頭。其后,寶通大人帶兵欲強(qiáng)行將佛祖恭迎到土觀已建好的鷲桑殿。一說瘟疫流行,一說行軍中有奸人在飲水里投毒,在西藏境內(nèi),全軍覆沒,唯他生還。
寶通大人自此立下規(guī)矩:土觀人三月、九月不得夯墻、蓋房;不得安大門、迎送嫁娶、送亡人。也奇怪,村里70多歲的拉穆多杰老人說,從他記事起,土觀村里三月真的很少死人,除了這些年偶爾有年輕人意外傷亡。也奇怪,習(xí)慣于向神佛和喇嘛磕問諸事的土觀人,任百般禱告,三月、九月就是得不到任何答案。
祖先的故事至今一代代傳說,傳說里有土族人懷古幽思的情感存在。
沒有結(jié)束的后記
這樣的傳說,在土鄉(xiāng)大地上流傳的還有很多很多。只是隨著網(wǎng)絡(luò)時代、多元化時代的到來,神話傳說、民間歌謠這些民間文學(xué)一天天消失,口傳文學(xué)走向了沒落。有一位外國傳教士清末到土族地區(qū)傳教,也記錄了很多當(dāng)時土族生活的文字。他在自己的書里不無擔(dān)憂地寫道:不久,所有的蒙古爾(土族,作者注)部將被漢化,作為一種鮮明的民族將走向消亡,將來有關(guān)蒙古爾人的來源、制度、傳統(tǒng)和習(xí)俗很少有留存。
傳教士的預(yù)言只是預(yù)言,雖然今天的土族被認(rèn)定為全國人口較少民族,國家給予了很多扶持,傳統(tǒng)民族文化也通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項目大力搶救和保護(hù),但隨著宗教、語言、服飾、習(xí)俗等的同化和異化,“民族特色”這個詞還是日漸改變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