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普金,王萬君,姜德文
(1.水利部 水土保持監(jiān)測中心,北京100055; 2.北京水保生態(tài)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編制內容探討
袁普金1,王萬君2,姜德文1
(1.水利部 水土保持監(jiān)測中心,北京100055; 2.北京水保生態(tài)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棄渣場;補充報告書
針對目前生產建設項目棄渣場變更情況多,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編制內容和深度要求不統(tǒng)一的情況,從水土保持管理的實際要求出發(fā),提出了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的編制內容和深度要求,供從事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編寫人員參考。
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八條、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產生的棄渣不能綜合利用確需廢棄的,應當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違反規(guī)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以外棄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理,按照傾倒數(shù)量處10~20元/m3的罰款。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條則明確了關于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生產建設項目地點、規(guī)模發(fā)生重大變化,水土保持措施發(fā)生重大變更的規(guī)定。為進一步明確重大變化和重大變更界線,水利部于2015年印發(fā)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變更管理規(guī)定(試行)》(辦水?!?016〕65號),明確了棄渣場變更審批的要求,規(guī)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棄渣場以外新設棄渣場的,或需要提高棄渣場堆渣量達到20%以上的,生產建設單位應當在棄渣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棄渣場補充)報告書。但對于棄渣場補充報告書的內容目前暫無明確的規(guī)定和統(tǒng)一的要求。為做好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的編寫工作,本文結合近幾年水利部審查、審批棄渣場變更的情況,初步提出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的主要內容和深度要求,同時對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變更報告書的編報時機等相關內容作初步分析,供同行共同探討。
棄渣場位置發(fā)生變更后補充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使變更后的棄渣場符合水土保持法的規(guī)定,即棄渣要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棄渣場。因此,棄渣場位置發(fā)生變化時,應在棄渣前完成補充報告書并取得批復,否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將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處理。對于位置已調整且已經棄渣的情況,即存在違法事實的情況,編報的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應在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按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五條處理以后,再予以審批。
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作為批復水土保持方案的補充,其作用和深度要求與水土保持方案保持一致,是對原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許可的補充,而不是對棄渣場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化和重復審批,所以無論棄渣場補充水土保持方案在什么階段編制(棄渣場變更往往發(fā)生在初步設計甚至是項目實施階段),其主要作用還是確認渣場選址的合理性、水土保持措施體系的完整性及水土保持投資是否滿足水土保持工作要求等,而不是替代設計。因此,同水土保持方案一樣,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中新增加的水土保持措施,應在主體設計中落實具體設計[1]。同時,由于補充報告書是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補充,部分內容也可以簡略。
2.1 項目簡況
為便于相關部門對項目有總體了解,應簡要介紹一些項目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建設規(guī)模、項目組成、土石方量、工程占地、工程投資及開工完工時間等。對于線性工程,還應簡要描述項目的總體走向。
2.2 渣場變更情況
本節(jié)主要說明原批復水土保持方案中棄渣場設置情況、變更后的棄渣場設置情況及變更的主要原因等內容,其中變更的主要原因可與變更后的棄渣場設置相結合來進行描述。
2.2.1 原批復棄渣場設置情況
本節(jié)主要描述原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中工程棄渣情況及棄渣場的總體設置情況,一般包括渣場設置的數(shù)量、占地面積、占地類型、主要措施及投資等內容。
2.2.2 變更后棄渣場設置情況
棄渣場的變更往往與項目土石方挖填情況的變化有關,本節(jié)應主要介紹變更后工程土石方平衡情況、棄渣場變化情況及變更后的棄渣場設置情況。變更后的棄渣場設置情況包括渣場數(shù)量、位置、類型(溝道、凹地、平地、坡面、臨河)、占地面積、占地類型、堆渣容量及堆渣量、最大堆高、堆渣方式、下游敏感因素等情況,溝道和坡面型還應明確匯水面積、溝(坡)底坡度等。渣場位置要明確,且在地形圖中逐一反映,同時要求地形圖能反映棄渣場上下游情況、匯水范圍及相對位置等。必要時,還可以輔以遙感影像或照片、備注等加以說明。100萬m3以上的棄渣場,應有地質勘測資料和不低于1∶10 000的地形圖。對于棄渣場數(shù)量較多的線性項目,應采用列表的方式進行描述,棄渣場設置情況表可與棄渣場選址分析評價表結合使用,具體可參考表1。如果多個棄渣場變更的緣由基本一致,那么可單獨設章節(jié)說明,若變更的緣由互不相同,則可結合各渣場設計情況逐一說明。
確定棄渣場位置是水土保持法對水土保持方案的基本要求,因此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中必須明確渣場具體位置。渣場堆渣量、最大堆渣高度及下游敏感點情況是確定棄渣場等級的重要因素,下游敏感點情況還是判別棄渣場選址合理性的關鍵因素,因此也是必須明確的。棄渣的堆渣方式與渣場的面積、最大堆渣高度均有必然的關聯(lián),因此也是需要明確的內容。匯水面積是渣場選址合理性分析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設的重要因素。表1中堆渣方式主要明確渣場的棄渣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堆置;最大堆渣高度是指棄渣場堆渣最高點與最低坡腳的高程差值[3];上游匯水面積主要針對溝道型和坡面型棄渣場,平地和凹地型棄渣場可不填寫;下游敏感點情況主要介紹渣場下游公共設施、工業(yè)企業(yè)、重要基礎設施和居民點等情況,應準確描述敏感點與棄渣場的空間位置關系;備注主要說明棄渣場的現(xiàn)狀情況,臨河型棄渣場還應明確是否涉及河道管理范圍,涉及其他敏感區(qū)的也應備注說明。
表1 ××項目棄渣場選址分析評價表
2.3 棄渣場選址分析
根據(jù)《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GB 50433—2008)[2],對棄渣場選址具有約束性的條款主要包括:
(1)不得影響周邊公共設施、工業(yè)企業(yè)、居民點的安全;
(2)涉及河道的,應符合治導規(guī)劃及防洪行洪的規(guī)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設置棄土(石、渣)場;
(3)禁止在對重要基礎設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響的區(qū)域布設棄渣場;
(4)不宜布設在流量較大的溝道,否則應進行防洪論證。
補充報告書應對變更后的棄渣場選址逐一進行分析評價,對于不符合上述4個限制性條款之一的,應重新選址。對已棄渣且不符合上述(1)、(3)條款的,應重新選址,并及時清理棄渣;對于棄渣場周邊存在公共設施、工業(yè)企業(yè)、重要基礎設施或居民點,且無法確定是否存在重大影響或是否影響安全時,應由相應機構進行專門的安全穩(wěn)定論證,只有論證結論為即使在最不利情況下,棄渣場設置均不會對周邊公共設施、工業(yè)企業(yè)、居民點及重要基礎設施產生重大影響時,才算符合選址要求,補充報告書分析評價時直接引用專門機構的論證結論予以說明即可;對于涉及河道的,應取得河道管理部門的同意,否則不符合(2)條款;對于涉及流量較大的溝道,防洪論證明確不影響行洪安全的,方可設置棄渣場。對于棄渣場數(shù)量較多的線性工程,應列表表述,具體可參考表1。
分析評價表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內容應與變更后的棄渣場設置情況表及附圖的內容一致。棄渣場選址分析評價難點在于棄渣場周邊或下游一定范圍內(1 km)存在公共設施或居民點等敏感因素,且無法直觀判斷是否存在重大影響的情況。直觀判斷主要指不需專門論證,通過直觀分析便能判斷出結果的情況,如下游居民點的高程明顯高于棄渣場,或居民點與渣場之間有山體阻隔等情況,對于不易直觀判斷的,應由建設單位專門組織有相應能力的機構進行論證。例如某項目棄渣場下游800 m處有一鐵路,無法直觀判斷渣場棄渣對下游鐵路是否存在重大影響,在此情況下,建設單位委托專業(yè)機構進行了論證,論證結論為“棄渣發(fā)生事故后最大影響范圍為120 m,不會影響下游800 m處的鐵路路基。綜上所述,本設計認為××棄渣場選址安全風險較小,從安全角度,選址合理”。在補充方案中,分析評價綜合結論欄可這樣填寫:“經××單位論證,棄渣場發(fā)生事故后最大影響范圍為120 m,不會影響下游800 m處的鐵路路基,符合《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GB 50433—2008)要求,論證結論見附件”。對于部分涉及河道的,若符合規(guī)范要求(即已取得河道管理部門的同意),分析評價綜合結論欄可這樣填寫:“××棄渣場位于××河××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建設單位已組織××單位進行了相關論證,在此設置棄渣場,不影響行洪安全,符合治導規(guī)劃及防洪行洪的規(guī)定,已取得××(河道管理部門)的批復(批復文件見附件),渣場選址合理”。
2.4 水土保持措施布設
前文已述,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一般都在項目初設甚至是實施階段編報,棄渣場的防治措施主體設計單位往往已完成設計。因此,在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中首先應該簡述主體設計中各渣場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情況,包括措施的類型、布設位置、設計標準等。然后對主體設計的措施布設進行分析評價,主要評價其措施的完整性、有效性和采用的設計標準與水土保持相關技術規(guī)范的符合性等內容。對于不完善的措施,應予以補充;對于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措施,應予以剔除并改正;對于設計標準低于水土保持設計規(guī)范的,應采用水土保持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標準,在補充報告中估列工程量和投資,由主體設計單位按設計標準重新落實設計[3]。最后結合分析評價結果,明確各渣場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及典型設計。對于已經棄渣的渣場,還應結合現(xiàn)場情況分析評價。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及典型設計可結合渣場位置布設圖逐一描述,措施應在圖中布設到位,列表統(tǒng)計各渣場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2.5 棄渣場水土保持投資
補充報告書中水土保持投資一般只列防治費,即棄渣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費、植物措施費和臨時措施費。對于主體設計中已計列且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中已認可的措施費用,直接計列;對于方案中補充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據(jù)工程量和主體設計中工程單價估算投資;對于已發(fā)生的投資據(jù)實計列。
在目前棄渣場變更較為普遍且暫無相關規(guī)定的情況下,通過最近幾個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技術評審的實踐和自己的粗淺理解進行了初步總結,提出來供同行共同探討,以期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棄渣場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書的內容、格式和深度要求方面的東西,以供參考。
[1] 馬永.新形勢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制度的思考[J].中國水土保持,2017(4):29-3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GB 50433—2008[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6.
[3]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總院,黃河設計公司.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guī)范:GB 51018—2014[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3.
袁普金(1975—),男,江西余江縣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與管理工作。
2017-09-10
(責任編輯 孫占鋒)
S157
C
1000-0941(2017)11-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