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子明
(南寧市云景路小學 廣西南寧 530000)
芻論小學籃球訓練中的功能訓練①
吉子明
(南寧市云景路小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功能訓練是一種新型的體能鍛煉方式,來源于醫(yī)療康復領域,伸延到健身訓練領域,最終拓展到體育領域。功能訓練是注重核心力量的訓練,注重運動員的機體神經肌肉系統(tǒng)之間的協(xié)調性和功能性,進而提高運動員機體運動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在籃球比賽中,體能是技能、戰(zhàn)術、心理、智能的基礎,良好的體能是在比賽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保證。如何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是運動項目中必須要研究的問題。該文以功能訓練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應用意義作為切入點,分析和研究功能訓練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應用對策。
功能訓練 小學籃球訓練 應用
功能訓練是一種系統(tǒng)性訓練方式,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結合運動員的身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動作銜接訓練、速度訓練、穩(wěn)定性訓練等多個方面。對于籃球運動員而言,功能訓練能夠多維度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對于運動員的體能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小學籃球作為小學體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籃球意識,打好籃球的基本功,同時注重增強學生的體質。由于小學生生理因素的影響,還不適合進行籃球戰(zhàn)術和籃球配合等方面的教學,因而在小學籃球訓練實踐中,體育教師一般從熟悉球性、運球訓練、傳接球訓練、投籃訓練、移動技術訓練等方面進行教學,這些訓練能夠對學生的體能消耗較大,若是沒有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運動損傷。功能訓練作為一種新型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1]。功能訓練在小學籃球訓練中主要有以下幾點應用意義。
1.1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體態(tài)與力量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運動機能還處于發(fā)育時期,可塑性比較強。功能訓練不是對局部肌肉進行強化,而是注重身體機能的協(xié)調性發(fā)展。在這個時間階段,通過功能訓練,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機能的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同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基本動作練習,能夠提升學生核心穩(wěn)定性,使學生明白和掌握如何正確發(fā)力的方式方法,便于學生養(yǎng)成用力的習慣,對學生的力量鍛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另外,在這個階段,運用功能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呼吸的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便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標準化運動形式。
1.2 有利于減少運動損傷
通過功能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力量,強化學生身體技能的核心部分。核心力量的提升和核心部位的強化對人體中的脊柱部位有著直接影響,能夠加強對脊柱部位的保護作用。同時,在核心部位的樞紐協(xié)調作用下,能夠很好地為人體的上下肢運動提供穩(wěn)定的支點,有效地緩解末端肢體和關節(jié)的負荷,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2]。核心力量訓練是對人體核心肌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主要包含大肌群和小肌群,小肌群的主要職責在于對核心部位的固定,而大肌群除了固定作用外,主要還有支配核心部位運動的功能,這對于預防急性損傷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
1.3 有利于促進小學生運動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功能訓練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穩(wěn)定性,使得學生身體機能更加協(xié)調,體魄更加強健,為以后的高難度籃球訓練奠定基礎。通過功能訓練,有助于固定學生的脊柱和骨盆,便于學生保持正確的運動姿勢,能夠有效地控制和平衡身體各個部位,增強各個肌群相互協(xié)作能力,使得學生的運動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運動項目,豐富學生的運動項目,提升學生運動愛好和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學習籃球的運球訓練、傳接球訓練、投籃訓練、移動技術訓練等方面的籃球知識和技能,體育教師就可以以這些內容為訓練項目,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功能訓練。功能訓練是以提高全身肌肉整體工作能力和效率為目的,強調軀干部位和各關節(jié)周圍小肌肉群的穩(wěn)定輔助作用的力量能力。
2.1 力量訓練對策
在運球訓練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運球急停急起、體前換手變向運球、“8”字型運球、后轉身運球、背后運球等各式各樣的運球練習,幫助學生提升籃球的技術動作,設計一定的運動量,通過不斷地運球訓練,提升學生的運球力量,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發(fā)力習慣。在傳接球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雙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雙手頭上傳球、單手低手傳球和反彈傳球等專業(yè)傳接球的訓練。每節(jié)訓練課都要進行15 min的傳接球練習,注重學生的傳接球訓練的同時,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臂力。在投籃訓練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投籃姿勢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跳起投籃等標準化的投籃姿勢,運用功能訓練,注重學生的臂力和彈跳力的提升和鍛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投籃習慣,因而投籃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力量[3]。
在小學籃球訓練實踐中,教師也可以不以籃球技能訓練為依托,單獨注重學生身體力量的鍛煉,主要從軀干力量、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三個方面進行。對于學生的軀干力量鍛煉,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仰臥起坐、高翻挺舉、肩負杠鈴做體前屈等鍛煉方式,規(guī)定每組4~8次,練習6~8組,每組間歇3 min,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軀干力量。對于學生上肢力量的鍛煉,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用實心球做傳接球、頸后彎舉等鍛煉方式,規(guī)定每組10~20次,練習3~5組,每組間歇2 min,通過這種方式鍛煉手腕、手指和手臂肌群的力量和靈活性,便于投籃、傳接球、運球等方面掌握。對于學生的下肢力量鍛煉,下肢力量是籃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基礎,下肢力量能夠提高學生的彈跳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跳繩鍛煉或者安排學生進行跳深鍛煉,要求學生從一個高約30~40 cm的木箱上跳至地上,立即再次跳起來,跳得越快、越高越好,連續(xù)彈跳10~15次。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下肢力量。
2.2 速度訓練對策
速度主要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是籃球比賽中爭取時間優(yōu)勢的重要條件。在小學籃球訓練實踐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各種步法訓練,要求學生每日進行小步快跑、跨跳步跑、左右滑步等步伐訓練,幫助學生提升對身體的控制和平衡。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起動跑訓練,進而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靈敏度,例如原地聽信號快跑,跑步中進行轉身、急停、沖刺等訓練。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各種跑的訓練,例如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100 m賽跑、50 m疾跑、5 m折回跑等跑法,鍛煉學生的跑的速度和力量;再如安排學生進行繞過障礙的快速折線跑、曲線跑、側身跑、后退跑等練習,鍛煉學生反應能力[4]。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結合球的各種跑練習,例如,安排學生圍繞場地做跑動中自拋自接球的練習,并要求學生達到相應的標準;可以安排學生接另一學生向不同方向、位置拋出的球的練習;可以安排學生從端線開始,運球3次后,快速投籃練習;可以安排兩學生一組,全場快速傳接球上籃,傳球;可以安排兩學生一組全場一打一練習,限制時間。通過這種速度訓練方式,既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為以后學習籃球高等技能奠定基礎。
功能訓練作為一種新型的體能訓練方法,值得深入學習與借鑒。針對小學男子籃球訓練的特點,將其運用到小學男子籃球訓練中,功能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高小學生體態(tài)與力量,有利于減少運動損傷,有利于促進小學生運動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通過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的形式,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的技能技巧,為學生以后的籃球實戰(zhàn)奠定良好的基礎。
[1]曾進輝.功能訓練理念與籃球運動體能訓練[J].安順學院學報, 2014(6):95-96.
[2]歐雅怡,支俊才,張瑞潔.功能訓練理念對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借鑒意義的探討[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5):97-100.
[3]胡建文.功能訓練理念與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融合實踐[J]. 當代體育科技,2015(10):40-41.
[4]譚惠芳,鄭歌德.功能訓練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運動,2014(13):42-43,156.
G842
A
2095-2813(2017)03(a)-003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035
吉子明(1990,3—),男,漢,山西陽城人,研究生,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籃球功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