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雅
(齊齊哈爾大學 體育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我國速滑運動科研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王繼雅
(齊齊哈爾大學 體育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為備戰(zhàn)2022年北京冬奧會,推進我國速滑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增強,通過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方法對近八年我國速滑運動科研文獻進行整理,總結國內速滑運動科研成果的現(xiàn)狀,提出速度滑冰運動未來的研究發(fā)展方向,為加快我國速度滑冰運動發(fā)展提供依據。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速滑運動科研集中在對運動技術分析、專項力量和訓練監(jiān)控方面;在營養(yǎng)補劑、運動員選材、運動疲勞等方面研究相對缺乏。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利用新的運動監(jiān)測技術和多學科相融合的研究模式是速滑運動未來研究的熱點及重點。
速滑運動;科研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
Abstract:In order to prepare for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nd advance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speed skating in China,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review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ocuments on Chinese speed skating in recent 8 years.Basing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peed skating in China,it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trend of speed skating,which may be as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speed skating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researches on speed skating focus on the motion analysis,specialized strength and training monitoring and are wanting in the nutritional supplements,athlete selection and sports fatigue.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 new sports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model.
Key words:speed skating;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developing trend
我國在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在2002年獲得了第一枚金牌,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我國取得了獎牌數為亞洲第一的成績,其中速度滑冰是我國在冬奧會中沖擊獎牌的重點項目。從參加冬奧會以來,我國速滑運動成績逐漸提高,但目前速滑運動仍與冰上強國有很大差距。提高速滑運動技術水平,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離不開背后的科學研究支持。因此,了解我國速滑運動目前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方向,有利于速滑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訓練監(jiān)控的科學運用。本文從生理生化、生物力學及運動營養(yǎng)學三個方面,概述近年來速滑運動(包括一小部分彼此能夠借鑒的短道速滑)科學研究的成果,總結我國關于速滑運動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速滑科研的發(fā)展趨勢,以期為備戰(zhàn)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理論依據。
人體的生理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生理狀態(tài)和運動能力,會隨著外界對自身的刺激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通過各項生理生化指標可以清楚準確的了解人體在某一階段的機體狀態(tài),對運動員來說,運動員能力的提升、對訓練強度的適應以及運動員是否出現(xiàn)疲勞都可以通過生理生化指標客觀反映。因此國內外的學者十分重視對運動員各個階段生理生化指標的研究,了解運動員賽前賽后身體狀態(tài),對訓練負荷適應情況,從而達到合理安排調整訓練計劃,快速提高運動能力,避免運動損傷出現(xiàn)等目的。速滑運動對運動員身體整體素質要求較高,了解速滑運動員身體狀態(tài)有利于訓練的科學安排和技能提高,通過對速滑運動員各個運動階段和訓練水平的生理指標監(jiān)控和分析,能夠為科學調整訓練、增強運動員運動能力提供客觀的依據。目前在速度滑冰的科研中,生理生化指標的應用與科研多集中在對訓練的監(jiān)控、疲勞測定、身體素質評價等。
2.1 訓練監(jiān)控
人體運動時的能量來源包括有氧氧化供能系統(tǒng)、糖酵解供能及磷酸原系統(tǒng),其中機體的有氧供能能力反映著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的高低,尤其是耐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在速滑運動訓練中,有氧耐力訓練一直是訓練的重點。血乳酸是體內糖無氧氧化的代謝產物,對運動強度有較高的靈敏反應,因此是運動監(jiān)控中常用的指標。
賽娜[1]對乳酸閾訓練法在速滑訓練中的應用作詳細論述,指出乳酸閾訓練法可以評價速滑運動中的無氧運動,也可用于有氧運動。在相應的乳酸強度下進行耐力素質訓練能夠有效地減少糖酵解供能在能量代謝中所占比例,提高速滑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素質?;謴托杂柧毷窃谶\動員比賽后或大強度訓練后增加的鏈接訓練,強度較低,目的就是在訓練的基礎上加速運動員疲勞的消除,盡可能的使運動員恢復良好的機體和技能狀態(tài)。常鳳[2]就不同陸地恢復訓練對速滑運動員產生的效用進行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個體乳酸閾心率-(30~35)次/min自行車恢復訓練是上述恢復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陸地恢復方式,能有效促進速度滑冰運動員疲勞的消除;亞乳酸閾強度勻速有氧跑可促進植物神經系統(tǒng)恢復。鄒奇[3]對5名短道速滑運動員在6個訓練時期內的生理生化指標進行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運動員在進入冰訓第一期后,有氧代謝能力低于陸地訓練期,并且整個年度訓練檢測數據只有冰訓第一期出現(xiàn)下降。宋來[4]對夏訓男子速滑運動員的生理指標變化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訓練平均負荷超過65%以上時,會引起血尿素的增加,訓練強度的改變不會引起血尿素變化,在夏訓的1~2周會出現(xiàn)血紅蛋白的下降、隨后3~5周血紅蛋白會急劇上升的特點。
高原訓練是目前運動研究中較為認可提高有氧能力的途徑之一,針對高原訓練前后的機能變化都是研究的熱點。一般評價有氧能力的指標有紅細胞的數量、機體血紅蛋白含量、最大攝氧量、心率等等。孟浪等人[5]對速滑運動員在高原訓練前后的紅細胞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原訓練8周后,速滑運動員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較訓練前有明顯的提高;劉俊一等[6]發(fā)現(xiàn),在高原訓練后,短道速滑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和無氧乳酸閾值明顯提高,說明高原訓練能夠明顯提高其有氧運動能力;在高原訓練中,短道速滑運動員的白細胞水平呈穩(wěn)定狀態(tài),在高住低訓中等強度訓練的實驗下[7],免疫球蛋白顯著變化,證明該條件訓練下可以有效提高速滑運動員免疫系統(tǒng)的代謝水平。
2.2 運動疲勞
運動性疲勞是運動本身引起的人體運動能力暫時降低,經過適當的休息和調整可以恢復的生理現(xiàn)象。運動疲勞一直是體育運動中長期關注的問題,疲勞時身體各指標的變化、抗疲勞的方法、測試運動員各個階段的疲勞狀態(tài)以及測試疲勞的新型手段都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解決運動疲勞,加快身體恢復,是訓練的基礎,也是提高運動技能的關鍵。速滑是以體能為主導的運動項目,減少疲勞發(fā)生,加速身體恢復則是技術提高和有效訓練的保障。
劉春華等人[8]針對500 m短道速滑比賽后的肌肉疲勞狀態(tài),做了詳細研究,在研究中他們運用一種新的測試儀器—MYOTON-3肌肉測試儀,通過儀器測定運動員在賽后肌肉的彈性、硬度及收縮性,來判斷運動員的疲勞狀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短道速滑運動員在500 m比賽后,下肢肌群疲勞程度更為明顯,而與速度滑冰相同距離比賽的運動員相比,在腓腸肌、脛骨前肌、股外側肌、腘繩肌、臀大肌疲勞程度更高。在大強度運動訓練后,運動員除出現(xiàn)運動能力下降等疲勞狀態(tài),還會引起機體其他系統(tǒng)機能的下降。鄒曉峰等人[9]研究發(fā)現(xiàn),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后,IgG值出現(xiàn)顯著性的下降(P<0.05),自身免疫機能受到抑制,因此在大強度訓練后速滑運動員應注意避免各種因素的感染。
2.3 科學選材
運動選材是一項運動項目持久發(fā)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體系中最為重要也最為基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運動選材的方法一般有自然選材、經驗選材和科學選材。其中科學選材已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茖W選材是運用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體育測量學、遺傳學等方法,通過分析找出最適合某項運動的儲備隊員。速滑運動是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項目,因此通過生理指標來評定生理機能和判斷運動潛力是最為簡單有效的途徑。評定速滑運動生理機能的選材要素有:肌纖維類型、血液機能、心血管機能、呼吸機能、內分泌機能、物質能量代謝、有氧工作能力及感官機能;常用指標[10]有血尿素、血清睪酮、血紅蛋白、血乳酸、最大攝氧量、心率、肺活量等。
速滑運動在選材時,一般都在運動員12~14歲左右,處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階段,代表速度力量的指標如血清睪酮,在選材方面操作性不強,因此期望找出可以替代血清睪酮的指標用于速滑運動選材。朱明等[11]通過對速滑運動員的手指長度及指長比進行測量與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指長比與血清睪酮、血紅蛋白及血球壓積顯著相關,即指長比(2D:4D)越高,相關血清睪酮(T)等3項運動機能指標越低,從而證明運用指長比作為速滑運動選材具有科學有效性。從事長距離速滑項目的運動員,都具有較好的有氧運動耐力,在選材中多通過血紅蛋白、最大攝氧量等指標評價有氧能力,選出有氧運動基礎較好的運動員。琥珀酸脫氫酶(SDH)主要存在于組織線粒體內膜,是一種黃素蛋白,主要用于催化琥珀酸、延胡索酸轉化,是三羧酸循環(huán)的限速酶之一,是可以用于評價有氧代謝的指標。在速滑運動員的選材中,張岐波等[12]通過實驗證明琥珀酸脫氫酶(SDH)可以作為長距離速滑運動員(5 000 m以上)選材的標志之一。
2.4 技術動作
速度滑冰運動的技術包括:起跑技術,直道滑行技術、彎道滑行技術、沖刺技術及超越技術。每一項技術完成的優(yōu)劣,都影響比賽的成績和戰(zhàn)術的實施。通過運動學分析可以了解速滑運動員在不同階段的時間特征、時空特征以及空間特征;通過動力學分析可以得到速滑運動員各個階段的關節(jié)角度,速度、加速度等變化特征。科研人員則根據這些生物力學數據為速滑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提出科學建議,可以分析國外優(yōu)秀速滑運動員的技術,為提高我國速滑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潘慧炬[13]對近年來世界大賽中優(yōu)秀的短道速滑運動員的起跑動作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指出,點冰式起跑準備姿勢是目前優(yōu)秀運動員選擇的主流技術。在起動方式上,多數男女運動員采用后腳支撐腿發(fā)力、前腳先起動的方式。程磊等[14]利用生物力學研究方法,對比分析我國優(yōu)秀速滑運動與國外優(yōu)秀速滑選手在起跑技術上的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在預備姿勢階段,亞洲選手重心高度普遍較低,但軀干角度較歐美選手大;在起動階段,優(yōu)秀的運動員起動時間短,爆發(fā)式蹬冰效果明顯;王新[15]將動力學和運動學數據結合起來,利用VB6.0編程語言計算,分析優(yōu)秀女子速滑運動員的下肢各環(huán)節(jié)在運動時的功率輸出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在指導滑跑中,胯關節(jié)在單支撐階段適當伸展,有利于增加整個蹬冰階段的大腿功率輸出。在彎道滑行技術研究中,王立國等[16]證明了滑跑過程中存在騰空時相,跑動蹬冰和雙腿快速交替蹬冰是滑跑技術的核心;取得優(yōu)異速滑成績的關鍵技術不僅包括起跑技術、沖刺技術等,靈活運用超越技術的能力在賽場上是取得比賽至關重要的因素,教練員與運動員都將超越技術作為技戰(zhàn)術訓練的重點,但針對超越技術研究目前國內仍停留在理論水平,生物力學研究方面還未見報道。
2.5 專項力量
生物力學通過對運動員運動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技術動作分析,研究肌肉在每一個階段的變化過程,準確的定位專項力量的性質,通過關節(jié)角度、肌肉用力特點,為制定陸地訓練計劃,加強專項力量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指導。下肢肌肉訓練一直是速度滑冰力量訓練的重點,在起跑階段,如何獲得最大速度是技術關鍵,余勁楠[17]對三名優(yōu)秀女子短道速度滑冰運動員的起跑動作進行解析,發(fā)現(xiàn)在起跑身體傾斜狀態(tài)下,想要獲得良好的蹬冰力量,臀中肌起決定作用,而在移動身體恢復前傾狀態(tài)時,獲得最佳蹬冰力,則脛骨前肌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在專項力量訓練中,想提高起跑技術能力,可加強對臀中肌及脛骨前肌的訓練。在直道滑跑階段,優(yōu)秀運動員左、右腿直道支撐滑行階段動作技術較穩(wěn)定;主要做功肌群是股四頭肌和脛骨前??;脛骨前肌最先激活,其次是股四頭肌、股后群肌和腓腸肌;做功時程長短排序是股四頭肌、脛骨前肌、股后群肌和腓腸肌,脛骨前肌在訓練中極易被忽略或很少有針對性的力量訓練,在起跑及直道技術中脛骨前肌的機能能力影響運動員水平的發(fā)揮,因此在專項訓練中應對該肌肉進行針對性訓練,以作為提高運動員技術的基礎能力;吳新炎[18]在對短距離速滑運動員彎道單步周期腿部肌電特征的分析中,同樣得出我國在速滑訓練中應加強對脛骨前肌的訓練。陶玉晶[19]通過Isomed2000等速力量測試與訓練系統(tǒng),對國家短道速滑隊13名主力隊員的膝、踝關節(jié)肌肉群肌力的整體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國家短道速滑隊隊員整體膝踝關節(jié)肌力發(fā)展不均衡,膝、踝關節(jié)屈伸肌群力量協(xié)調;整體膝、踝關節(jié)肌力在快速和高速運動狀態(tài)下肌肉工作能力較差,不利于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進一步提高。
2.6 運動營養(yǎng)
營養(yǎng)補劑是作為飲食的一種輔助手段,用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以達到提高運動能力的目的。速度滑冰運動需要耗費運動員大量的體力,運動員在溫度較低的環(huán)境中進行大強度運動時,對能量攝取和利用能力有很高要求,且在日常訓練中,機體能源供應不足,也是造成運動疲勞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國學者對速滑運動營養(yǎng)補給中的研究更加關注,不斷結合速度滑冰項目特點,研究分析速滑運動中能量代謝特點、能量的利用以及能量的補充,促進運速滑運動向前發(fā)展。
目前認為較為有成效的運動營養(yǎng)補劑有碳酸氫鈉(NaHCO3)、肌酸 、谷氨酰胺、β-丙氨酸 、硝酸鹽 、姜黃素、咖啡因、綠茶提取物、礦物質及維生素。NaHCO3是可以緩沖體內酸堿平衡的物質,作為營養(yǎng)劑可以降低乳酸水平,提高運動員長時間運動的能力。肌酸是ATP再合成的基礎物質,在合成ATP速率增高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或乳酸的形成,提高纖維攝取蛋白的能力,縮短肌肉收縮時間[20]。試驗證明,肌酸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沖刺能力,是提高運動員爆發(fā)力和力量訓練的有效補劑。谷氨酰胺是血液和細胞內、特別是骨骼肌內含量最高的游離氨基酸,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降低蛋白質分解,促進糖原再合成和提高運動后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研究表明補充谷氨酰胺并結合專項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補充β-丙氨酸對力量無明顯影響,但可促進Ca2+的再攝取能力,加快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間橫橋的分離,即提高了肌肉收縮舒張的速率,從而可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綠茶中的茶多酚可以通過刺激興奮交感神經,從而提高機體對能量的攝取能力。
除以上較為有成效的補劑外,目前我國運動營養(yǎng)補劑研究熱點逐漸向中藥轉移。血紅蛋白含量直接影響運動員有氧能力,紅棗具有補血功效,黃精有補氣補腎的作用,因此李麗等人[23]以速滑運動員為試驗對象,試驗證明紅棗和黃精兩種中藥的配伍飲品可以提高速滑運動員血紅蛋白含量,在高強度運動中,適當合理的補充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強運動員機體的機能能力,王曉玲[24]通過研究滋血飲對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體內微量元素的影響,發(fā)現(xiàn)滋血飲這一中藥復方有提高速滑運動員鋅、鐵、銅元素的作用。肌肽是骨骼肌中含量高的水溶性二肽,具有保護細胞膜、抵抗自由基的作用。高淑杰等[25]通過對青少年女性短道速滑運動員補充心肌肽,試驗周期為4周,血紅蛋白(H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等指標在試驗后雖有一定升高,但不具有顯著意義。
速度滑冰是以體能為主導的周期性運動項目,在速滑比賽中,運動員的技術和良好的體能支持是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因此從技術和體能上將速滑訓練分為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在技術訓練中又包括起跑技術、直道技術、彎道技術、超越技術以及沖刺技術。從對文獻資料的整理中發(fā)現(xiàn),在技術訓練的監(jiān)控和科研中,注重利用生物力學研究方法,分析各個技術動作的特點、關鍵時間點中肌肉用力的變化以及影響技術關鍵的核心肌肉。在通過生物力學研究方法對速滑技術動作分析中,新型科學檢測技術和對技術動作數據處理是打開對技術動作研究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未來研究中,利用新檢測技術和多學科相融合的研究模式是未來速滑技術研究的熱點及重點。在體能研究中,主要針對體能的提高、運動疲勞產生的時間及部位,疲勞恢復等方向展開研究。在評價方法上多通過在特定時間對運動員生理生化指標進行采集和分析,來評定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的變化。從分析整理現(xiàn)有文獻中發(fā)現(xiàn),對體能評價的生理生化指標停留在原有傳統(tǒng)的指標中,發(fā)現(xiàn)便捷有效的評價新指標對運動訓練評價具有較高意義。在針對運動疲勞的研究中,停留在對肌電、肌力以及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的研究中,缺乏對速滑運動腦活動變化及神經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在各個時期疲勞狀態(tài)變化的研究。新型的運動恢復訓練和運動營養(yǎng)補劑對運動員疲勞的恢復作用是該領域研究的發(fā)展方向。
通過對國內速滑運動科研文獻的整理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對速滑運動員的研究熱點多集中在提高身體素質,運動技術等方面,在針對速滑運動員營養(yǎng)補劑研究和運動疲勞方向的研究較少,理論分析多于實驗研究。雖然在運動選材方面的研究中有新的研究成果,但大部分研究文獻集中在現(xiàn)有生理生化技術的應用上。在未來發(fā)展方向中,新的訓練方法和科學技術手段都將對速滑運動科研水平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我國速滑運動科研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期為后續(xù)的速滑科研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為速滑運動備戰(zhàn)2022北京冬奧會提供理論支持。
[1]賽娜.乳酸閾訓練法在速滑耐力素質訓練中的應用 [J].冰雪運動,2014,36(6):1-4.
[2]常鳳,朱志強,郭俊清,等.不同陸地恢復訓練對優(yōu)秀速度滑冰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6):77-83.
[3]鄒奇.對短道速滑冰陸交界區(qū)有氧訓練的有效性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2):76-81.
[4]宋來.優(yōu)秀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夏訓時期的運動負荷與生化指標監(jiān)控[J].冰雪運動,2013,35(1):9-16.
[5]孟浪,趙鑒.高原訓練對速滑運動員紅細胞變化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0,32(4):13-17.
[6]劉俊一,張強,徐瑩.冬奧會前高原備戰(zhàn)對國家女子短道速滑隊主力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1):107-111.
[7]黃璽章,徐洋,王鋼.高住低訓法對短道速滑優(yōu)秀運動員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1,33(1):54-57.
[8]劉春華,常鳳,王春曉,等.優(yōu)秀短道速滑運動員500m賽后肌肉疲勞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5):63-68,80.
[9]鄒曉峰,李欣諾,王曉玲,等.大強度訓練對短道速滑運動員免疫機能與微量元素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9):1 561-1 563.
[10]孫樹濱.速度滑冰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及應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28(3):22-24.
[11]朱明,趙濱杰.速度滑冰運動員應用指長比選材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1):1-8.
[12]張岐波,李麗.琥珀酸脫氫酶對速滑運動員科學選材作用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1):19-21.
[13]潘慧炬.優(yōu)秀短道速滑運動員起跑方式的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9(4):466-470.
[14]程磊,溫朝暉,喬靜.世界優(yōu)秀速滑運動員起跑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J].冰雪運動,2014,36(5):1-8.
[15]王新,夏嬌陽.國家優(yōu)秀女子速滑運動員直道滑行中下肢功率情況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4):381-384.
[16]王立國,劉俊一.騰空時相質疑:世界優(yōu)秀男子500 m速滑運動員彎道技術的運動學探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3):121-124.
[17]俞勁楠,伊藤章,吉井健悟.短跑道速滑起跑動作及肌電圖分析 [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1):119-121.
[18]吳新炎,陳月亮.我國優(yōu)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彎道滑冰腿部肌電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0):77-82.
[19]陶玉晶,張強,劉俊一.國家短道速滑隊主力隊員膝、踝關節(jié)屈、伸肌群等速測試中專項力量的特征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5):381-384.
[20]方成軍,萬宇.口服肌酸對運動員機體能力的影響[J].紅河學院學報,2009,7(2):102-105.
[21]洪平,李稚,陳耿,等.補充丙酮酸肌酸、肌酸和肉堿對運動員身體成分及運動能力的影響 [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3):91-97.
[22]郭洪海,耿麗,李欣,等.速滑運動員合理營養(yǎng)與科學訓練與及監(jiān)控體脂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1,33(3):48-54.
[23]李麗,周忠光,于英君.棗黃飲對速度滑冰運動員ACE基因多態(tài)性及 Hb含量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2,40(4):32-34.
[24]王曉玲.滋血飲對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體內微量元素的影響[J].運動,2010(12):41,150.
[25]高淑杰,王爾.心肌肽對短道速滑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C].北京: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2009.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eed Sk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WANG Ji-ya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0,China)
G862.1
A
1002-3488(2017)02-0007-05
2016-12-09;
2016-12-29
王繼雅(1990-),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運動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