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飛
中學體育教師課堂評價行為研究文獻綜述
葉劍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評價逐漸走進學校課堂之中,課堂評價的理念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當中,而評價行為便是架起評價理念與評價效果的橋梁,是實現(xiàn)課堂評價的載體。對教師評價行為的研究便成為了推進課堂評價的一個有效的動力。通過研究評價行為的內(nèi)容、結構,合理科學的構建出科學的評價行為,能夠有效的保證教師課堂評價的效果。也是順應新課改的大勢所趨。
體育課堂;課堂評價;行為
1.1 體育課程標準對課堂評價行為的訴求
全國第八次基礎課程改革從2001年起開始了對課程的全面改革。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中小學義務教育的重要課程,也被納入到了新課改的行列當中,自《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頒布施行以后,也標志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新的課程標準中,開始對課程教學有了全新的改革,對課程與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評價的關鍵問題還在于評價行為上,教師評價行為是評價得以實施的橋梁和關鍵核心,只有通過合理的評價行為將上述的評價理論付之行動,課堂評價才能真正從根源上對學生起到促進的作用。
1.2 體育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理論發(fā)展的要求
當傳統(tǒng)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受到困境而感到無所適從時,形成性評價以全新的態(tài)勢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形成性評價理念走進中國,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再課堂教學領域中有掀起了一陣形成性評價的熱潮。筆者閱讀了眾多關于形成性評價的運用的文獻,可以看出,在所閱的文獻中,很少有關于評價行為的探討。行為,作為一個上位的哲學概念,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而關于評價的行為,則是需要研究的一種重大領域。因為“行為”是“評價”的承載體,包括形成性評價,它的實施離不開實施者的行為,因此,隨著形成性評價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評價行為的研究迫在眉睫。
1.3 現(xiàn)實課堂評價行為現(xiàn)狀的需要
盡管新課改對評價提出了改革的目標和方向,現(xiàn)實中仍有眾多教師,對于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僅僅是表面的接受,而在實際的評價操作中仍然存在大量問題。具體到教師課堂即時評價現(xiàn)狀,所表現(xiàn)出的主要弊端有:即時評價語言隨意,缺乏準確性、生動性、幽默性和獨創(chuàng)性,將評價等同于表揚、夸贊;即時評價指標和內(nèi)容過多的指向體育學科知識技能,忽視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評價;通過對評價行為研究的綜述,了解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礎。
2.1 行為
“行為”一詞,它涉及的領域很多,覆蓋面很廣,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都有關于“行為”的研究,因此對它的界定需要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來討論,例如,生理學家對行為的觀點認為:當人體的器官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反應稱之為行為。在哲學家看來,行為又是另一種定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活動稱之為行為。在現(xiàn)代心理學家來看,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為:有機體的外顯活動,統(tǒng)稱為行為。學者丁舒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其思想意識、價值觀、認識水平等決定和控制的。
2.2 評價行為
評價行為,就是在行為概念上的一個延伸,即有關實施評價者的評價意識的外顯活動。
在上述各位學者們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他們對評價行為的定義也是如此,并將評價反應所表現(xiàn)的外顯行為界定為語言和非語言活動兩大類。
評價是指依據(jù)一定的價值標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那么,它包含哪幾部分呢?第一需要對設定的目標進行界定、第二實施評價任務、第三測量學生表現(xiàn)、第四反饋測量結果。而筆者在這里需要研究的便是評價中的第四部分,即評價反饋行為。
2.3 課堂評價行為
教師課堂評價行為顧名思義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情境中產(chǎn)生的對學生的評價行為, 我國學者雷欣認為課堂上每一位教師都在運用語言、身體姿勢、面部表情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表現(xiàn)進行有意義地指導。這個指導即教師的課堂評價,指導的外顯行為就是評價行為??梢钥闯?,雷欣所定義的評價行為是指語言、身體姿勢、面部表情等。
任紅霞認為,教師評價行為定義是在教學情境中,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學習達成狀態(tài)、作業(yè)情況、紀律表現(xiàn)、學習習慣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做出的言語及非言語上的判斷。她認為評價行為是言語和非言語兩大類。
王旭認為:“教師評價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情境當中對幼兒的言語或行為表現(xiàn)進行的,以言語為主,以表情動作為輔,具有肯定或否定傾向的價值判斷?!?/p>
通過上述學者對課堂評價行為概念的界定,雖然在定義上對課堂評價行為概念的界定有所差異,但大致的內(nèi)容上基本都有相似之處。都一致認為,課堂評價行為包括有語言、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但是,什么是課堂評價?它與評價有什么聯(lián)系?它與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這類問題在上述的學者當中缺少探討。
2.4 體育課堂評價行為
隨著上述概念的不斷界定,那么,什么是體育課堂評價行為呢?體育作為眾多學科當中的一種特殊課堂,具有開放性,教授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是運動技能,以及新課改提出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諸多內(nèi)容。那么相比其他學科而言,體育課堂的評價行為就更為豐富,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里品質(zhì)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做出言語、表情、肢體動作以及教學評語上的評價,這些都是體育課堂評價行為。
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在國外,早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時期,國外學者就對教師課堂評價行為做了系統(tǒng)的觀察和研究,其中包括D.G.Ryans、B.Rosenshine、D.C.Berliner、W.J.Tikunoff,他們講教師的評價行為與學生的學習做了統(tǒng)計與分析,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結果對課堂評價行為的有效性作了解釋,認為,有效的課堂評價行為的特征有:第一,認真負責,勇敢,富有活力與激情,有著正確良好的教育觀念的自我態(tài)度。第二,能夠理解信任傾聽他人的態(tài)度。第三,具有表達清晰明了的語言行為。第四,具有穩(wěn)定、積極樂觀的情緒情感。第五,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靈活性以及教育機智。
一九八八年,加拿大的學者瑞安也對支配評價行為的策略以及評價行為所產(chǎn)生的效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對評價行為作出了三種基本范式:經(jīng)驗分析型、解釋型、批判理論型。經(jīng)驗分析范式是指在技術理性和實證主義下,以標準化考試為關注點的范式。解釋學范式是指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一種解讀。批判學范式是指通過評價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壓迫關系。瑞安所倡導的三中評價范式促進了形成性評價的發(fā)展。
美國的學者卡茲登早在一九八六年就率先提出課堂交流的模式,“啟動—回應—評價”。在這個IRE模式中,評價指的是教師對于學生回答的反應,即“教師通過表揚學生或糾正其回答做出評價。”這個理論也為后續(xù)課堂評價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新加坡的法雷爾認為:很多課堂交流結構包含著三個依次出現(xiàn)的行為——即卡茲登提出的“啟動”、“回應”、“評價”。法雷爾將教師的評價分成四種類別:隱性評價、書面評價、用表揚來評價、重復學生的答案。
3.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評價行為所存在的影響學生發(fā)展的不足,因此新課程改革中提出教師的課堂評價行為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更應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同時,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評價理論與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國內(nèi)的教師課堂評價行為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內(nèi)容:
關于教師的課堂評價行為類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直接反饋方式,如評價性語言、動作和表情等;二是對更加深入的學習情況的評價,如書面作業(yè)與練習的評價、平時測驗、個別談話和課堂上表現(xiàn)性任務的評價或其它類似的在課堂中進行的評價活動。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進行分類,是我們進行教學評價研究的前提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進行了框架性的界定,但是這種界定尚顯粗糙,過于籠統(tǒng),不具有可操作性。
當前國內(nèi)關于評價行為的研究主要專注于學生評價和學習評價。筆者通過對文獻的分析可以看出,文獻中對評價行為的研究評價主要在具體理念下的實施、某種方式下的操作的研究,以及評價中的具體問題的研究。
3.2.1 教師課堂評價行為存在的問題
通過文獻材料的梳理,總結眾多學者對課堂評價行為的現(xiàn)狀分析,可以較為清楚的了解到,當前課堂評價行為的發(fā)展現(xiàn)狀。概括的來說可以總結,如評價的內(nèi)容過于片面,評價的方式傳統(tǒng),評價的性質(zhì)不夠積極,缺乏激勵作用。評價的內(nèi)容不夠具體、也不夠公平、評價的語調(diào)很平淡,不夠具有感情內(nèi)涵,以及評價的時機不夠恰當,評價的內(nèi)容在層次上處于的較低水平。上述這些問題是通過文獻的后對評價行為出現(xiàn)問題的概述。
3.2.2 影響評價行為的因素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行為也會受到外界一定因素的干擾。侯春通過對暈輪效應的研究認為,暈輪效應會造成會對教師的評價行為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使教師的評價態(tài)度會走進一定誤區(qū),導致教師的評價行為缺乏一定的理性。高凌飚在研究中也闡述過類似的問題,他認為非正式評價中,很多評價者的主觀印象和偏見、評價信息的收集不夠充分等情況都會對評價行為造成一定的誤差,導致評價行為不夠合理。
3.2.3 課堂評價行為的分類研究
在關于評價行為的分類文獻中,主要的研究者有楊海燕、李維娜、王春艷等人,他們均在各自的碩士論文中對評價行為的分類做了各自的研究。
楊海燕首先將評價行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做了分類,例如,評價的行為可以按照性質(zhì)劃分,具體有肯定性評價與否定性評價(積極性評價與消極性評價)。肯定性的評價行為主要以肯定為主,包括對學生的贊許,鼓勵,認可等。否定性評價是指學學生的評價方式是以否定形式呈現(xiàn)的,主要包括批評、反對等方式。
“課堂評價”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因此關于課堂評價的研究也并非僅限于概念之上,從課堂評價的特點研究,到課堂評價的技術和實施研究,以及對課堂評價質(zhì)量的研究,都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課堂評價的發(fā)展趨勢。反觀國內(nèi),收到外國教育思潮的影響,本土的課堂評價最先發(fā)生變化的首當其沖應該是課堂評價思想和理念的變化,隨著思想的不斷成熟,國內(nèi)關于課堂評價的方式方法也趨向多樣化,王艷玲、靳巖、王志義等學者都對課堂評價的方式方法做了分類。
而關于評價行為的概念,在國內(nèi)的文章里面也已有界定,雷欣、任紅霞、葉立軍均在其文章中做出了概念的說明,雖然概念具有一定的差異,但在概念的界定當中卻有共同之處,從他們的觀點中可以看出,所謂課堂評價行為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做出具有評價意義的外顯活動。要界定清楚課堂評價行為的概念,其實最本源的是要回歸到,什么是評價行為的問題上。那么,什么又是評價行為呢?問題可以進一步剖析,回答評價行為的定義,首先還是要回答,什么是行為?所謂行為作用于對象后,會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在這里會有三個因素出現(xiàn):行為的主題。行為的對象、行為的后果。那么行為在哪里呢?主體施加于對象的內(nèi)容的承載體稱之為行為。
關于評價行為,在國外已稍有研究,例如關于有效評價行為的特征研究、支配課堂評價行為的策略等的研究,在國內(nèi),涉及最多的是課堂評價行為的分類研究,在各個學科當中均有課堂評價的分類,但在體育學科當中,目前還沒有關于這方面的介紹,本文因此通過上述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體育學科領域在這方面的研究不足,想通過該文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因此本文的題目定為:武術教師課堂評價行為研究,武術是筆者的專項,武術作為體育學科的一支,從屬于體育。要弄清課堂評價行為的本質(zhì)問題,需要先構建出體育課堂評價行為的體系。評價行為體系的構建與評價行為的分類還有所區(qū)別,但需要建立在其他學科理論研究的基礎知識之上。最后分析出當前武術課堂評價行為的現(xiàn)狀,并依據(jù)本研究,給予一線教師一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
[1] 劉林林.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DOI:107666/d.d178012.
[2] [美]卡茲登(Cazden,Cour.tn即):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17.
[3] 劉輝.追求卓越的課堂評價之路 ——論指向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J].教育探索,2009,(24):25.
[4] 丁舒.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 2007.
[5] 雷欣.教師課堂評價行為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 ( 6): 127-128.
[6] 任紅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行為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7] 王旭.專家型教師評價行為特征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3).
[8] 任紅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行為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9] 武玉龍.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綜合評價體系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10] 葉平枝.幼兒教師日常教學評價行為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0,(6):19-24.
Literature Review on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Classroom Evaluation Behavior Research
Ye Jianfei
With the promo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classroom evaluation enters school classes gradually, the idea of which is going deep among teachers. At this point, evaluation behavior, as the carrier of the evaluation, becomes the bridge between evaluation idea and effects. Thus, research on teacher evaluation behavior on teachers promotes classroom evaluation. It represents the general trend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tudy the contents and structure of evaluation behavior, as well as to constructs a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valuation behavior, which will guarantee the effect of teachers’ classroom evaluation, as well as fi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rends.
PE class; classroom evaluation; behavior
葉劍飛(1991-),男,安徽黃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與課程教學。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G80-05
A
1005-0256(2017)04-015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