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星
藍田日暖玉生煙——魯建書法藝術(shù)談要
馮劍星
記得弘一法師有偈語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余以為法師所言,待人當如是,待物亦當如是。凡事不可以象解之,當以理味之也。若以象解之,則事物皆知其一,不可知其二,知其皮毛,不可知其原理;若以理味之,則探其源,糾其微而道其高明;是以佛家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亦復此理也!
余同藍田魯建大兄神交也久,同聲也相應,同氣也相求。每談書理藝事,皆所見略同,心有戚戚焉。魯兄其為人敦厚儒雅,為藝嚴謹端正,余每以為榜樣,今試將分析其書法,是以錐刺之,以管窺之,僅見一斑而已。
▲ 草書 李白 《清平調(diào)·其一》 魯建 書
余以為書者,小道耳,項羽所謂:書足以記名姓而已。是以其道也微渺,然其法也精妙。古人以為雖小技而可通大道也。謂其小道者,蓋其為筆墨之余事,壯夫所不為。以為通大道者,乃其是中華文明之符號,歷史之印記,文化之痕跡也。我中華文化之所以千萬年來,經(jīng)歷劫火戰(zhàn)亂,興廢更迭而不至于消亡者,蓋有其所記憶也。然何以能將此小技而通大道者,當是書家本人之胸懷,見識、學養(yǎng)、勤奮所以至。
今日之書家,以為僅僅得筆墨之技法而得書法之真髓,殊可發(fā)一噱。豈不知書法之三昧在乎書家本人之修養(yǎng),文化之積淀,個人之胸懷、自家之眼界耳。魯建兄認為作書先做人,而后做學問,再作文寫字。學問之大小,直接影響書家創(chuàng)作之淺薄,故其十分注重文化之修養(yǎng)。魯兄之學養(yǎng)豐贍,文字閑雅。其筆下所流露之文字,大有終南煙靄之氣息,沖和散淡之風骨。當以陰嶺之秀色,云端之積雪,林表之明霽,城中之暮寒品味之,形容之,引喻之。其所記錄三秦之風俗人情,山川景物,心情故事,浮想性情,無不有林泉之響,塵外之意。若以水洗水,可證見魯建兄心如琉璃之世界;若以塵然塵,可證見魯建兄紅塵遠跡之夢想也。
白蕉說:為人貴真,作字亦貴真。真者,不做作;做作,便不真。愈做作,愈討厭。所以討厭,在形跡之外,尚有欺人思想也。余每見魯建兄之書作,無不如見其人,同其晤對也。是以其作品乃真之所在。其作品典雅清麗,流暢自然,無半點矯揉做作之態(tài),純是入古出新之面貌,性情流露自然之揮灑。
魯建兄書法作品以篆書為主,時兼草書。余以為其篆書以秦篆為主,兼取李陽冰之精神,石鼓文之氣韻。其篆書,用筆以圓筆中鋒為要,行筆緩慢卻收放自如,取舍有度而工穩(wěn)典麗。其結(jié)體以方正扁平為主,寬博而精嚴,靈動而俊逸。其篆書既有李斯端莊工穩(wěn)之體式,又有唐人法度嚴謹,筆筆不茍的特點,更兼石鼓文圓融渾勁,風致楚楚之氣韻。故余以為其篆書已形成“典麗端方,俊逸剛健”之特點。其篆書更是筆筆分得清,筆筆合得渾。分得清,然后見天骨開張;合得渾,然后見氣密神完。總而言之,其書示人以儒雅之氣,沖和之氣,正大之氣!其風格為“正”,氣息為“正”,“神質(zhì)”亦為正。是以魯兄食古而自化,能獨出己見,其秀也在骨,其清也在心,其古雅也在襟懷也。
魯建兄每以石刻之筆法而入行草之行列,而又取“二王”雄秀之神采。故其行草書能“強其骨,暢其韻,煥其精神”。骨力洞達而神采生焉,起而伏,連綿而生以意趣。是以神采煥發(fā),骨力雄健而窺晉唐風流之堂奧也。
李義山詩云:藍田日暖玉生煙。余相信藍田之地,有終南之捷徑,山光晴嵐之境地。魯建兄于此當能相許以煙霞,而成綺繡之文章也。
魯建 作品
▲ 篆書 《閑來詩酒琴棋地 肯負風花雪月天》 魯建 書
▲ 草書 張旭 《山中留客》 魯建 書
▲ 篆書 《魚吹細浪搖歌扇 燕踏飛花樂舞筵》 魯建 書
藝術(shù)家檔案
魯建,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陜西書畫藝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西安書法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助理導師、山西師范大學美術(shù)客座教授。獲首屆藍田文藝精品獎、西安市“德藝雙馨”藝術(shù)家。其書法作品先后多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報》舉辦的各種展覽,有作品獲一等獎、金獎及優(yōu)秀獎,并有作品被多家機構(gòu)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