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艷
《雷雨》中的女性悲劇命運及其成因
胡海艷
《雷雨》是一部帶有封建性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罪惡的悲劇,本文通過文本細讀以多對矛盾作為研究對象,以女性悲劇命運為突破口。用女性主義角度分析小說中塑造的三種不同女性形象和悲劇命運及其原因,這種悲劇性深刻地暴露資產(chǎn)階級罪惡和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
《雷雨》 女性命運 悲劇成因
(一)“雷雨”般的蘩漪
《雷雨》之所以被稱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話劇創(chuàng)作之一,是因為它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復雜的主題思想,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功地塑造了眾多女性人物,特別是女性悲劇命運形象頗有意味,其中蘩漪是最具特色和最為鮮明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少有的極富個性的文學形象之一。她是個充滿個性的女性,敢于追求自由愛情,敢于反抗,但她又是一個沒有思想和開創(chuàng)能力的人,最終只能作為不幸婚姻的犧牲者,以悲劇告終。
首先,蘩漪是一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渴望自由的愛情,但她又對自己所處的家庭無能為力,她無法擺脫家庭的枷鎖,甘愿與周樸園維持著徒有夫妻之名,卻沒有夫妻之情的關系。作品中蘩漪被塑造成一個敢于反抗的個性女性,在周公館中無人敢違反周樸園的命令,唯獨蘩漪敢對他反抗,多次不屑理會周樸園的專制。從一開始的無奈妥協(xié),到無視周樸園的一次次命令,再到雨夜從魯家歸來時淋漓盡致的反抗,最終周樸園被迫擺出家長的姿態(tài),反而都被蘩漪一一回搏了。劇尾,蘩漪毅然決然的撕破了周樸園的假道德面具,將周公館的黑暗暴露無遺。
蘩漪是一個人性扭曲心靈窒息的可悲之人。她掙扎于家庭的牢籠與自由的渴望之間,她內心的壓抑達到了極致,她想拋開封建禮教的“桎梏”,更無從顧及亂倫的道德倫理。在蘩漪眼里亂倫并不可恥,反而是自己追求自由愛情義正言辭的證明。因此,周萍成為她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重新點燃了她生命的希望之火。然而,當她想讓周萍帶她出逃遭拒絕時,她陷入了絕望,她狂暴的性格如“雷雨”般爆發(fā),直至近似瘋狂的地步。蘩漪之所以走上亂倫之愛的道路,是因為周樸園的專制和冷酷。周樸園熱衷于建立一個有秩序的理想家庭,根本沒有考慮蘩漪是一個活著的女人,他只是強迫蘩漪做家里“百依百順的舊式花瓶”。周家這座黑暗、死氣沉沉的牢籠,死死困住了蘩漪這只生氣勃勃的金絲鳥,使得她無法逃脫,也逼得她變得乖戾陰鷙,走向極端。
(二)亦弱亦強的四風
四鳳有中國傳統(tǒng)婦女善良、單純幼稚中透著軟弱的性格,在面對自己情竇初開的戀情時又表現(xiàn)得很勇敢。想保護周萍與他逃離這個地方,即使有她母親侍萍和周萍“所謂”的情人的阻擾,但是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愛情與他們反抗,展現(xiàn)堅強的一面。
四鳳被作者塑造成為一個特定階層柔弱的侍女,地位卑微。從小在周公館做侍女,挨打受罵,受過委屈,她從來沒有太多的奢望。父親魯貴也是“吃賭玩”的市儈小人,只會把女兒當搖錢樹,除了伸手要錢,從來沒有給過四風真正的父愛。而四鳳的哥哥魯大海也瞧不起妹妹,認為她在作惡多端的周家當下人沒志氣,唯有母親才是真正的疼她,關心她。她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幾乎無人關心的環(huán)境中長大,使她這顆缺愛的心充滿了對愛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周家少爺周萍的出現(xiàn),讓她有了將自己一生托付給他的念頭,她“心里第一個許了他”,“看得見的只有他”,她天真地相信“你以后永遠不會騙我”,憧憬著和周萍相愛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幻想著遠走高飛就會有幸福的將來。
誠然她對未來充滿幻想,她深知自己生活在社會底層,她感覺周沖描繪的“夢境”不僅遙遠,甚至荒唐“真是個孩子說的話”。她沒有勇氣像哥哥魯大海那樣參加斗爭,創(chuàng)造新世界,只能像傳統(tǒng)的女性一樣,通過嫁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舊社會的婦教禮法蒙蔽了她的雙眼,她已看不見墻外自由的天空。她深知自己認定的周萍,自私、頹廢,甚至還和繼母有著亂倫關系,有著在歌舞廳場中鬼混的不堪過去。對于這些,四鳳一直用卑賤的侍女地位和封建社會的禮教束縛著自己,并為自己找到了寬容周萍過去不貞和現(xiàn)在不自重的理由,甚至說“你做了什么我也不怨你”。她不敢奢望周萍給她太多,只希望能帶她走,天真的她只想品嘗愛情的甜蜜,注定在這個社會中釀成悲劇。
(三)逆來順受的侍萍
《雷雨》作者對蘩漪的描寫頗有心思,我們卻忽視了作者塑造的魯媽這個深刻的角色,魯媽的形象最具社會時代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她家境貧寒,曾經(jīng)是周府的侍女,與周家少爺周樸園有“不清白”的關系,由于“門不當,戶不對”,最終因為身份懸殊被趕出周府,一生歷經(jīng)坎坷。侍萍雖然具備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勤勞善良的美德,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將她拒之門外,她與周樸園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階級矛盾。
魯媽與蘩漪不同,沒有蘩漪咄咄逼人、鋒芒畢露的性格,對于滿是屈辱的命運,她只是一味地順從,從未反抗。為周家生兩個兒子,不但沒有得到名分,還被趕出來,她還是逆來順受,毫無反抗。后來嫁給品行不正的魯貴,竟也沒得到尊重。魯媽與兩個男人的關系自始至終主從區(qū)分都十分顯著。在回憶她和周樸園的過去時,她沒有話語權,她只能作為被敘述的“他者”,似乎周樸園始終留有一個位置給她,那只是一個虛像而已。
歷經(jīng)苦難的侍萍30年后作為一個潛在的顛覆者重返人生的舞臺。經(jīng)歷30多年風雨和屈辱的侍萍,她的出現(xiàn)對周樸園來說,無疑像一顆定時炸彈,將周樸園苦心經(jīng)營起來的和睦家庭和所謂的穩(wěn)定秩序一并摧毀。侍萍是典型的傳統(tǒng)婦女,從一而終、門當戶對始終是她的執(zhí)念,也曾受周樸園和魯貴男權主義者的代表任意擺布。30年后她成為男權主義潛在的顛覆者,她開始反抗了。她卻理直氣壯地把支票扔向周樸園并對他說“不”,她也敢于對男人不屈不撓,所有這些讓人們不得不承認女性的進步。如果說魯媽在周樸園面前的反抗是無意識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話,那么在魯貴面前她的態(tài)度更為強硬,帶有主動的色彩。魯媽的性格在潛移默化中轉變,30年的苦難、屈辱,促使她向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提出抗議,她對過去顛覆和對社會的叛逆,導致兩個家庭的毀滅,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無法承受這一切而精神崩潰——瘋了。
《雷雨》在“五四”時期女性話語往往是依附于男性話語而存在的。“《雷雨》把兩個家庭錯綜復雜的人物糾葛和沖突集中在一天之內表現(xiàn)出來,深刻地揭示了舊制度的罪惡和悲劇結局”[1],這里“兩個家庭”無疑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縮影,而這個“社會”的主宰是男人,推動劇情發(fā)展的多是男人,女性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女性們沖出雷雨下生出的愛情陷阱的努力,像存在主義宣稱“他人即是地獄”。魯侍萍沖不出“齊大非偶”的世俗泥坑,差點送性命,而且歷盡苦難,隨后又不得不委身世俗,似乎安然于這“沒有愛情的婚姻”,面對男性這種變相的性掠奪是那樣地無動于衷。蘩漪未能掙脫周樸園的無情占有,卻又掉進“亂倫”的索套,越掙扎越難解脫。四鳳也陷入“我愛的不能愛,愛我的我不能”的沼澤,無法自拔,最終遭受滅頂之災。她們都成了被囚禁的靈魂,而那牢獄便是性欲筑構起來的銅墻鐵壁。
然而,千百年來,理應與男性平等的女性被束縛于男權社會的羅網(wǎng)中,處于被支配、被統(tǒng)治的無權狀態(tài)。在中、西方文明史上,女性一直是被壓抑的性別,無論是在古希臘、基督教的文明里,還是在中國的儒家文化中,女性是以“第二性”或“她者”的身份被置于邊緣的地位。可悲的是女人本人也承認,這個世界就其整體而言是男性的,女人始終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注釋:
①且夫.曹禺作品新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②燕鳴.現(xiàn)代名家名作欣賞[C].北京:臺海出版社,1988.
[1]且夫.曹禺作品新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2]燕鳴.現(xiàn)代名家名作欣賞[C].北京:臺海出版社,1988.
[3]羅婷.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西方與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
胡海艷(1986-),女,陜西榆林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