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魯民(河南鄭州)
智伯為何敗亡
文_陳魯民(河南鄭州)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quán)力大大衰落了,實權(quán)由韓、趙、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掌控,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后來范、中行兩家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當(dāng)初,智家掌門人智宣子要確定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他不如立另一個兒子智宵。智果認(rèn)為智瑤優(yōu)點固然很多,儀表魁偉,武勇善射,多才多藝,能說會道,性格剛毅果決,可就是道德品質(zhì)不好,有才無德。若由智瑤當(dāng)家,必然會蕩家覆宗,毀滅整個家族。智宣子不聽從智果的勸告,還是確定以智瑤為繼承人。智果就毅然與智氏家族斷絕關(guān)系,自立一宗,稱輔氏。
智伯繼位后,確實大有作為,內(nèi)政方面鏟除范、中行二氏,獨擅國政;外事方面一次興兵伐齊,兩次率軍討鄭,戰(zhàn)功赫赫,威震諸侯。然而其自身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他貪得無厭,好大喜功,驕奢淫逸;而且剛愎自用,不納諫言,獨斷專行。大權(quán)獨攬之后,他更加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于是,他在酒宴上戲弄韓康子,且侮辱其家臣段規(guī);他在酒席宴上強(qiáng)行給趙襄子灌酒,還毆擊襄子,諷刺趙襄子:“惡而無勇,何以為子?”意思是說,趙襄子既缺乏勇氣,相貌又長得那樣丑陋,怎么還能做接班人!他欲壑難填,本已占據(jù)晉國最多的土地,還逼著韓、趙、魏都要割地給他,不給就要派兵攻打。結(jié)果激怒三家,合兵共同滅了智家,殺了智瑤以及全族上千口人,唯有智果一家因脫籍智家而幸免于難。此舉也導(dǎo)致了“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zhàn)國之始的分水嶺。后來,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評價說:“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p>
因“才勝德也”而覆滅的,還有殷紂王帝辛。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華橫溢,膂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但此人也是德行很差,貪錢好色,心胸狹窄,追求享樂。當(dāng)時也有人勸帝乙另立其兒子中有賢德者,帝乙不聽勸告,堅持立帝辛繼位。帝辛上臺后,一開始還不錯,東征西伐,開拓疆土,有點英主的樣子。后來就開始瘋狂追求享受,荒淫無度,驕奢淫逸。他嗜好喝酒,每天大醉,還造酒池肉林;他縱欲好色,后宮美女如云,特別寵愛妲己;他貪婪至極,庫里的錢堆積如山,還到處搜刮;他拒絕納諫,誰給他提意見就收拾誰,連親叔叔比干都被他剖心而亡……最后結(jié)局是商朝覆滅,他也死于大火。
隋煬帝楊廣,也是個因“才勝德也”而敗亡的典型。史書上對楊廣的評價是“美姿儀、少敏慧”,他不僅風(fēng)流倜儻,人物出眾,而且多才多藝,文武兼?zhèn)?,上馬能帶兵打仗,下馬可琴棋書畫,同樣有個短板——缺德。他當(dāng)了皇帝后,一開始固然勵精圖治,建樹不少,算得上有所作為。但越到后來,就越是本性暴露,窮奢極欲,花天酒地,且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最后激起民變,被起義軍推翻,死于非命,隋朝也二世而亡。楊廣也成了“昏君”“暴君”的代名詞。
“才勝德也”,不可一世的智伯毀了整個家族;“才勝德也”,天縱英明的殷紂王與隋煬帝斷送了整個國家;“才勝德也”的司馬懿,偷梁換柱,奪了曹氏江山;“才勝德也”的希特勒禍害天下,成了十惡不赦的法西斯大魔頭,這樣的歷史教訓(xùn)還有很多。誠如司馬光總結(jié)的那樣:德是才之核;德是才之帥。才是工具,德是靈魂,才一旦離開德的引領(lǐng),就可能成為毀滅性很強(qiáng)很可怕的東西??上驳氖?,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也寫進(jìn)了《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zhǔn)則》,形形色色的“智伯”沒市場了。小勝靠力,中勝靠智,大勝靠德。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