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明
瞿犢,字墨犀,1913年4月9日出生于江蘇省崇明縣城西港一戶地主家庭。大學畢業(yè)后,在家鄉(xiāng)辦學興國。淞滬抗戰(zhàn)后,他變賣家產田地,棄筆從戎,拉起抗日隊伍,打響海啟抗日第一槍。
瞿犢因祖父、父親和他都生于牛年,故取名“犢”,3歲喪母,由祖母和繼母扶養(yǎng)長大,5歲上私塾,8歲能在祖父前復述《水滸》《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的故事梗概,9歲隨父搬遷到崇明縣城朝陽門孫家弄,進崇明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讀書。小學畢業(yè)后,瞿犢考入崇明縣立中學,后轉私立宏達中學,拜師專攻讀古詩文。他與同學沈自強、龔樂天成了莫逆之交。1926年,瞿犢與沈自強一同考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學習。他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良,寫得一手好文章,且不避艱難,敢作敢為,同學們親切地稱他“牛大哥”。1929年,瞿犢和沈自強一起考入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文學系學習。瞿犢進校時,校長是著名學者胡適。當時學校中政治斗爭尖銳復雜,有講授社會主義的,有講授資本主義的,有講授國家主義的,有講授無政府主義的。他熱情地站在進步力量一邊,組織同學對反動的學校當局作斗爭。他還經常慷慨解囊,為貧苦同學排憂解難。
1932年,瞿犢大學畢業(yè)。目睹九一八以來民族危難、反動勢力猖獗、社會暗無天日、人民苦不堪言的悲涼情景,他決心從事教育事業(yè)。他先在上海民華職業(yè)中學任教,翌年,又接辦私立振德中學,并任校長。他聘請共產黨員沈鼎法、顧南洲分別任總務主任和教務主任。在他們的影響幫助下,瞿犢堅持進步教育,宣傳抗日思想。1935年初,時任中共閘北區(qū)委書記的崇明老鄉(xiāng)尹漢文被租界巡捕房逮捕。瞿犢第一時間得悉,置生死于度外,在引渡之前,和國民黨特務搶時間,四處奔波,疏通上下,終于以振德中學校長的身份,成功保釋,救出尹漢文。瞿犢也因此受到反動當局的“關注”。1935年7月,振德中學以“教育方針與異于當局之規(guī)定”為名,被迫停辦。1936年9月,瞿犢又集資在上海車站南路德潤里接辦德潤小學,瞿犢自任校長,沈鼎法任總務主任,顧南洲任教務主任,一面辦平民教育,一面繼續(xù)進行抗日革命活動。
淞滬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學校被迫停課。瞿犢辭去校長職務,放棄了上海的校舍私產,來到海啟交界的久隆鎮(zhèn)三本堂,先在小姑母家落腳。
1938年春,按“包三石”交了租的農民,不少人家揭不開鍋,而糧戶囤積居奇,不肯借糧。瞿犢挺身而出,挨家挨戶發(fā)動農民向地主借糧。起初,農民懷疑這位沙家倉地主侄子的誠意,不敢跟他講真話。但很快,他們發(fā)現瞿犢是在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于是大家跟著他向地主去借糧,瞿犢因此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1938年3月下旬,日本侵略軍相繼侵犯海門、啟東。瞿犢著手組建抗日游擊隊。他找了幾個平時信得過的青年給他們講抗日保家鄉(xiāng)的道理,動員他們參加游擊隊。沒幾天,一支十多個人的小隊伍成立起來了,取名“兩鄉(xiāng)巡邏隊”,瞿犢任隊長。接著,瞿犢動員在地方上有威望的姑父幫他一起籌集槍支。經過一番努力,湊起10支長短槍和一些子彈。為了解決部隊的給養(yǎng),瞿犢毅然將他父親在啟東的140畝土地賣掉,用于購買槍支彈藥和部隊經費。
1938年4月9日,兩艘日軍運輸船從海門茅鎮(zhèn)到啟東匯龍鎮(zhèn)途經石陀港。瞿犢得到偵察員的報告后,決定選擇河邊的一個大墳樹園作為伏擊點,打一次伏擊。他指揮隊員隱蔽在一個個墳墩后面,要大家沉住氣,耐心等待日本船的到來。下午4時,七八個日本兵乘船由北向南而來,船臨大墳樹園時,瞿犢振臂一呼“打!”10支槍一齊開火,隊員們隨即沖向河邊,日軍被這突然的襲擊打懵了,撲河逃走。這一仗斃傷日軍多名,繳獲敵船2艘,子彈24箱,自行車19輛,步槍1支,還有其它重要文件。這是海啟人民向日寇開的第一槍,用事實駁斥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大長了江海人民的抗日士氣。
這一仗后,瞿犢帶著隊員把繳獲的子彈送到另一支顧南洲組織的抗日部隊——啟東抗日義勇軍指揮部,受到義勇軍的熱烈歡迎。瞿犢與義勇軍負責人顧南洲商議,將兩支部隊聯合起來,共同抗日。
日軍遭受了意外襲擊后,隨即進行報復。4月15日,日軍300余人,分東西兩路撲向瞿犢游擊隊駐地久隆鎮(zhèn),妄圖一舉殲滅這支新生的抗日隊伍。而瞿犢4月14日便接到義勇軍指揮部送來匯龍鎮(zhèn)的日軍第二天將來久隆鎮(zhèn)襲擊的情報,立即進行了戰(zhàn)斗部署,除派遣部分兵力迂回敵后,乘虛襲擊其后方——啟東匯龍鎮(zhèn)外,親自率領大部分戰(zhàn)士,選擇有利地形,在久隆鎮(zhèn)東西兩側伏擊日軍。上午10時左右,敵人剛進入伏擊圈,兩組戰(zhàn)士一齊開火。激戰(zhàn)5小時,斃死傷日軍30余名,打死戰(zhàn)馬一匹,繳獲步槍子彈2箱。義勇軍也有較大傷亡,瞿犢考慮到敵我火力懸殊太大,當即決定打了就走,迅速組織部隊安全撤退。而敵軍因受重創(chuàng),又悉后方有警,不敢進駐久隆鎮(zhèn),倉皇撤退。
瞿犢率部兩次抗擊日軍,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瞿犢的名字從此傳遍海啟地區(qū),不少青年慕名而來。部隊擴大到百人。他又主動同抗日義勇軍聯系,將他的部隊編為啟東抗日義勇軍第四中隊。瞿犢被委任為義勇軍副總指揮。
當時,南通地區(qū)雜牌部隊蜂起,司令多如毛。啟東抗日義勇軍因沒有所謂的合法番號,無法獨立生存,不得已加入活動在通如兩縣的國民黨江蘇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特務總隊,編為第一、第四兩個大隊。瞿犢任四大隊長,駐南通縣瀏橋一帶。
瀏橋位于南通和如皋的交通干線上,處于白蒲與唐閘兩大兵站之間,是敵我必爭之地。瀏橋西面公路線兩側和以西是日軍活動區(qū),瀏橋以東是國民黨軍隊和雜牌部隊活動區(qū),而瀏橋是中日雙方拉鋸區(qū)域。日軍來了,國民黨和雜牌部隊走;日軍走了,國民黨和雜牌部隊進駐。
當時,特務部隊雖有不少進步人士和純潔的青年,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一批特務分子手中,他們遇敵就逃,借抗日之名,魚肉百姓;而瞿犢領導的四大隊積極抗日,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因此受到特務們的猜疑和排擠打壓,并不斷制造摩擦事件。為避免事態(tài)擴大,瞿犢在進駐瀏橋一個月之后,于1938年6月,便與特務總隊決斷,率部離開瀏橋回到啟東曹家鎮(zhèn)一帶。
瞿犢回到啟東久隆鎮(zhèn),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然而活動于啟東的陸洲舫卻伸出了黑手。7月3日,陸洲舫率3000多名江浙邊區(qū)護航游擊隊突襲瞿部。瞿犢率部奮力突圍,轉移到南通縣余西鎮(zhèn)一帶。7月底,江蘇省委派共產黨員王進到瞿犢部隊開展政治工作,從此,兩人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戰(zhàn)斗情誼。通過國民黨通崇海啟抗敵指揮部政訓主任茅珵的關系,部隊編為國民黨通崇海啟抗敵指揮部獨立大隊,瞿犢任大隊長,部隊仍駐瀏橋。
8月11日,瞿犢組織部隊向盤踞在土地堂的日軍發(fā)起攻擊,打死敵人5名。次日,日偽軍數百人,挾大炮等重武器分兵合擊瀏橋,企圖報復。瞿犢率部巧妙地避開敵人的正面襲擊,輾轉將部隊帶到啟東久隆鎮(zhèn)一帶休整。
此時,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實行反動的“限共”政策,公然下令逮捕通崇海啟抗敵指揮部的茅珵,并把矛頭指向瞿犢、王進領導的抗日隊伍。為了有效打擊敵人,防止不必要的犧牲,瞿犢、王進、茅珵商議后,決定由茅珵赴皖南新四軍軍部匯報工作,瞿犢暫離獨立大隊,去崇明開辟抗日民主根據地。部隊保持原有建制不變,番號改為通崇海啟四縣抗敵指揮部一支隊第三大隊,王進暫留該部工作。
瞿犢一回崇明就把原來分散的抗日武裝組織起來。為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又將王進請到了崇明。在3個月內,瞿犢組建了崇明民眾抗日自衛(wèi)總隊部,指揮了堡鎮(zhèn)、蚌殼鎮(zhèn)、小豎河戰(zhàn)斗。崇明的抗日武裝斗爭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在此期間,瞿犢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1938年12月,茅珵和新四軍軍部的楊紹明由皖南途經上海秘密回到蘇北。鑒于蘇北局勢動蕩不定,茅珵在征得新四軍軍部領導的同意后,決定成立“蘇北人民抗日縱隊”,把在黨控制下的蘇北抗日游擊隊在抗日縱隊的旗幟下統(tǒng)一起來;與此同時,不放松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加強對非國民黨特務系統(tǒng)各部的爭取工作。于是,茅珵通知瞿犢在不放棄崇明的前提下率半部武裝部隊即日北渡。同樣,與其他江北部隊也進行了聯絡。另一方面,國民黨蘇北第七游擊區(qū)總指揮部獨立七團團長丁聚堂,為擴充實力,也多次商請瞿犢率部北上。
1939年1月6日,瞿犢、王進及沈鼎法率崇明抗日自衛(wèi)部隊的3個中隊200余人乘船北上,由啟東太平港登陸,到達啟東大生二廠鎮(zhèn),與王澄、姚力領導的獨立大隊會合,改編為獨立七團四大隊。此時,韓德勤部下常備五旅孫信符、常備二旅張冀兩個旅也到達啟東,誣蔑瞿犢、王進部隊圖謀不軌,揚言要予以處置。1月9日,孫信符屬下的國民黨海門縣常備支隊支隊長張能忍部,在啟東合興鎮(zhèn)扣留了前來與張能忍談判的原啟東抗日義勇軍負責人費一夫。
瞿犢為了維護民族利益,從團結抗日的大局出發(fā),決定與孫信符談判。1月10日清晨,瞿犢離開久隆鎮(zhèn),先抵合興鎮(zhèn)與張能忍交涉釋放抗日干部事宜,后赴匯龍鎮(zhèn)與孫信符談判。中午,王進恐瞿犢遭意外,與4名戰(zhàn)士趕往匯龍鎮(zhèn)。此次談判因孫信符缺乏誠意而不了了之。當晚,瞿犢、王進等由匯龍鎮(zhèn)返回駐地,途經合興鎮(zhèn)時,突然遭到預謀埋伏在路旁的張能忍部逮捕。張能忍以瞿犢、王進交出人、槍為釋放條件。瞿犢、王進嚴詞拒絕。反革命劊子手張能忍于深夜將瞿犢、王進綁至合興鎮(zhèn)以東的鄉(xiāng)間秘密殺害。年僅26歲的抗日志士瞿犢、19歲的共產黨員王進,為了民族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瞿犢、王進犧牲后,瞿犢一手創(chuàng)建的獨立大隊,為避免國民黨頑固派的迫害,采取暫時分散的策略。一中隊、三中隊在王澄、姚力帶領下暫時編入有中共黨員活動的顏秀五部隊,后于1940年6月舉行港口起義,加入新四軍。原崇明自衛(wèi)總隊的中隊由沈鼎法率領回崇明,后在茅珵領導下,成立崇明民眾抗日自衛(wèi)總隊,并于1940年10月打回海啟,擴編為崇啟海常備旅,同年12月與東進的新四軍部隊改編為蘇四區(qū)游擊第三旅,后編入新四軍一師三旅,成為馳騁江??v橫蘇中大地的抗日主力。瞿部其余人員則進沈維岳組織的抗支第二總隊第二大隊,繼續(xù)堅持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