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章宗紀四》獻疑一則

2017-11-22 21:02
黑龍江史志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中華書局帝王

高 美

(遼寧師范大學(xué) 遼寧 大連 116000)

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章宗紀四》獻疑一則

高 美

(遼寧師范大學(xué) 遼寧 大連 116000)

《金史》是記錄金朝歷史興衰的重要史籍,是公認的元代官修史書中最好的一部。雖智者千慮,但不免偶有疏漏,本文拾得中華書局本《金史》中所記史料疑誤一則,希望對《金史》的進一步整理有所裨益。

《金史》;《章宗紀》;太康;少康

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金史》第267頁,《章宗紀四》:“(泰和四年三月)尚書省奏:‘三皇、五帝、四王,已行三年一祭之禮。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漢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文皇一十七君致祭為宜。’從之”。(1)

按:歷朝歷代宗廟祭祀帝王皆為古之優(yōu)秀帝王,或上古賢君、或開疆拓土盛世明君,而夏太康卻并非賢德君主,在此處出現(xiàn)并與歷代賢君共享祭祀,記載或許有誤。筆者認為祭祀帝王或為夏少康。

一、夏太康是否可以配享宗廟

太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創(chuàng)建者啟之子,夏啟去世之后,繼任王位。但是太康在位期間耽于政事,喜好游獵,造成后羿篡權(quán)奪位的嚴重后果,而太康自己也是不得返國,作為失國之君,太康沒有資格祭祀宗廟。

宗廟祭祀在中國由來已久,是歷代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先代圣帝明王的祭祀也起源很早。祭祀宗廟其目的既在于彰顯孝義,又在于為后世樹立楷模,并以祖先之制為治國要道。據(jù)《禮記·祭法》記載:“祭法:有虞氏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薄胺蚴ネ踔萍漓胍?,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nóng),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舜勤眾事而野死;鯀鄣鴻水而殛死,禹能鯀之功;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之;契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2)記載中所祭祀之君王或為三皇,或為五帝,均為賢明之君,有功于民,從而世代受到祭祀,而夏太康似非賢明君主。

在諸多史籍中,對太康的評價也往往是過大于功。據(jù)《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作《五子之歌》。”(3《)史記·周本紀》記載:“不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wù),《集解》韋昭曰:“夏太康失國,廢稷之官,不復(fù)務(wù)農(nóng)”(4)。又《尚書·五子之歌》“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于洛之,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5)。以上記載,皆可說明太康并非明君。太康生活奢侈,荒廢朝政,后羿集團乘機篡權(quán)奪位,造成夏民代夏政的惡果。帝太康被后羿驅(qū)逐,不得返國。歷史上稱之為“太康失國”。由此可知,太康并非賢君,作為失國之君,著實不宜配享宗廟。

二、隋唐以后歷代帝王祭祀簡析

在古代,對于賢德有功于民的先代帝王,如三皇五帝等都要舉行崇祀。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祭祀的先代帝王人數(shù)不斷增加。秦始皇在巡游天下時,便祭祀過先代帝王。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嶷山,過會稽,祭祀大禹。秦始皇祭祀先王也為后世開祭祀先河。自漢代起,開始為先代帝王維修或營建陵園,并立祠祭祀。到東漢光武帝時,皇宮中有古代圣賢帝、后畫像,不過在那個時候大概還不是用于祭奠行禮的。真正的大規(guī)模祭祀先代帝王,大約是自隋代開始的,并以為常祀。唐代設(shè)立三皇五帝廟,并立廟祭祀三皇以前諸帝,而且在先代帝王始創(chuàng)基業(yè)的肇興之地建置廟宇,以時祭祀。宋代更是廣修歷代帝王之廟,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牲以太牢,使先代帝王之祀成為定制。到了明清時期,更是不斷增加祭祀帝王的數(shù)量,入主宗廟的帝王更是達到空前規(guī)模。

自隋朝祭祀先代帝王為常祀開始,未見祭祀帝王中有太康,據(jù)隋代及其后歷代史書記載:

據(jù)《隋書》卷七《禮志二》:“并以其日,使祀先代王公帝堯于平陽,以契配;帝舜于河?xùn)|,咎繇配;夏禹于安邑,伯益配;殷湯于汾陰,伊尹配;文王、武王于澧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漢高帝于長陵,蕭何配。各以一太牢而無樂。配者饗于廟庭”(6)。又《舊唐書》卷二四《禮志四》:“帝嚳,配祭于頓丘。唐堯,契配,祭于平陽。虞舜,咎繇配,祭于河?xùn)|。夏禹,伯益配,祭于安邑。殷湯,伊尹配,祭于偃師。周文王,太公配,祭于酆。周武王,周公、召公配,祭于鎬。漢高祖,蕭何配,祭于長陵。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牲皆用太牢。祀官以當界州長官,有故,遣上佐行事”(7)。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前代帝王更是重中之重,可是在隋唐祭祀帝王中未見太康的名字。那么,在與金朝對立的宋朝,是否有祭祀太康的活動呢?

宋朝廣修歷代帝王之廟,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牲以太牢,使先代帝王之祀成為定制,對先代帝王更為尊崇。根據(jù)《宋史》卷一〇五《禮志先代陵廟》記載:“……又詔:‘先代帝王,載在祀典,或廟貌猶在,久廢牲牢,或陵墓雖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黃帝、高辛、唐堯、虞舜、夏禹、成湯、周文王、武王、漢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戶,歲春秋祠以太牢……所在長吏致祭’”(8)。徐潔先生在論文中更是明確列舉了宋代祭祀的歷代帝王:“‘至《政和五禮新儀》修成,以仲春仲秋享歷代帝王為中祀,其先代帝王為:女蝸氏、太昊氏、神農(nóng)氏、高陽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禹、商湯、商中宗、周文王、周武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帝、魏文帝、后周太祖、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明皇、唐肅宗、憲宗、宣宗、后唐莊宗、明宗、晉高祖、后漢高祖、后周太祖、世宗’”。(9)縱觀宋代祭祀帝王,筆者也未見到太康的名字。

明清兩朝對歷代帝王的祭祀更是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歷代帝王廟就是最好的載體,是明清兩代王朝極為重要的祭祀場所和皇家廟宇。明朝建國初期,朱元璋就令議歷代帝王陵廟之祭?!睹魇贰肪砦濠枴抖Y志·歷代帝王陵廟》:“洪武三年遣使訪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宗、高宗……歲時祭祀,牲用太牢”。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南京修建歷代帝王廟,據(jù)記載:“洪武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漢、唐、宋創(chuàng)業(yè)之君,俱宜于京師立廟致祭,遂建歷代帝王廟于欽天山之陽。仿太廟同堂異室之制,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東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湯、周文王,又東一室周武王、漢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每歲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周文王終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寢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廟皆塑袞冕坐像,惟伏羲、神農(nóng)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于新廟。已而罷隋高祖之祀”(10)。祭祀帝王共十六帝,逐步奠定了歷代帝王廟的祭祀格局。雖然祭祀的帝王在有明一朝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祭祀帝王的名字中仍然沒有太康。

明朝滅亡以后,清朝建立,承襲明制,繼續(xù)祭祀歷代帝王廟。但是祭祀的帝王數(shù)量卻是不斷增加的,歷代帝王廟有了很大的改動。據(jù):

“順治元年(1644)六月甲申,遷故明太祖神主于歷代帝王廟……二年三月甲申朔,始祀遼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于歷代帝王廟,以其臣耶律曷魯、完顏粘沒罕、斡離不、木華黎、伯顏、徐達、劉基從祀”(11)……“十七年六月己丑,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于歷代帝王廟?!奔漓氲弁醯臄?shù)量得到進一步增加。(12)“屆日,大臣一人祭正殿,殿祀伏義,神農(nóng),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守,宋、遼、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凡廿一帝,祀以太牢……康熙六十一年,諭:‘帝王崇祀,代止一二君,或廟饗其臣子而不及其君父,是偏也。凡為天下主,除亡國暨無道被弒,悉當廟祀。有明國事,壞自萬歷、泰昌、天啟三朝,神宗、光宗、熹宗不應(yīng)崇祀,咎不在愍帝也?!谑峭⒊甲h正殿增祀夏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fā),商太甲……凡百四十三位”(13)。

歷代帝王廟崇祀帝王的神位在有清一代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即便是增加了這么多帝王,尤其是夏朝的帝王,太康依然不見,但是少康的名字卻是赫然在列。

遍檢隋朝以后歷朝正史,崇祀帝王之中并無太康的名字,這與筆者的懷疑不謀而合。太康確實不宜祭祀。

三、金代帝王祭祀探究

金朝對歷代帝王祭祀始于章宗朝泰和年間。章宗即位之初,雖制定過關(guān)于前代國號或帝王方面的禁令,但未行帝王祭禮。徐潔先生認為章宗朝政治形勢復(fù)雜,內(nèi)憂外患嚴重影響王權(quán),所以在對受祭的先代帝王的選擇上,直接承繼漢唐,相對秦、魏、后周、隋以及五代和宋朝明顯減少。筆者認為徐的觀點是可取的,章宗本身就是一位漢化程度很深的帝王,無論是德運之爭還是祭祀之禮的變化都是為彰顯王朝的合法性。有關(guān)金朝祭祀帝王的史料記載如下:

據(jù)《金史》卷三五《禮志·諸前代帝王》:“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犧于陳州,神農(nóng)于亳州,軒轅于坊州,少昊于兗州,顓頊于開州,高辛于歸德府,陶唐于平陽府,虞舜、夏禹、成湯于河中府,周文王、武王于京兆府”(14)。

《章宗紀四》:“(泰和四年三月)尚書省奏:‘三皇、五帝、四王,已行三年一祭之禮。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漢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文皇一十七君致祭為宜?!瘡闹薄?15)

不過此處的夏太康卻成功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筆者在前文分析過太康作為失國之君是不宜祭祀宗廟的,不過出現(xiàn)在正史之中著實令人費解。檢索金朝相關(guān)文獻,也并未發(fā)現(xiàn)祭祀太康的相關(guān)記載,對《金史》中所記載的太康也未做出任何解釋。至于是金朝刻意祭祀太康還是修史者筆誤,由于資料所限,筆者無從考證。

四、祭祀帝王疑為少康

說起中興之君,首推的當屬少康,勾踐之類。據(jù)李心傳記載“自古衰亡固不足道,請以中興者言之,夏少康、周宣王、燕昭王、越勾踐、漢光武,莫不任賢使能、修政事、治軍旅、而其奮發(fā)刻厲,期于必成者則又本于憤恥恨怒之意,不能報怨,終不茍巳,所以光復(fù)舊物,各稱賢君,未有乘衰微缺絕之后,竊竊焉因陋以為榮,施施焉茍且以為安,而能久長無禍者也。”(16)而歷史對少康的評價都是極具贊美,稱之為“中興之主”,祭祀宗廟也是無可厚非的。

少康為帝相之子?!暗巯啾?,子帝少康立”(17)。少康生活在寒浞攻殺夏后相,夏朝亂政的時代。少年歷經(jīng)磨難,最終成就大業(yè)。據(jù)記載,帝相被消滅之時,妻子后緡已經(jīng)懷有身孕,逃亡至娘家有仍氏部落,不久便生下少康,少康長大后即留在有仍部落,擔任牧正。后來在寒浞集團的圍捕之下,少康逃奔到有虞氏部落,擔任庖正一職,有虞氏的首領(lǐng)“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18)。同時,夏王朝的遺臣靡在后羿死去之后,逃到有鬲氏部落,史書記載“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殆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19),經(jīng)過少康及其子帝杼兩代人的努力,最終徹底消滅有窮氏,“復(fù)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20)。史稱“少康中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恢復(fù)夏朝統(tǒng)治,在夏朝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也是筆者認為《金史》中祭祀的帝王應(yīng)是少康,而非太康的重要原因。因此,《金史·章宗紀四》中的“太康”疑是“少康”之誤。

注釋:

(1)脫脫.《金史》卷一二《章宗紀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鄭玄注,孔穎達疏.《十三經(jīng)注疏·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3)司馬遷.《史記》卷二《夏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魏征.《隋書》卷七《禮志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3

(8)脫脫.《宋史》卷一〇五《禮志先代陵廟》[M].北京:中華書局.1977

(9)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長春:吉林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2.

(10)張廷玉.《明史》卷五〇《禮志·歷代帝王陵廟》[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趙爾巽.《清史稿》卷四《順治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2)趙爾巽.《清史稿》卷五《順治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3)趙爾巽.《清史稿》卷八四《禮志·歷代帝王陵廟》[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4)脫脫.《金史》卷三五《禮志·諸前代帝王》[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5)脫脫.《金史》卷一二《章宗紀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七[M].北京:中華書局,1956,同一段引文亦見于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一炎興下帙三十一胡寅上萬言書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司馬遷.《史記》卷二《夏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哀公》[M].北京:中華書局.1995

(1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襄公》[M].北京:中華書局.1995

(20)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哀公》[M].北京:中華書局.1995

猜你喜歡
中華書局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帝王計劃
民國初期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書局報刊的知識傳播與知識青年的閱讀
清朝帝王與寄暢園
民國初期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書局報刊的知識傳播與知識青年的閱讀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她與帝王為鄰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陸費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論
淺談中華書局企業(yè)文化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