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春光+賈雨微
【摘要】目的 探討腦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壓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2017年患有腦血栓的患者5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這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常規(guī)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降血壓治療,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的評分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壓的狀況要明顯好于常規(guī)組的患者,兩組患者數據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神經功能沒有受到嚴重損傷。結論 對腦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減壓藥物,不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生活功能造成影響,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壓狀況,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及應用。
【關鍵詞】腦血栓;降血壓;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9..02
腦梗死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高血壓是腦梗死的高危因素,但是對于急性期的患者,是否應該在治療的過程中使用減壓藥物,以及減壓藥物的使用會不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產生影響,都是臨床上值得探討的問題[1]。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探討,簡要記錄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2017年患有腦血栓的患者5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這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其中常規(guī)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齡52~71歲,病程1~13年,平均年齡(63.19±1.34歲),平均病程(6.4±0.2年)。觀察組中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54~72歲,病程1~12年,平均年齡(64.23±1.28歲),平均病程(6.2±0.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排除有精神病史以及交流障礙的患者;排除心、腎、肝嚴重受損的患者。
1.2 方法
常規(guī)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主要包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復方丹參注射液以及川芎嗪等對患者實施治療,每日進行1~2次的治療,控制靜脈泵入量在250~500 mL之間,對患者進行連續(xù)10天的治療。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出現了不良反應,可以使用20%甘露醇對患者進行脫水治療,每日進行2次,每次的使用劑量為250 mL。如果患者出現血壓異常的情況,則考慮對患者采取降壓治療。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采用降血壓治療,對患者的血脂以及血糖進行合理的控制。降壓治療應該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在進行24h的治療后,病患的血壓降低程度應該控制在10%~25%。當患者的降壓完成,停止降壓時,要選擇利尿劑對患者進行治療,使用依那普利以及鈣通道阻滯劑對患者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對兩組患者血壓的改善情況以及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將SGRQ量表作為生活質量的評分標準,將NIHSS作為神經功能的評分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資料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血壓的收縮壓為(137.6±10.4)mmHg,舒張壓為(86.7±7.3)mmHg,常規(guī)組患者血壓的收縮壓為(145.4±8.3)mmHg,舒張壓為(88.2±7.2)mmHg,兩組患者數據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P<0.05)。常規(guī)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為(28.6±3.4)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為(28.9±3.1)分,兩組患者數據的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在統計學上不具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高血壓作為腦血栓的高危因素具有一定的可調節(jié)性,波動血壓能夠通過腦血流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CA),保持相對恒定的正常的腦血流量。如果血壓超過或低于CA的范圍時,患者就會出現腦血流灌注異常的情況,進而對腦?;颊叩募膊∞D歸產生影響。因此使用減壓藥物,對患者腦部的血壓進行適當的降低,則能夠使腦流量保持恒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疾病的轉歸[2]。
當患者處于腦血栓形成急性期,對患者進行降血壓治療,可能會增大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腦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會出現血壓會大幅度增加的情況,對缺血半暗帶血流灌注起到促進的作用,當患者的血壓過低,則會導致灌注壓急速下降,造成缺血半暗帶進一步損傷的情況[3]。但是因為患者個體情況的不同,CA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并且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理的狀態(tài)均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CA,從而對腦組織血壓升高的調節(jié)能力進行改變。如果患者具有較常時間的高血壓史,則CA的曲線會出現上移的情況,相對應會提高CA血壓水平的適應能力;但是如果忽略了對患者CA的考慮就直接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將會導致患者的腦灌注量降低,進而造成血栓的形成[4]。
綜上所述,對腦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減壓藥物,不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生活功能造成影響,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壓狀況,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 魁,田文靜,朱云亮,等.依那普利治療老年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內皮素-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6,15(6):563-566.
[2] 尉建輝,張建軍,張會平,等.芪蝎活血通絡湯聯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腦血栓形成及對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J].陜西中醫(yī),2016,37(8):978-979.
[3] 王敦敬,朱芳芳,牟英峰,等.腦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壓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6,24(01):7-14.
[4] 戈 蕾,趙玉曉,常永霞,等.依達拉奉聯合rTMS對腦梗死患者自由基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4):504-506.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