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尿石癥是一種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屬中醫(yī)淋證范疇,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25%。有研究顯示約50%的患者在10年內(nèi)會有結(jié)石復(fù)發(fā)。臨床上以疼痛、血尿或尿出砂石為主要特征,其發(fā)病主要與濕熱蘊結(jié)、氣滯血瘀、脾腎虧虛等因素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尿石癥;中醫(yī);辯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4..02
尿石癥,中醫(yī)稱之為石淋,屬淋證中的一種。臨床以小便滯澀不暢,窘迫難忍,尿流突然中斷,尿中有砂石或尿中帶血,或尿檢大量紅細胞,或莖中疼痛為特征。結(jié)石可存在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中。如砂石的體積較小,則可以通過小便從體內(nèi)排除,從而使得疼痛感減輕。如若患者出現(xiàn)尿中帶血或者是舌苔薄而黃,脈象弱而沉,則說明砂石已經(jīng)波及膀胱或患者陰部,發(fā)展到后期患者會出現(xiàn)尿中存在大的凝塊或者血尿情況嚴重的狀況。本病好發(fā)于四十歲以孝珩的成年人。
我院泌尿外科多年來將其分為濕熱蘊結(jié)、氣滯血瘀、脾腎虧虛三型進行辨證施護,臨床上取得較好效果?,F(xiàn)總結(jié)如下。
1 濕熱蘊結(jié)型
1.1 病因
多由于患者過于貪食辛辣刺激或肥厚的食物,久而生濕。再加之江南地區(qū)梅雨季節(jié)時間頗長,濕熱久居于體內(nèi),腎水下引,化為尿液。又因大部分濕熱無法及時從體內(nèi)排解,從而聚為砂石,盤踞于體內(nèi)。
1.2 癥候表現(xiàn)
腰部及腹部突發(fā)疼痛,尿中帶血,小便次數(shù)增多。偶爾伴有發(fā)熱、舌苔變白黃膩,脈弦細數(shù)。時而伴有小便刺痛和淋漓不盡的癥狀。濕熱蘊結(jié)型尿路結(jié)石患者多伴有脾虛和食欲不振的癥狀。
1.3 治療原則
以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為主,可用石葦散加減。金錢草30 g、海金砂15 g、車前子15 g、石韋12 g、滑石18 g、黃柏9 g、山梔子9 g、枳殼9 g、通草5 g、甘草3 g、扁蓄9 g。此為基本藥房,每日煎煮服用,一日分三次服用。脾虛者可加炒白術(shù)、芡實、茯苓等藥物調(diào)劑。腎虛者可加黃芪和赤芍等中藥。對于腹痛和腎絞痛嚴重的患者可加木香、五味子、延胡索、金鈴子、羌活。尿路感染嚴重的患者可加地骨皮用以清火解毒。金錢草是治療尿結(jié)石的主要藥物,任何中藥的配方都要以金錢草為主。但中藥藥性要相互配合,不然患者服用過后容易拉肚子。
1.4 辨證施護
患者飲食宜清淡,禁食肥甘厚味,以防滋生濕熱。應(yīng)多飲水,請勤排尿,保持每日飲水量達2000~2500 ml以上??啥嗍承迈r的蔬菜水果,如黃瓜、豆芽、獼猴桃等以清熱利濕,也可用鮮玉米根、葉或玉米芯各90 g煎水代茶飲。保持環(huán)境舒適、安靜,注意個人衛(wèi)生。
2 氣滯血瘀型
2.1 病因
此類尿結(jié)石多因情緒不暢所致。或大喜大悲,或長期抑郁。肝火無法通達,氣血長期處于凝滯狀態(tài),氣血凝滯則腎水頗傷,尿液無法正常匯聚,久為砂石。從而使得氣血更為不暢,血脈不通。肝火過旺,腎水失和。氣血和熱長期無法調(diào)和,互相干預(yù)下,最終砂石越來越大,形成比較嚴重的尿路結(jié)石。
2.2 癥候表現(xiàn)
小便淋漓不盡并刺痛,結(jié)石偏大者多有尿血癥狀,面色蒼白,腰腹疼痛。舌頭前部存在瘀點,舌苔發(fā)白,脈象沉而發(fā)澀。
2.3 治療原則
以行氣化瘀,通淋排石為主,宜用沉香散合五淋散加減。金錢草30 g、石葦15 g、桃仁10 g、紅花9 g、當歸10 g、牛膝10 g、赤芍10 g、王不留行12 g、炮甲12 g、沉香9 g,用水煎服,每日一劑。本方以當歸、赤芍、紅花、牛膝、王不留行為主,負責活血通絡(luò),金錢草和石葦仍為排石通淋的良藥,幾種藥物共同達到活血化瘀的良效。
2.4 辨證施護
應(yīng)加強患者情志護理,多與患者溝通,使其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飲食宜清淡,可多食蘿卜、芹菜、香菇、菊花、荷葉粥等,配以桃仁、紅花、油菜、慈姑、黑豆等理氣溫經(jīng)活血之品。
3 脾腎虧虛型
3.1 病因
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久臥于床,致使陽氣不甚?;蜻^于喜食冰飲或甜食,致使脾胃無法充分運化水氣,五谷精微無法更好地運送于身體各個部位,水汽無法更好地化除,則尿中會集聚更多的濁物,最終形成尿結(jié)石。
3.2 臨床癥候
怕冷、腰膝無力、稍有活動就感覺體力不濟,小便淋漓不暢,面色蠟黃,缺乏光澤。呆板納言,聲音低沉,便溏,舌色淡,前端有齒痕,舌苔薄,脈象無力。由于脾虛過甚,患者極易喜食甜食。
3.3 治療原則
以補益脾腎,通淋排石為主。可用補中益氣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黃芪30 g、黨參15 g、白術(shù)12 g、茯苓15 g、熟地12可、山茱萸12 g、菟絲子12 g、杜仲12 g、肉桂3 g、車前子15 g、用水煎服,每日一劑。本方以黃芪、白術(shù)和黨參為主,起到益腎健脾的作用。杜仲、肉桂和牛膝起到膀胱氣化的作用,車前子仍為排石的主要藥物。
4 討 論
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尿石證病變部位重在腎與膀胱,尿結(jié)石多因脾腎虧虛為根本,腎臟無法正常產(chǎn)生尿液,形成砂石。砂石的存在又會加重體內(nèi)氣滯和血瘀的癥狀。而石淋雖多由濕熱蘊藉所引起,然若過多使用清熱的藥物,則又會使得脾腎雙虛的癥狀進一步加重。臨床以小便頻數(shù)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表現(xiàn)。
以尿中排出砂石為主要特征。治療依證型不同,而采取清熱利濕、行氣活血、補益脾腎等方法,可輔以電針治療膀胱腧、關(guān)元穴、小腸腧、腎腧;穴位貼敷三陰交、陰陵泉、委中、太溪、大巨、沖門;并有腎周圍炎者可外敷金黃散一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 管玉香,糖尿病病人應(yīng)用中醫(yī)護理方案的干預(yù)效應(yīng)與思考[J].全科護理,2015,13(21):2047.
[2] 黃佑艷,胡 珊,董艷其,等.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護理對策與護理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2014,8(2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