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k Wouters色彩作詩
近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館和安特衛(wèi)普皇家美術館共同舉辦了比利時藝術家Rik Wouters回顧展。
出生在梅赫倫Mechelen的比利時畫家瑞克·伍特斯(Rik Wouters,1882-1916),在美術史上被稱為野獸派或者是后印象派畫家,伍特斯的畫作色彩鮮明豐富強烈,又有著優(yōu)雅柔美的線條筆觸,自成一格。
瑞克·伍特斯Rik Wouters在一次大戰(zhàn)時中被迫從軍,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三十三歲(1916)離開人世。伍特斯在的父親是一位雕塑家,從小他跟著父親在工作室里敲敲打打,制作家具和裝飾品;15歲時進入了梅赫倫的Akademie van Schone Kunsten學院主修雕塑;1900年進入了布魯塞爾的皇家美術學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學 院, 成為比利時著名雕塑家Charles Van der Stappen的學生。
在學校里伍特斯結識了他的妻子,同時也是他最喜歡的模特兒以及靈感來源。好景不長,自從伍特斯發(fā)現自己得了皮膚癌后,他們的生活開始被貧困與疾病圍繞。伍特斯與妻子搬到了布魯塞爾南區(qū)的Boitsfort,在工作室內,伍特斯觀察光線與靜物,開始用刮刀與顏料進行創(chuàng)作有著豐富顏色色塊的油畫。
1911年在色彩濃烈的靜物畫之后,伍特斯開始在更輕盈感的畫布上創(chuàng)作,顏料也更為輕薄,柔軟的筆刷為他的畫作增加了柔美、幸福的感覺,開始受到畫廊的賞識。 1912年,布魯塞爾的喬治吉魯畫廊購買了伍特斯的作品,擺脫了貧困的小夫妻前往巴黎和科隆旅行,在那里伍特斯看到了塞尚與梵高的作品,還迷上了水彩與中國畫的渲染墨法,他的畫風愈發(fā)明亮、清透。
但不久后的1916年,在疾病侵襲下,瑞克·伍特斯便英年早逝,不多的遺作憑借變幻的色彩在藝術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2016年底,為了紀念 Rik Wouters 逝世一百周年,MoMu 時裝博物館和皇家安特衛(wèi)普美術館(KMSKA)展示了他及相關當代藝術家與時裝設計師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汲取其精神哲學,在畫作與時裝找到了自然的步調。
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南部的沙漠中,突然矗立起一座異乎尋常、豐富多彩的巨石陣。
這個當代奇跡將巨大的石頭堆疊成抵抗地表重力的夸張形式,
像是自然摧枯拉朽之力的劫余,令人畏懼,又像是人類文明的紀念碑。
由國際知名的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
創(chuàng)造的龐大的當代巨石陣帶給我們在冥想和搖滾之間取得平衡的藝術作品,讓他在環(huán)境藝術史上
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Rondinone花費了近五年的時間來創(chuàng)作七魔山,這一大型戶外公共環(huán)境藝術作品。該裝置由七個獨立高聳的石頭雕塑組成,位于拉斯維加斯大道的南端。從拉斯維加斯市中心出發(fā),沿著15號州際公路行駛約半個小時,就能看到七魔山位于Ivanpah山谷內被山脈包圍的明晃晃的身影,整個展出將延續(xù)到2018年5月。
取材于當地的巨型石灰?guī)r,讓七魔山成為地質構造與抽象構圖的對話,每一座“魔山”由三到六塊數量和體積不等的巨石垂直堆疊構成,每塊石頭都使用特殊涂料,漆上不同的熒光色,高達10到16米,介乎3-6層樓高。
這些作品延伸了Rondinone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興趣和它們天然形成對藝術的重新定義。他的繪畫和雕塑的標題和形式經常來自于原始的自然現象,如空氣、星球的衛(wèi)星、太陽和宇宙。七魔山混雜了自然世界、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表達了二十多年來支撐藝術家工作的三位一體的精神哲學。在當下這個新的主題和材料快速迭代的時代,七魔山創(chuàng)造一種浪漫的極簡主義環(huán)境藝術。
Rondinone說:“ 七魔山喚醒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結和融合,人造和自然,遠古到現在?!?/p>
七魔山距離內華達傳奇的Jean Dry Lake僅有很短的路程,在那里Jean Tinguely和Michael Heizer創(chuàng)作了大量雕塑。而七魔山是40多年來美國大陸上完成的藝術裝置中體量最為巨大的之一。這件作品致敬了環(huán)境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為附近的拉斯維加斯提供了一個當代奇觀。
七魔山由紐約藝術創(chuàng)作基金和內華達藝術博物館共同支持,位于內華達州亨德森拉斯維加斯大道和圣玫瑰大道交匯點以南約10英里的地方,于2016年5月11日開放至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