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炝?/p>
揚劇《登高丘》主胡伴奏之我見
■張?zhí)炝?/p>
談及揚劇,一定繞不開經典保留劇目《百歲掛帥》,該劇由江蘇省揚劇團創(chuàng)演,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風靡大江南北,1959年就被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成了電影。數十年來,經幾代揚劇人傳承、發(fā)展,至今仍久演不衰,很多唱段在揚劇流行區(qū)域幾近家喻戶曉。劇中穆桂英唱段《登高丘》是廣大揚劇愛好者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唱段,更是揚劇旦角演員的必修課目。
《登高丘》全曲采用套曲形式設計,音樂旋律優(yōu)美,情緒飽滿,刻畫人物形象貼切生動。整套唱腔隨劇情需要,激昂時如暴風驟雨,哀怨時如泣如訴,優(yōu)雅時如大家閨秀,陽剛時如錚錚男兒,多變的音樂旋律充分展現了劇中人物穆桂英規(guī)定場景中的內心世界。
作為一名伴奏者,要清醒地認識到:伴奏本身就是對揚劇作品的詮釋,或者說是對揚劇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演奏者不僅要理解戲劇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好戲劇作品的音樂形象及風格特點,同時還要在伴奏技巧上下功夫,通過多種技法的靈活運用將曲調特殊的蘊含及韻律表現出來,達到曲調、演奏、唱腔的完美結合,從而激發(fā)角色合乎情理的情感,感染并打動觀眾。就技法而言,揚劇伴奏還要講究“包、讓、迎、送”。包,即包腔,要包放有序,駕馭自如;讓,即托腔,要輕托平衡,張弛結合;迎,接迎有度,寓情于曲;送,送足音韻,琴心相映。
我在最初接手《登高丘》伴奏時,首先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作過了解和分析。穆桂英的人物形象在劇中屬刀馬旦,武藝高強,性情較剛強,同時作為一個妻子又有柔情的一面。唱段描寫的是在與敵寇大戰(zhàn)前夜,為摸清敵情,登上一高丘,得知丈夫楊宗保就是戰(zhàn)死在這個高丘時,穆桂英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悲痛心情,所有的思念和牽掛都化作淚水,痛泣亡夫,繼而化悲痛為力量,決心痛殺敵寇,保家衛(wèi)國,為夫報仇。
唱段開始時利用導板作為引子,體現穆桂英當時悲憤之情。在演奏時要注意同樂隊的協調性,不可出現個人主義演奏個性,這里要體現的是寬廣恢弘的音樂效果。過門時節(jié)奏要前緊后松,力度飽滿,在過門最后一個小節(jié)的53 56上作漸撤處理,以便引導演員開唱。而在過門最后一個音符6的演奏時,我們的習慣是拉弓,在這里可以用兩弓一拉一推來處理,第一因時值比較長,第二有利用下面演奏時強音出現。在第一句唱腔的第一個音符它以強音出現,所以我利用拉弓來配合演員演唱。在第一句的導板中,第二次運用此種方法即是樂句的倒數第二個字“低”字上,此處的音符時值較短,我在弓法運用的速度上有所加快,并作強收,配合演員的吸氣,產生一個氣口,這樣下面強音再次出現時,就形成一種壓抑的爆發(fā)的效果。隨著導板的高亢激昂之后,下面的旋律轉向低沉舒緩,柔美的“銀紐絲”這個過門是全曲精華處之一,演奏要極為到位,所謂情到之處即意達之時,演奏技法上多注意,滑音的使用和強弱的變化,在過門的第一個音符7的演奏上,可以加上一個裝飾音,形成這樣的音樂形象更加能體現旋律的美和人物的哀怨之情。當旋律演奏至1.3 2312 3532|10,我每每提醒自己,此處一定要作一個漸強處理,并把3532加花演奏成323532強收于下一小節(jié)的10上面,并且這個10要收的干凈利落,決不能拖泥帶水,但情緒要飽滿,做到音斷意不斷,這樣引出后的音樂使得旋律形成一個強烈情緒上的反差。在“銀紐絲”的唱腔上,我通常多用平穩(wěn)而又抒情的長弓來托住演員的演唱,在過門時放開音量,形成對比?!笆釆y臺”的演奏本人覺得第一段較為平穩(wěn),而在第二段的時候,我在伴奏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轉換。在第一句的時候,前面一直保持激昂的向上的情緒,從唱詞上也不難看出,這是她對丈夫一種英俠男兒形象的贊美。在末尾,唱“曾獨闖”時,我提前做好慢下來的準備,為下一句的稍慢的節(jié)奏做好鋪墊,第二句“恨為妻多年解甲,不能馬前馬后保元良?!边@一句是表達穆桂英對丈夫的死深切的悲痛和無奈的自責,雖然慢但不拖沓,在這一句唱完后緊接的過門上(1 1|6 1 5 6 1 3),我作了一個突快加重力度的處理。第三句的唱詞是“王文賊,放暗箭,大星殞喪?!蔽覄t加快中間的過門就是為了突出下面的“王文賊”這三個字的處理,要力求做到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效果,包括這三個字唱完中間的過門(1 2 5 6|10)同樣也要演奏得干凈有力。這一句的“大星殞喪”上隨即就要把節(jié)奏撤下來,因為這時體現出的哭泣亡夫,悼念亡夫之情。下一句“三尺土浸碧血,萬古姓名揚?!鼻鞍刖湮乙廊谎永m(xù)前面的哀怨之情,后半句時又轉換情緒,用激進式的節(jié)奏層層向前推進,貫穿到梳妝臺大過門??傊诙攀釆y臺的節(jié)奏變化較多,要熟練掌握旋律走向,分析唱詞意思,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多同演員練唱,在節(jié)奏轉換時,要大膽果斷,引領樂隊,配合板鼓,起到引前托后,承上啟下的領頭作用。
在最后流水板之后,有一個把位上的大跳需要加以注意,這里譜子是65,如果用內弦二把位里弦拉6接外弦三把位的5,在技巧上是可以簡單一些,但我個人認為里弦的6無論從力度上,還是在音色上都不及外弦一把位的6好,所以我盡量使用外弦的6接大跳三把位5,實踐告訴我,這里可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加強把握性,在拉5的時候,也可以加上一個快速的小回滑來加以修飾,這樣的好處是既可快速修改音準的不足,同時又可以在力度上得以加強。
《登高丘》歷經多少代人的演繹,經久不衰,自然是因為它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還在于它對揚劇音樂創(chuàng)作的引領性,既有高亢激昂又有抒情柔美,快如珠落玉盤,慢似清溪流水,尤如萬花叢中,一枝獨秀,芳香濃郁。我們有理由、有責任地將它好好傳承下去,每位演奏者皆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不一樣的詮釋,因為百花爭放才是藝術繁榮之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