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北京
董樹人:北京人喜稱“爺”
“爺”的本來意思是“父親”。杜甫《兵車行》中“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北朝樂府《木蘭辭》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二詩中的“爺”,都是指父親。北京熟語“兒做兒當(dāng),爺做爺當(dāng)”中的“爺”,也是指父親,這當(dāng)是古代漢語的留遺?,F(xiàn)在北京話雖然不把父親稱作“爺”了,但把伯父稱作“大爺d伽ye”,還有“爺兒倆、娘兒倆”中的“爺”、“娘”對舉,依然透露出過去把父親稱作“爺”的信息。
現(xiàn)代北京話“爺”的第一個(gè)用法是用于對男子的尊稱,從前北京有許多“爺”的稱呼便屬于此。如果一個(gè)人的哥兒們多,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人們就可以稱他們?yōu)椤按鬆敗?、“二爺”、“三爺”、“四爺”、“五爺”。如果父輩的哥兒們多,堂兄弟們大排行,還有稱到“八爺”、“九爺”、“十爺”,甚至“十一爺”的呢?。ㄗ詈笠粋€(gè)可以稱作“老爺兒l伲o yer”)還可以加上“老”,稱作“老大爺”、“老二爺”、“老三爺”、“老四爺”、“老五爺”等。這種“爺”的稱呼屬官稱,是不用于親屬間的。因此,這種稱呼前邊可以加姓,如“趙爺”、“錢爺”、“李爺”或“高大爺”、“郝二爺”、“盛三爺”、“那五爺”等。
著名作家老舍所作《茶館》中的“常四爺”,也屬于這種稱呼。稱別人為爺,有時(shí)還把他的生理缺陷加上去,如“拐大爺”、“禿二爺”、“麻三爺”、“瞎四爺”,當(dāng)然這就顯得尊敬意義不足了。
舊時(shí)北京稱有公爵封號的人為“王爺”,他們的宅第叫“王爺府”。人們甚至把“爺”稱到了至上至尊的“真龍?zhí)熳印鄙砩?。稱明朝皇帝如“洪武爺”、“崇禎爺”;清代離我們較近,被稱為“爺”的皇帝更多,常提到的如“順治爺”、“康熙爺”、“乾隆爺”、“光緒爺”等。
皇帝稱爺前面也可以加“老”,如“老康熙爺”、“老光緒爺”?;实圻€可以稱“皇爺”,如“光緒皇爺有道行,國家興旺出好人”(小段兒唱詞)。稱皇帝為“爺”,多見于有關(guān)明清帝王的野史逸聞、故事傳說或講唱文學(xué)中,如“康熙爺私訪”、“乾隆爺下江南”等。不只至上至尊的帝王可以稱“爺”,連人們供奉的諸神也可以稱“爺”。如“天地爺”、“灶王爺”、“財(cái)神爺”、“門神爺”、“五道爺”、“土地爺”、“真武爺”、“藥王爺”、“魯班爺”、“龍王爺”等。佛教之神被稱為“佛爺”或“老佛爺”,關(guān)帝被稱為“老爺”或“關(guān)老爺”。天上月宮中還有一個(gè)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享受人們祭拜的“兔兒爺”,甚至在陰間掌管人們生死壽數(shù)的地獄之神,也被稱為“爺”——“閻王爺”。
北京人喜歡稱別人的兒子為“少爺”。有時(shí)候也簡稱“少”,例如:“這是你家少?。俊薄盃敗边€有一個(gè)很特別的用法,就是表現(xiàn)一種驕橫自矜的口氣和態(tài)度。常見打架者說:“爺不怕你!”或“爺?shù)戎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中的“爺”,也屬這個(gè)用法。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人對“爺”這一稱呼的喜好與偏愛。
1949年后,貴族與平民的界限消失,社會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們以“同志”相稱,“爺”的稱呼就逐漸被冷落了。
改革開放后,北京話中又產(chǎn)生了一定數(shù)量的具有濃重揶揄色彩的由“爺”語素構(gòu)成的詞。如“倒?fàn)敗保ǖ官I倒賣的人)、“侃爺”(山南海北、海闊天空神聊的人)、“款爺”(腰纏萬貫的人)、“息爺”(靠利息生活的人)、“膀爺”(在炎熱季節(jié),不顧體面與尊嚴(yán),光著膀子在胡同街巷中隨意溜達(dá)的人)、“板兒爺”(用平板三輪車?yán)溯d貨的人)等。近幾年,收藏界、古玩珠寶界又重拾起“爺”的尊稱用法,用來稱那些在本行業(yè)中有一定資歷的人。
(董樹人:北京語言大學(xué)教授,在漢語詞匯研究方面創(chuàng)獲頗多,尤其長于北京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