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魯迅與世界經(jīng)典作家作品中的懺悔主題研究

2017-11-13 23:04盧卡舍維奇岳德維孔海萍
中國文藝評論 2017年6期
關鍵詞:魯迅文學

盧卡舍維奇.C.B./譯:岳德維、孔海萍

魯迅與世界經(jīng)典作家作品中的懺悔主題研究

盧卡舍維奇.C.B./譯:岳德維、孔海萍

此文系中俄兩國研究魯迅作品的綜述,其研究主題是懺悔與審判。這一主題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鮮有提及。文章的開頭是中俄兩國對魯迅作品研究的概述,然后分析在魯迅作品以及俄羅斯作家格里鮑耶陀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懺悔與審判的主題,進而分析魯迅的短篇小說、圣經(jīng)《約拿書》,以及萊蒙托夫詩集中有關審判與報應的問題。文章主要研究的作品是魯迅的短篇小說、格里鮑耶陀夫的喜劇作品《聰明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白癡》與圣經(jīng)《約拿書》。

魯迅 俄羅斯 懺悔 狂人

一、魯迅與俄國文學

自19世紀后期開始,中國文學和俄羅斯文學逐漸接觸、熟悉,并且形成了文學聯(lián)系。俄羅斯?jié)h學家列昂季耶夫翻譯的《中國思想》使俄國讀者首次認識了中國文學。而俄國文學在中國一出現(xiàn)就引起了極大的讀者共鳴,并迅速普及,在短時間內向中國讀者介紹了一些杰出的俄羅斯作家——克雷洛夫、普希金、屠格涅夫、萊蒙托夫、托爾斯泰、契訶夫等??梢哉f,俄國文學,包括蘇聯(lián)文學,影響了一代中國讀者,這些作品在今天仍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國經(jīng)典文學對魯迅早期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魯迅受俄國文學的新興現(xiàn)實主義思潮影響,吸收了俄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積極因素。俄國文學的影響不僅局限于其外來的情節(jié)、人物、體裁、人物性格、生活情境等,中俄兩國歷史進程的相似性也使魯迅重新思考俄國文學,從中看到了人性的基本原則,并通過事件的相似性傳遞自己國家的民族色彩、生活特點,以及人的性格。

五四運動以后,蘇聯(lián)作家對魯迅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興趣,他們認為魯迅的作品是民主的、大眾的。魯迅成為第一批作品被譯為俄語的中國作家之一,并在蘇聯(lián)出版了個人作品集。法捷耶夫曾經(jīng)這樣寫道:“魯迅在精神層面是與契訶夫、高爾基并駕齊驅的,他正如我們的作家一般,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批判舊社會壓迫人民和壓抑小人物個性的行為。魯迅是短篇小說大師,他能簡潔地描述重大事件以及人物的形象。”法捷耶夫在魯迅身上看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民族的色彩、獨特的社會洞察力,以及敘事簡潔的風格。魯迅作品的早期研究者之一費多連科在1953年出版的《偉大的作家——魯迅》一書中記敘了魯迅的生活、創(chuàng)作道路,并稱其為“中國新時期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始祖”。1954年至1956年間,波茲涅耶娃出版了四卷集以及專題著作《魯迅》(1957年)和《魯迅的人生及其創(chuàng)作》(1959年),認為魯迅是一位杰出的藝術細節(jié)大師、中國現(xiàn)代社會細致的觀察者,魯迅用文學推出了一個新的人物——普通人,這需要作者在描述反面人物時更加簡潔,結構獨特,對角色、地點以及環(huán)境有不一樣的闡述,描述其滑稽可笑的模仿,利用對比等等手法。波茲涅耶娃把這些成就與魯迅一生都在學習并翻譯經(jīng)典作家作品的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同時指出,在學習的過程中,魯迅從不重復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索羅金在《魯迅世界觀的形成》中對魯迅早期作品進行了分析,認為魯迅的現(xiàn)實主義十分大膽,諷刺力度極大,具有革命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精神,并在《中國文學的新現(xiàn)象》中分析了魯迅內心深刻的心理活動。彼得洛夫在其作品《魯迅的生活及其創(chuàng)作隨筆》中關注藝術形象及手法,認為魯迅十分接近契訶夫的觀念——對于社會罪惡的不妥協(xié)、關注小人物的生活、藝術分析的尖銳性及洞察力、論述細致而簡潔、處理細節(jié)熟練,以及對故事獨特的情感。西蒙諾夫在1967年出版了《魯迅和他的前輩們》,這位文藝學家不僅關注魯迅的生平,而且形成了創(chuàng)作風格,用歷史對比的方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并繼承傳統(tǒng)。西蒙諾夫發(fā)現(xiàn),魯迅依托19世紀俄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寫出了一種更為完善的描述人的新規(guī)劃。西蒙諾夫寫道:以前的中國文章能從言行舉止中發(fā)現(xiàn)人物性格,魯迅正努力克服存在于中國文學中的惰性,他的上一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正是在揭露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埃伊特林在文章《關于魯迅的主題作品》中,發(fā)現(xiàn)魯迅獨特的成就是在其創(chuàng)作中積累了中國、西方以及俄羅斯的文學傳統(tǒng),《狂人日記》也受果戈里、安德烈耶夫的影響。1973年出現(xiàn)了熱絡霍夫采夫的文章《仿寫繼續(xù):中國媒體關于魯迅》。1977年格拉果列娃編寫了魯迅的創(chuàng)作索引。1987年費多連科發(fā)表了《作家創(chuàng)作及其解釋:致魯迅誕辰90周年》。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俄羅斯的文學家們又對魯迅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比如羅季奧諾夫的《俄國的魯迅精神及藝術成就》(2012)。中俄的語文學家出于對中國經(jīng)典作家的興趣,多次研究魯迅的創(chuàng)作。

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國作家的思想,許多中國的研究者也關注俄國文學對魯迅的影響。下面按時間順序列舉一些作品:林志浩的《魯迅傳》(1981)、王兆年的《時代、人民、追求——魯迅和契訶夫的時代、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的比較分析》(1985)、劉建中的《從學醫(yī)到從文——魯迅、契訶夫比較談》(1987)、李英男的《俄羅斯文學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2003)、劉文飛的《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接受和傳播》(2004)、劉少勤的《從魯迅對同路人文學的翻譯看魯迅晚年的精神世界》(2008)、徐小丹的《魯迅與俄蘇“同路人”作家》(學位論文,2010)、熱妮婭的《魯迅和契訶夫短篇小說語言風格比較研究》(2012)、米哈伊洛維奇的《魯迅在俄羅斯》(2015) 、佘曉玲的《魯迅小說俄譯研究述略》(2016)等。

當代的讀者再次對過去的文學產(chǎn)生興趣,發(fā)現(xiàn)魯迅能在中國文化中展現(xiàn)民族傳統(tǒng)文學,并成為世界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有人這樣形容各國的作家們:他們展現(xiàn)的是永恒且刻不容緩的主題,而人的生活熱情和感受都是不容改變的,對過去、將來以及永恒的問題,沒有人能找到答案。

二、俄羅斯文學中的“狂人”形象與懺悔主題

本文關注懺悔和懲罰的問題,這是在分析魯迅作品時不經(jīng)常研究的,但這個話題是永恒的,它使魯迅的作品成為經(jīng)典,因為人的本質在幾千年間變化很小:人際關系中的虛偽和真誠從過去存在至今,貪婪越來越普遍,無私迅速消失,冷漠和同情齊頭并進,還有對理想的追尋等。過去人類出現(xiàn)的問題,同樣困擾著當代。

哲學家和文學家們不斷提出永恒的問題:為什么人不能改變,我們應該怎樣做?雖然作家真誠地譴責社會的罪惡,試圖以不同的思想改變人們的觀點,然而醫(yī)治社會弊病的良藥仍然未被發(fā)明出來。以語言為武器,魯迅把拯救生命、治愈民族作為自己的目標,將醫(yī)生與作家的職業(yè)相結合,看到了他作為文學家的社會責任。作為醫(yī)生的魯迅明白,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疾病互相影響,如果治愈好一方,那么另一方也會恢復健康。

個人與國家的相互關系問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問題,存在于任何時期。在俄羅斯古典文學傳統(tǒng)中,作家通過主人公抗議現(xiàn)行制度,這些人最終被稱為“瘋子”,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白癡》中的梅什金公爵、格里鮑耶陀夫的喜劇《聰明誤》中的恰茨基、契訶夫的小說《第六病室》中的拉金醫(yī)生。在這些主人公瘋子般的話語中,作者們寫出了不被所謂的健康社會理解與接受的真理。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在許多國家的歷史中——政府當局向“瘋子”們解釋,以使他們保持沉默并保證不影響其他人。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中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為什么稱之為“狂人”?在任何一個專制的國家,只有“瘋子”才能為大眾發(fā)聲,針砭時弊。

作者賦予主人公的話語深刻的思想,作為文學手段的影射語言值得讀者深思。這些想法,就像從骯臟沙土中洗滌出的珍珠,正以某種方式煥發(fā)光彩。如果把主人公的思想逐步描繪并結合起來,我們面前將會展現(xiàn)出一幅可怕的圖景:

(1)主人公明白,他30年的生命都被黑暗所籠罩;

(2) 父母教給孩子的是一些病態(tài)的東西;

(3) 他看到,如果人能殺害其他人,那么他們也能對你做出此種行為,原因未知,需要參考民族歷史;主人公經(jīng)歷虛偽:不能把人道、正義、道德、美德和自相殘殺這些概念結合起來;

(4) 他明白,人是“狡猾的,他們想要吃人,同時在考慮怎樣掩蓋這一行為”;

(5) 雖然主人公的兄弟在談論公平正義,但他的內心充滿了吃人的想法;

(6) “殘酷如獅子,懦弱像野兔,狡猾如狐貍”——主人公這樣定義他所生活的社會;

(7) 狂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當一個人有意識地完成犯罪時,吃人行為會被看成是罪惡或良心的完全喪失嗎?他想勸阻他們吃人;

(8) 在他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罪惡的概念,應該清楚的是,我們?yōu)槭裁匆獎褡枞藗兂匀?。吃人是局部的概念,而罪惡通過很多行為體現(xiàn)出來。罪惡是違法行為,每個人心里都有道德、法規(guī)、善惡的概念,但當主人公與年輕人交談并提問吃人是否正確時,他們的回答讓主人公吃驚——他明白,新一代人已經(jīng)成長,而他們不想思考吃人是對是錯;

(9) 主人公幻想新一代人能夠拒絕這些想法,只需越過小小的障礙。但他們并不想改變;

(10) 為了跨過這一障礙,拒絕這些想法,開啟心靈的復活,需要人們自己明白:他們的行為是不合法的,是罪惡的,然后會有懺悔,人才會康復。主人公呼吁:人們?yōu)槭裁床荒苋ψ非笞晕彝晟疲克傅牟粌H是吃人的字面含義,還有轉義:當人們看不到需求,拒絕幫助別人時,會自相殘殺。當他們?yōu)槔姹肮?、說盡虛偽謊言時,這也是心靈吃人和罪惡的另一種形式;

(11) 那些真正允許自己吃掉別人的人,最后開始自相殘殺,歷史又會重復。主人公還抱有一絲希望,如果人還有良心、還會哭泣、感到羞愧,那么他可以做出改變;

(12) 但是,主人公意識到注定要失敗,因為他不知不覺吃了妹妹幾塊肉,現(xiàn)在輪到自己(被吃);

(13) 在主人公的呼聲中我們聽到了祈禱和希望,下一代可能會是另外的樣子,也許有孩子不吃人,請救救孩子。

主人公也會像其他人一樣被吃掉嗎,還是會變成同樣吃人的人?小說以主人公的康復結尾。這意味著社會勝利了,但是社會仍然在忽略號召悔改和摒棄罪惡的聲音,社會的慣性摧毀了主人公。

社會犯罪沒有隨著時間而改變,但它們自己在不斷修正,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在格里鮑耶陀夫的《聰明誤》中,作者嘲笑俄國貴族自私、小資、外表光鮮、內心空虛,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缺點,通過人物行為活動暴露自己的缺點。法穆索夫作為重要官員,玩忽職守,對周圍的一切都漠不關心,人前虛偽,是個道德的說教者,就像《狂人日記》中的次要人物一樣,認為自古以來父輩做的事情,對錯都是不重要的。法穆索夫身上的奴性及野心,同樣體現(xiàn)在莫斯科社會年輕一代的身上。在社會中,真誠而熱心的活動家恰茨基,正像魯迅作品中的人物一樣深感孤獨,沒有志同道合之人,他的觀點遭到其他人的反對。恰茨基支持真正的教育、藝術與科學,認為當時的教育不會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被寵壞了的孩子們,也呼應了魯迅思想中被家長錯誤原則所誤導的那些孩子。作者塑造出恰茨基這樣一種人:他們飽受傷害,提出自己的主張卻被認為是瘋子,就像魯迅作品中的人物,譴責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卻不能改變它。

人類的歷史是重復的,一些人呼吁為罪惡而懺悔,然而大家都失敗了。為什么?因為他們只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一部分,并且是不完善的,即使其中有很多正面的東西,但整個社會系統(tǒng)更強大并破壞他們。那么他們又是怎樣克服惰性呢?

1919年魯迅寫過一部作品《一件小事》,主人公遇到了一個善良無私的人力車夫,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自私、狹隘、過于隱藏自己。不管他怎樣試圖忘記,這個可怕的問題仍使他羞恥。主人公明白自己的自私,并試圖改善:他嘗試給人力車夫錢,但顯然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他認為應該從自己的生命開始改變,希望改變并剔除不好的東西,這是一種懺悔,也是精神重生的開始。這個故事形象地描寫了日常的細節(jié),比如吞吞吐吐的語言,這樣的文學手法使讀者更加關注自身。邁出懺悔的第一步,即是放棄自私。這個故事具有永恒性,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國家——中國、俄羅斯或者其他國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試圖描寫一個積極美好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作品《白癡》中的梅什金。這一形象不管是在西歐還是在俄羅斯,都沒有出現(xiàn)過。梅什金公爵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他精神純潔、善良、無私、同情他人,并努力獲得別人的尊重。失去信心的娜斯塔西亞、空虛自戀的葉潘欽、冷酷無情的羅果仁,內心深處都渴望梅什金的幫助,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突然表現(xiàn)出善良、高尚的品質,但最終沉淪于生活。邪惡自私的意識使他們無法理解真正的偉大是無需外部修飾的。梅什金公爵的形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圣經(jīng)中選取的,他希望梅什金公爵的形象完全繼承耶穌的道德品質(簡潔、禮貌、耐心、溫柔、慈悲、對下層人的愛與寬?。?,在當時引起一片沸騰。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止一次地重復,耶穌身上所體現(xiàn)的人性是最高理想,并嘗試通過“人”體現(xiàn)“神”。然而梅什金不是耶穌,他只是一個罪人,受耶穌影響,與之相像。梅什金公爵的行為舉止影響了周圍的人,但這又能持續(xù)多久呢?蘇聯(lián)時期的批評家認為梅什金公爵無法在生活環(huán)境中起到實質性作用,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想法是通過梅什金公爵的形象去影響周圍的人。

梅什金公爵不像魯迅作品的主人公一樣呼吁懺悔,他只是告訴別人他們能更好,因為人的本性都是好的。但是那些了解自己的人,根本無法戰(zhàn)勝內心罪惡的天性。梅什金公爵是謙卑和寬容的典范,但他遭遇了與前人同樣的命運,如果說魯迅筆下的人物是有著正常智力的瘋子,那么梅什金公爵則是一個在瑞士醫(yī)院度過余生的真正的瘋子。梅什金誰也沒能拯救:羅果仁殺死娜斯塔西亞,阿格蘭雅的生活被打破……邪惡總是扼殺人們渴望美好的開端。我們無法完全消除社會的不公與罪惡,但能通過謙卑的說教與道德的自我完善來解決。因為人性難改,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物形象中的內心雙重性最終導致其失敗。希臘語中的“罪惡”意為錯過,未達目的,與人的存在的目標不相符。所有的人物都在錯過,梅什金公爵想要改變社會,但最終失敗,他不是上帝,像別人一樣了解自己的缺陷,也明白自己不能因此而判斷整個社會,這一理解最終使其達到一個高度:他得以在道德高度上拋棄邪惡,拒絕報復,繼續(xù)愛別人。然而他無力改變這個社會。

三、審判主題

圣經(jīng)《約拿書》描述了一個著名的故事,吸引了各個國家?guī)状说淖⒁猓哼@是人的自我逃避和逃避上帝;這是關于打破陳規(guī)的問題:看起來一個人似乎不能改變,然而改變卻比我們預想得快;這是關于真誠懺悔的神奇力量和心靈復活可能性的主題,也是憐憫和正義在這個世界上的永恒問題。

書中的事件發(fā)生在哪里呢?歷史上有一個強大的亞述帝國,征服過巴比倫、埃及、腓尼基和烏拉爾圖,為恐嚇被征服民族,活剝人皮、挖掉眼睛、用繩索穿透嘴唇和下巴在亞述帝國習以為常,呈現(xiàn)出一片殘暴嗜血的可怕景象?!都s拿書》中,上帝派遣約拿前往亞述的都城尼尼微,告誡城里的人離開惡道,否則尼尼微城將在40天后傾覆。顯然上帝也愛像亞述這樣的民族,還在爭取他們悔改的最后機會。與此同時,雖然約拿是上帝的仆人,他卻不希望亞述人悔改得拯救——愛他的敵人使他難以接受。因此他躲避上帝的派遣。直到后來,約拿在極端情況下瀕臨死亡,這才前往尼尼微城宣告上帝的旨意。出人意料的是,尼尼微全城的人聽到后都立刻信服了上帝,禁食懺悔。隨后上帝也展現(xiàn)了對他們的憐憫,收回災難。如此結果卻令約拿氣得想死,他棲身尼尼微城外,要看那城究竟如何。上帝安排一棵蓖麻長出來為他遮陽,約拿大大喜樂。次日上帝又使蓖麻枯槁,暴曬下的約拿怒而求死。上帝對約拿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yǎng)的,一夜發(fā)生,一夜干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并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約拿同魯迅《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不同,后者真誠地向同胞傳達懺悔的思想,夢想改變同胞,而約拿更利己一些,他更多地考慮自己,而不是上帝的意旨。約拿清楚地明白亞述人可能會懺悔,上帝也可能會因此不再懲罰尼尼微,然而對他來說,尼尼微城因罪行被毀滅,卻比上帝對萬物的關懷更為重要。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殘暴嗜血的亞述人,他們竟比上帝的仆人約拿更迅速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多年來,人們認為它是一個神話,同時也有歷史學家承認約拿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比如蘇聯(lián)時期,安德羅波夫在學術著作中寫道:“約拿的宣講有很大作用,尼尼微全城人宣告禁食并在罪孽中懺悔(尼尼微城禁食和懺悔日的主題在公元前8世紀的某些楔形文字文獻中被發(fā)現(xiàn))。”今天證明,在亞大得尼拉力之后的三個皇帝統(tǒng)治時期,亞述對鄰國的搶劫確實有所減少。如此,一個民族通過對罪惡和懺悔的理解,命運被改變了。

在《約拿書》中提到的懲罰與報應的主題,我們在魯迅的作品中也可以有所了解,還可以從萊蒙托夫的詩作《詩人之死》中有所體會。

在魯迅的《頭發(fā)的故事》中,N先生是個怪人,他的言論及其人生經(jīng)歷總不為社會所接受,最終得出結論:不如忘記,不去記起,因為它會帶來痛苦。N先生不熱衷于通過斗爭渡過困難,但在他的話中總有一種報應般的預示:啊,造物主的皮鞭沒有抽到中國的脊梁上時,中國便永遠會是這樣的中國,決不肯自己改變一根毫毛。

在《藥》這一作品中,年輕的革命家夏瑜讓劊子手深感后悔,因為他希望別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這也是他精神的崇高之處。他的憐憫與愛,和梅什金公爵有相同之處,而不同之處在于,梅什金公爵沒有呼吁社會斗爭——耶穌改變的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其內心。夏瑜周圍無知的人都認為他瘋了,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很正常,不應做出改變,夏瑜與那些不敢違背社會的人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夏瑜不同于恰茨基、梅什金公爵之處,還在于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因而也備受人們的尊敬。這位革命家的母親說:老天知道這一切,他們遲早會有報應的。

這里談的是魯迅的思想,俄國詩人萊蒙托夫的《詩人之死》傳達了一種思想——人因犯罪而得到報應。詩人是這樣對那些作惡的人說的:

你們藏身在法律的蔭庇下,

不準許法庭和真理開口,

但墮落的寵兒啊,還有一個神的法庭,

有一位嚴峻的法官等候著你們,

他聽不進金錢叮當?shù)捻懧暎?/p>

他早就看穿了你們的勾當與禍心。

詩人揭露社會虛偽、冷漠、輕視、傲慢、貪婪與愚蠢,提醒所有人,除了人的審判,還有不朽的神的審判,這是不能用賄賂解決的。萊蒙托夫也相信,社會遲早將得到懲罰。

我們也看到許多作品中的例子,主人公請求懺悔,摒棄罪惡,進行最后的選擇。一些人認識到人的報應、上帝的審判,一些人卻只說出自己的缺點;一些人直面問題,一些人逃避責任……這一問題在今天仍是亟待解決的。我們討論很多問題,但鮮少有人指出,人應當拯救自己。這也反映了很多問題。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對法律的理解各異,對一件事物之好壞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沖突。作者希望人們認識永恒的價值觀、道德觀,因為這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仍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為什么魯迅的作品對于俄國讀者如此重要?因為魯迅把亟待解決的道德問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作品的珍貴性不僅在于他對中國舊社會歷史空間的認識,還在于其研究的問題對于中國以及俄羅斯的現(xiàn)代讀者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魯迅作品能被任何一個民族所理解和接近。那些關注當代的讀者,對魯迅作品的人物性格、情境、問題以及人物精神上的病痛都十分熟悉,他們充分理解魯迅的文學作品——將世界傳統(tǒng)融入自身,將民族成就與西方成就相融合,憑借思想及表現(xiàn)的形象達到現(xiàn)實主義的頂峰。當然,作者的個性也展現(xiàn)了其文學作品的傳統(tǒng)與廣度,魯迅繼承了中國作家真誠、不妥協(xié)的精神品質,即寧愿選擇真相而貧窮,也不愿接受謊言。

盧卡舍維奇.C.B.: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教授

岳德維、孔海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俄語系研究生

(本文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副教授許傳華校對)

(責任編輯:史靜怡)

猜你喜歡
魯迅文學
魯迅防竊
我們需要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xiàn)的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孔乙己
文學小說
阿迅一族
文學
文學社團簡介
從魯迅給取名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