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炳
不 見 為 妙
□ 陳思炳
清朝有一個叫馮士圻的進士,一生光明磊落,頗有清譽。他酷愛碑帖,幾近癡醉,在碑帖和書法上有著很深的造詣。
一日,有一個下屬官吏給他送去一宋代名碑帖,乃稀世珍寶,馮士圻對此仰慕已久。望著包裹里的名碑帖,他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他原封不動,物歸原主。馮士圻的理論是,一旦把包裹打開,見了如此珍寶,定會愛不釋手,最后收下名碑帖,那自己一生的清譽將會毀于一旦。從此,世上便開始流傳馮士圻的一句名言:不見為妙。
這是一個有關如何抗拒誘惑的話題。翻檢古書,面對誘惑人各不同,但都同樣留下了讓人回味無窮的佳話。
古代有一個坐懷不亂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叫柳下惠的讀書人,趕路天晚,夜宿城門下。恰逢一女子同宿城下。當時天寒地凍,柳下惠怕這個女子被凍壞,就把她抱在懷里,用自己的衣服蓋住她,直到天明,沒有絲毫越軌的行為。這個故事一直被世人傳為美談。
無獨有偶。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國有一個男子,自己獨處一室。一天夜里,有一個婦人夜行到此,欲要投宿。這個男子思考再三,沒有開門。婦人質(zhì)問他為什么如此無情無義。他說:“你年輕,我也年輕,孤男寡女,保不準會出問題,讓世人恥笑?!眿D人說:“你為什么不學一學柳下惠呢?”這個男子說道:“柳下惠能管住自己,我卻不一定能管住自己?!?/p>
兩個故事,說的是同一個道理:如何抵制誘惑?柳下惠用自己的德行操守演繹了一段動人的故事,讓后人倍加仰慕;而魯國的男子想到自己也許不能像柳下惠一樣,于是干脆來個不讓進門,雖說落下個不近人情的惡名,但卻保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這也不失為一個拒絕誘惑的良策,與清朝的馮士圻如出一轍。
(摘自《雜文月刊》2017年第7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