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洪智,付玉榮,馬瑩,晏紅,趙恩峰,李秀麗,姜淑芳,欒復興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婦產(chǎn)科實驗室,北京 100853;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海南分院,海南 三亞 572013)
370例百歲老人的陰道微生態(tài)分析
車洪智1,付玉榮1,馬瑩1,晏紅1,趙恩峰1,李秀麗1,姜淑芳1,欒復興2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婦產(chǎn)科實驗室,北京 100853;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海南分院,海南 三亞 572013)
目的初步探討百歲老人的陰道微生態(tài)狀況。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由解放軍總醫(yī)院海南分院婦產(chǎn)科收集海南地區(qū)370例百歲老人的陰道分泌物標本,用Nugent評分標準判斷分析陰道微生態(tài)狀況。結(jié)果百歲老人的微生態(tài)失調(diào)者占31.62%(117/370):其中細菌性陰道炎114例,占微生態(tài)失調(diào)的97.44%(114/117),假絲酵母菌感染占1.71%(2/117),混合感染占0.85%(1/117)。結(jié)論百歲老人陰道微生態(tài)失調(diào)較為常見,這種微生態(tài)的改變與長壽之間的關(guān)系值得進一步探討。
陰道;微生態(tài);百歲老人
在人體體表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著一些對人體無損害作用的微生物,通稱為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群不同種類之間,微生物群與宿主之間,微生物群、宿主和環(huán)境之間始終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系統(tǒng)。女性下生殖道為開放性腔道,是一個復雜的微生態(tài)體系,是人體內(nèi)重要微生態(tài)區(qū),主要由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組成,它們主要棲居于陰道的側(cè)壁黏膜皺褶中[1]。正常情況下陰道微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以乳酸桿菌為優(yōu)勢菌群,發(fā)揮著競爭粘附、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免疫防御作用。當乳酸桿菌減少或缺如,陰道加特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類桿菌等厭氧菌增加,甚至特異性病原微生物繁殖,就會引起陰道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調(diào),包括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陰道假絲酵母菌陰道病(vulvovanal candidiasis,VVC)、滴蟲性陰道炎等。解放軍總醫(yī)院海南分院從2014年6月開始對海南地區(qū)的百歲老人進行全面體檢,包括內(nèi)科、外科和婦科等全面常規(guī)查體,目的在于關(guān)愛百歲老人身體健康,初步探討百歲老人長壽的秘訣。本文主要是對370例百歲老人的陰道微生態(tài)情況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解放軍總醫(yī)院海南分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百歲以上老人陰道分泌物標本370例,最年長者115歲,最小者100歲,平均(102±2)歲,所有人身體健康,衛(wèi)生習慣基本一致,檢查前1周未使用陰道用藥,未做陰道沖洗。
1.2 方法
1.2.1 檢查與標本采集 由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婦產(chǎn)科醫(yī)師為百歲老人提供健康檢查。常規(guī)用窺器暴露宮頸。先用無菌棉拭子在陰道壁取分泌物,然后把分泌物涂在潔凈的載玻片上,自然干燥,用以微生態(tài)分析。
1.2.2 標本處理與染色 把涂有分泌物的載玻片通過酒精火焰固定后進行革蘭染色。主要操作步驟包括:①用堿性染料結(jié)晶紫染30 s水洗、甩干;②用媒染劑碘伏染30 s水洗、甩干;③用95%的酒精脫色劑脫色10~15 s水洗、甩干;④用復染液稀釋復紅進行復染15 s水洗、甩干。等片子干燥后用于鏡檢分析。
1.2.3 鏡檢與微生態(tài)分析 在油鏡(100×100)下瀏覽全片進行微生態(tài)分析:選定陰道分泌物中出現(xiàn)的4種主要菌群進行形態(tài)觀察,并按照Nugent陰道分泌物革蘭氏染色評分標準[2]進行評分。乳酸桿菌屬于大型革蘭陽性桿菌、陰道加德納菌和普雷沃爾菌是小型革蘭陰性菌或球桿菌、動彎桿菌呈革蘭陰性梭形彎曲桿菌。標本總分值是4種形態(tài)的細菌分值之和,見表1。如果標本分值達到7~10分,即判斷為BV[3]。同時在鏡下觀察到有無滴蟲,假絲酵母菌感染。
表1 陰道分泌物Nugent評分標準
2.1 百歲老人陰道微生態(tài)狀況 陰道微生態(tài)失調(diào)者117例占31.62%(117/370),其中百歲老人患有細菌性陰道病114例(114/117,97.44%),患有假絲酵母菌陰道炎2例(2/117,1.71%),細菌性陰道病和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混合感染1例(1/117,0.85%)。
2.2 百歲老人的陰道分泌物Nugent評分 有115例百歲老人陰道分泌物Nugent評分為7~10分,初步診斷有細菌性陰道病,占31.08%(115/370)。
當陰道微生物的密集度、多樣性、優(yōu)勢菌、炎性反應、pH和乳酸桿菌功能任何一項出現(xiàn)異常都可診斷為微生態(tài)失調(diào)。微生態(tài)失調(diào)時,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細菌性陰道病(BV),其主要表現(xiàn)是乳酸桿菌減少或缺如,陰道加特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類桿菌等厭氧菌增加引起的黏膜炎癥綜合征。檢測陰道內(nèi)微生物代謝物診斷BV,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但這類方法難以反映陰道內(nèi)的菌群失調(diào)。Nugent革蘭氏染色評分是20世紀90年代由Robea Nugent首先提出[3],是以菌群的半定量為依據(jù),如實報告菌群分布,將陰道菌群客觀地分為正常態(tài)、過渡態(tài)和BV態(tài),簡便易行,結(jié)果可靠,被視為實驗室診斷BV的金標準,可以作為臨床醫(yī)生診斷BV和療效觀察的客觀依據(jù)。近年來我國患有細菌性陰道病的女性有上升的趨勢,國內(nèi)感染率為15%~50%[4],國外則高達33%~64%[5]。BV可能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包括盆腔炎、早產(chǎn)、絨毛膜羊膜炎、宮外孕、習慣性流產(chǎn)、不孕、低體質(zhì)量新生兒[6-8]。有資料顯示BV并不會威脅生命,但它增加了患者對HIV感染敏感性[9]。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因不同人群而異,細菌陰道病常集中在31~50歲婦女中,在31~40歲組中最高,而在30歲以下及51歲以上人群中較低。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病集中在31~50歲婦女中[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百歲老人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生率為31.08%,可能是因為老人都已絕經(jīng),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陰道上皮內(nèi)糖原含量減少,pH值上升,加之陰道黏膜發(fā)生萎縮、變薄,局部抵抗力降低等,陰道加特納菌、動彎桿菌、普雷沃菌、類桿菌等厭氧菌增加所導致。假絲酵母菌感染較少,只有1例,沒有發(fā)現(xiàn)有滴蟲感染。
關(guān)于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處理,早在199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頒布了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11],對細菌性陰道病的治療慢慢規(guī)范化,分為系統(tǒng)的全身用藥和局部的陰道用藥。雖然細菌性陰道病1周治愈率是80%~90%,但在3個月內(nèi)有15%~30%的婦女會復發(fā),在50%長期隨訪的婦女中至少有1/4的婦女復發(fā)[12]。細菌性陰道病與淋病、滴蟲、霉菌性陰道炎是不同的,局部炎癥不明顯,并且有10%~40%的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與體征[13]。本研究中,31.08%(115/370)百歲老人陰道分泌物Nugent評分為7~10分,認為有細菌性陰道病,但他們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因此,認為百歲老人的這種微生態(tài)的改變與長壽之間的關(guān)系值得進一步探討。
[1]廖秦平.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7.
[2]Spiegel CA,Amsel R,Holmes KK.Diagnosis of bacterial vaginosis by direct gram stain of vaginal fluid[J].J Clin Microbiol,1983,18(1):170-177.
[3]Nugent RP,Krohn MA,Hillier SL.Reliability of diagnosing bacterial vaginosis is improved by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gram stain interpretation[J].J Clin Microbiol,1991,29(2):297-301.
[4]馬玉楠.細菌性陰道病及其診斷[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0,23(5):303-304.
[5]Biswas MK.Bacterial vaginosis[J].Clin Obstet Gynecd,1993,36(1):166-17.
[6]Kimberlin DF,Andrews WW.Bacterial vaginosis:association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J].Semin Perinatol,1998,22(4):242-250.
[7]Pretorius C,Jagatt A,Lamont R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bacterial vaginosis,and preterm birth[J].J Perinat Med,2007,35(2):93-99.
[8]Ledger MJ.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vaginosis[J].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9(2pt2):474-478.
[9]Cohn JA,Hashemi FB,Camarca M,et al.HIV-inducing factor in cervicovaginal secre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in HIV-1-infected women[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05,39(3):340-346.
[10]鄧琦,李海倩,初正敏,等.云南滄源縣佤族婦女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年齡關(guān)系的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5,27(12):1461-1463.
[11]樊啟榮,董悅.199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0,35(4):253-255.
[12]Wilson J.Managing recurrent bacterial vaginosi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1):8-11.
[13]樂杰.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1-262.
R711.73
B
1003—6350(2017)20—340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20.047
海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ZDYF2016135、ZDYF2017095)
姜淑芳。E-mail:jsf0912@aliyun.com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