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成
知世故而不世故
●楊福成
朋友馬武,是一個讓人說不出來道不出去的人。
比如評價老板,他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和同事們在一起談論老板,同事們說老板真不是個東西,他就會說,對,老板就不是東西,天天讓我們加班還不給發(fā)加班費。
若是和上級領導說起老板來,上級領導說,你老板不錯啊,有魄力有能力,還特別關心下屬,他就會說,對,我們老板太好了,別說班上有事兒,就是哪個員工家里有事兒,老板也會熱心幫助,若是偶爾加個班,他不僅給我們發(fā)加班費,有時晚了還會請我們吃夜宵呢。
像馬武這樣的人我們身邊不少,該用一句什么話來概括他們呢?深于世故。
我的大表哥,很有意思,常常辦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兒。
比如,他的女兒和女婿春節(jié)去看他,他就給小兩口約法一章——上午十點前必須到,如果晚了,就閉門謝客。
那天,因為路上有點堵車,小兩口緊趕慢趕十點零五分到了,結(jié)果,房門關閉,怎么喊也不給開。
這世上像我大表哥這樣的人少嗎?也不少,我們該用一句什么話來概括他們呢?不通世故。
魯迅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
這樣看來,做人不通世故不好,深于世故也不好,這樣繞來繞去,到底什么叫世故呢?
“度娘”是這樣解釋的——世故,指熟習世俗人情習慣,待人處事圓通周到;泛指世間一切的事務。
世俗人情就復雜了,世間一切事物就多了,那我們到底該如何來拿捏好這個“世故”呢?敞開心扉,懂得生活。
所謂懂得生活,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不被柴米油鹽和瓶瓶罐罐所牽絆。
不世故,就是人生要有大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懷,無論世風如何,我們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無論前景明暗,我們都要有博大坦蕩的胸懷。
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活個通透明白,不世故,便是大明白。在人生的任何一個場合,不世故,擁有博大坦蕩的胸懷,都是有益無害的。
胸懷坦蕩,是對他人的善待,也是對自己的善待。
善待他人,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遠;善待自己,可以讓生命活得滋潤。
無論是善待誰,都無疑是施及別人,惠澤自身。
如此說,不世故的人,就是看透了人世的人。
不世故的人,懂得淡去浮華,知道生活原本就是苦辣酸甜,靜品淺嘗,從不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磨難。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世故,則不知何是擾,則不會被擾之。
哲人曾言——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這前一個“世故”是作名詞講的,意指世間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這第二個“世故”則是形容詞,引申為圓滑的,左右逢源的意思。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毀在了世故里,一旦把“世故”做圓滑了,不知不覺耗盡一生,碌碌無為度過了一生!人生就是這么的慘烈。
“人一簡單就快樂,一世故就變老”,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就讓我們做個簡單的、不世故的人吧,種一庭繁花,與弦音相伴,享受陽光和溫暖,即便是爬滿了皺紋,生滿了銀發(fā),還依然會是在不老的歲月里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