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翼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迅猛,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顯著提升,各個領域和行業(yè)中通過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得到進一步增強。其中我國在農業(yè)種植過程中,也逐漸加強應用先進科學技術,這極大的提高了我國農業(yè)種植水平。水稻作為我國糧食的主要來源,其種植水平與國民的日常生活之間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水稻抗病技術的重視,加強病蟲害防治,保證水稻能夠健康成長,提高水稻種植產量和質量。本文主要是對加強應用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的意義和作用、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要點兩個方面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為加強我國在水稻種植中應用抗病技術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水稻種植;抗病技術;技術要點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結構和能力,就需要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有效融合各項抗病技術。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也可以加強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比如實時檢測技術等,進而能夠及時的發(fā)現(xiàn)在水稻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然后利用網絡技術,對病蟲害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快速制定出防治方案,實現(xiàn)有效防治。通過這種方式,我國水稻種植能夠實現(xiàn)保質增產,同時水稻的抗病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增強,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對我國農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加強應用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一直以來,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農業(yè)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農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水稻種植的面積也隨之擴大,同時種植技術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為農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稻種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糧食創(chuàng)收和生產,但是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直接導致水稻減產、質量下降等問題的出現(xiàn)。導致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因此加強應用水稻種植抗病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對增加我國糧食產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難度,難以保證水稻生產質量。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提高對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視,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問題,進而增強水稻的抵抗力,提高產量和質量,很好的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
二、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要點
雖然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但能夠用于農業(yè)種植,尤其是水稻種植的面積相對較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但人們對糧食需要卻持續(xù)增加,因此在加強耕地保護的同時,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增強糧食產量。下面就以水稻種植為例,對其中的抗病技術要點進行詳細分析。
1.加強對高新技術的應用
由于相關部門始終十分關注水稻抗病技術,因此整體上已經趨于成熟,但在部分細節(jié)問題中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就是對高新技術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水稻種植中,人們都僅僅知識依據(jù)自身的經驗來進行指導,對高新技術的應用相對較少,進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產量。針對這種情況,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加強應用各項高新技術,如實時檢測技術等,通過這種方式,在水稻種植中出現(xiàn)的各種病蟲害就能夠快速的找出原因,進而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2.在選種階段注重對抗病技術的應用
種子質量的好壞,將會直接決定著后期種植和生產質量,因此為了避免在后期出現(xiàn)嚴重病蟲害,在選種階段就需要加強應用抗病技術。各個地區(qū)由于自身氣候條件、地質條件的不同,適宜種植的水稻品種也存在一定差異,如果所種植的水稻種子不合適的話,則病蟲害問題的發(fā)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因此在水稻選種階段,相關人員需要根據(jù)種植地的地質特點、氣候特點、水文特點等進行合理選擇。當種子類型確定好之后,在種植之前還需要在專門的藥物中浸泡種子,進而有效避免在萌芽階段種子發(fā)生病蟲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水稻品種的良好性與水稻抗病能力的高低之間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對抗病害技術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優(yōu)質種子選擇的重視。
3.在育種階段加強應用抗病技術
在育種階段使用抗病技術也是十分關鍵的,這是水稻在種植后能夠正常生長的基礎保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水稻抗病技術進行分階段應用,并根據(jù)水稻具體的生長階段應用相應的抗病技術。如果在水稻育種階段中能夠合理的應用各項抗病技術,在后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fā)生機率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4.注重對農業(yè)防治方法的應用
農業(yè)防治方法指的是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為了有效預防病蟲害而采取的針對性措施。比如當水稻遭受到蟲害時,可以使用殺蟲燈來消滅害蟲。殺蟲燈作為一種特殊的光源,能夠吸引并殺死害蟲,在病蟲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殺蟲燈的使用范圍有限,如果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話,一般不使用這一防治方法,以免對能源造成浪費。另外還會對水稻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
5.加強對生物防治方法的應用
在水稻種植中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一種特殊的生物來消滅另一種生物的方法。由于生物具有較強的可繁殖性,因此即使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話,則能夠獲得顯著的應用效果,進而很好的彌補上述方法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比如當白蛾在破壞水稻時,相關人員就可以根據(jù)種植面積的大小,適當?shù)囊M周氏嚙小蜂,周氏嚙小蜂作為白蛾的天敵,能夠有效的殺死白蛾害蟲。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很好的維持生態(tài)平衡,同時抗病效果也較為顯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害蟲都有天敵,因此生物防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為了保證防治效果,最好在使用生物防治的過程中同時采用其他防治技術,以增強防治效果。
三、結語
總的來說,水稻作為我國糧食的主要來源,種植質量的好壞與糧食安全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lián)系,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人口多,耕地面積少,糧食產量十分重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提高對水稻種植技術的重視,加強研究和開發(fā),提高抗病技術水平,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和產品質量,最大限制的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促進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邢廣佳,邢連江.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與實施要點探析[J].農技服務,2017,(04):79.
[2]尤古麗,李繼芝.水稻種植中關于抗病技術的創(chuàng)新探討[J].農技服務,2016,(11):54.
[3]程丹丹,劉菊紅.水稻種植中關于抗病技術的創(chuàng)新探討[J].北京農業(yè),2015,(24):56-57.
[4]林燕,張佳祺.關于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探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5,(12):126.
[5]劉鐵新,譚國華.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剖析[J].福建農業(yè),2015,(0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