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淑慧 徐洪
美聯(lián)社中國南海新聞話語分析
□ 崔淑慧 徐洪
本文采用話語分析方法,對2016年4月25日至5月4日美聯(lián)社在新聞平臺Yahoo News上關于中國南海的報道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美聯(lián)社南海新聞報道意識形態(tài)特征明顯,政治聯(lián)想思維突出,中國仍需加強國際話語權。
美聯(lián)社;南海新聞;話語分析
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問題成為新聞熱點,引發(fā)國際關注。美國媒體對南海問題報道立場如何,本文以美國最大的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美聯(lián)社為例,以“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為關鍵詞搜索其通過美國新聞平臺Yahoo News發(fā)布的相關新聞,得到2016年4月25日至5月4日間的5篇相關報道。下面采用批評話語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美聯(lián)社相關報道以事件圖式為主,引用他人話語和新聞事實,并與已有的新聞圖式相結合,形成指向意義明顯的新聞話語。
從這5篇新聞的標題可以看出,新聞內容主要是中國從各方面維護南海權益、俄羅斯支持中國等。新聞標題的陳述相對較為客觀中性。其中“南中國海觀察:中國將在有爭議的淺灘進行擴建?”“中國軍方試圖通過音樂塑造形象”有些主觀因素。把報道時間和新聞標題結合起來看,有兩篇報道是連續(xù)性的,這有利于增強其新聞話語的影響力。
在5篇新聞報道中,共有28處引用他人話語的地方,這些話語多來自中國、美國、柬埔寨的發(fā)言人、軍事評論員、報社報道等。但是這種援引并非客觀陳述,而是通過分類,與一些既定的事實相結合,把新聞事件納入到已有的新聞圖式中,作為對新聞框架的支撐材料出現(xiàn),從而突出美國在“維護”中國南海爭端中的正當性和重要性,提高美國插手南海事務的“制高點”。
在《俄羅斯、中國在朝鮮和南中國海問題上達成協(xié)議》這篇報道中,引用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話語表示俄羅斯對中國南海主權問題的支持,并且指出中國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尋求東盟成員國的支持。但在文章最后,特意強調中國是在俄羅斯資本投資項目的主要來源,普京將于6月訪問中國這兩個既定事實。從而很容易讓讀者聯(lián)想到,俄羅斯支持中國,是因為他們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是因為雙方在南海問題上有著共同利益。并且在報道中挑撥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之間的關系,使中國和俄羅斯陷入被動的輿論地位。
報道在對美國和中國在南海局勢中的態(tài)度、行為的描述中,與政治、社會、外交、軍事等其他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美聯(lián)社對美國的描述相當于對美國在南海形象的“自塑”,塑造了一個“世界警察”的“高大上”形象,而在其描述中,中國在南海局勢上變成了一個“挑事者”,不是在維護主權,而是在侵犯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海洋權益,美國“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這些弱小國家。
描寫中國態(tài)度、行為的詞句:
China says the United States is(鼓吹)a humanitarian emergency mission
這些語句把中國描述成了一個好斗善武的強國形象,欺負旁邊弱小的鄰國,運用各種手段達到自己在南海的目的。其中,“angry response”屬于評價性隱喻,突出中國在南海行為的“魯莽”。
描寫美國態(tài)度、行為的詞句:
從描述中美兩國態(tài)度、行為的詞句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詞句的使用,還是修辭的運用,對中國多用些消極、負面的詞句,如“alienating(離間)”“militarization(軍事化)”“assertive(獨斷的)”等;對美國多用些積極、正面的詞句,如“prevent(保護)”“worked to(致力于)”“obligation(義務)”等。不同的措辭對塑造出來的中美在南海爭端問題上的形象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差:美國是保護東盟各個弱小國家的全球家長形象,而中國則是南海爭端的“肇事者”。
在這5篇新聞報道中,為了突出表現(xiàn)中國在南海的每一次行動都是對南海局勢的施壓,5次出現(xiàn)了“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rising(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正在上升)”類似意思的句子。
結合新聞標題和新聞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這5篇報道具有濃厚的政治意識和強烈的軍事敏感度,還能看到美國冷戰(zhàn)時期的思維模式的影子。把中國和中國執(zhí)政黨共產(chǎn)黨剝離開來,把中國的軍隊演出慰問和文藝活動作為中國提升其軍事實力的重要武器,依照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片面解析一些歌詞和視頻信息。
The recruiting video in particular marks a new approach by the PLA as it seeks to attract well-qualified young recruits looking for adventure,but who might otherwise be tempted by the private sector.(尤其是招聘視頻,顯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吸引高素質的年輕應征者(那些本來可能打算去私營部門的,而今要去尋求冒險的年輕人)的新方法。)
promoting ideological conformity and stirring pride in the military and ruling Communist Party.(促進中國軍事和執(zhí)政的共產(chǎn)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整合,提高民族自豪感。)(注:在報道中出現(xiàn)2次)
That's an image that had been dented in recent decad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standing military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corruption and lax discipline,and amid criticism that it is ultimately loyal not to the Chinese nation but to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在近幾十年來,中國軍隊的這個形象被削弱了,那就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常備軍隊,有著腐敗和紀律松懈的聲譽和外界的批評,這在于它最終忠于的不是中華民族,而是中國共產(chǎn)黨。)
這表明,美國與中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劃清界限的,其政治信仰、社會義利觀和社會核心價值觀是涇渭分明的。這源于中美兩國的國情差異導致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以美國視角看中國在南海的一系列行動,均威脅到了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利益,都是“中國威脅論”的體現(xiàn),雖然在新聞報道中沒有說明。
美聯(lián)社作為國際性通訊社,是第一家提出新聞報道要遵循客觀性原則的報社,掌握著巨大的話語權。但是,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文化環(huán)境、社會制度等的影響,其在南海問題的報道中有違其所倡導的原則。當今世界四大通訊社均為西方國家所屬,中國在南海的話語權處于劣勢,很多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澄清。中國崛起使很多國家感到恐慌,由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調整和南海豐富的海洋資源等原因,南海問題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糾紛,使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步履維艱,南海局勢對中國來說是不容樂觀的。話語權實際上是一種潛在的現(xiàn)實權力,其形成的社會輿論會影響到社會行為。中國需要加強在南海的話語權,強調對南海問題的歷史闡釋和法律解讀,占領國際輿論的制高點。
1.陳璐.美國重返東南亞背景下的南海爭端[D].中共中央黨校,2013.
2.方芳.南海國際仲裁案中新聞話語的評價分析[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17-22.
本文系廣東省人文社科國際創(chuàng)新平臺“公共外交與跨文化傳播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作者崔淑慧系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徐洪系華南理工大學2015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