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
樓市從不缺新聞。繼廣州推出“租購同權”新政后,北京市日前發(fā)布的“共有產權”住房模式再度引發(fā)輿論的廣泛關注。
近日,《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不少條款受到業(yè)內外的首肯。有媒體譽其為經濟適用房和自住房的升級版,亦有論者認為其體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理念,對穩(wěn)定房價預期將起到積極作用。
其實,共有產權住房并非北京首創(chuàng)。早在2007年江蘇淮安即開始首推共有產權房試點,其后推廣至江蘇其它地區(qū)。而住建部后來也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6市作為共有產權住房的試點城市??傮w看,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但核心都是在政府扶持下改善低收入和“夾心層”群體的居住條件,因其與市場接軌,可避免以往單純行政手段的政策缺陷。
所謂共有產權住房,可理解為“政策性商品住房”,即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建設單位開發(fā)建設,售價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商品房價格水平,政府和購房人各持份額或比例的產權,使用權歸購房人,但它是限定使用和處分權利的特殊商品房。
共有產權住房針對的是無房群體,因而具有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雙重屬性。它讓那些想買房但買不起房的剛需群體,通過比市場價較低的價格和總投入,即可擁有一套自己的商品房。假設共有產權人的權屬份額為50%,在總價不變的前提下,購買者只需支付一半的費用就可擁有屬于自己的住房。雖說另一半產權不屬自己,但它是政府的,只要家庭成員僅擁有這一套房,即可放心居住。
按照北京市的規(guī)定,共有產權房購買后須滿5年方可轉讓,價格隨行就市。但轉讓對象為符合購買共有產權住房條件者,收益按原購房者和政府的權屬份額分配。這意味著,共有產權住房是遵循市場化機制,不干擾市場價格,但它能通過產權制度來抑制投機。這一點受到業(yè)內專家的較高評價,認為對探索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邁出了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對共有產權房的品質亦有規(guī)定,包括圖書館、健身房、智能化管理,以及位置、層高和一戶不少于一車位等都做了詳細規(guī)定,從而保證共有產權房品質不低于普通商品房。而且,強調就業(yè)與居住的“職住平衡”,在工作地就近購買的,政策予以照顧,對無北京戶籍但在本地有穩(wěn)定工作的人,即“新北京人”的共有產權房源分配不低于30%。這被輿論視為吸引外地人才的有力舉措之一。
從加大公租房建設到提供經濟適用房、自住房,再從“租購同權”到“共有產權”住房模式,近年來,各地對住房保障的供給都進行著積極探索。出發(fā)點不僅僅是平抑房價,還著力于完善住房供給體系,更嘗試著對住房基礎性制度的變革與突破。而且政策設計的出發(fā)點立意也愈來愈高,兼顧公平與效率。
當然,作為一種遵循契約原則構建的住房模式,共有產權能否更好地落地,除需廣泛聽取各方聲音外,還需盡量減少制度設置中的模糊空間,如房屋價格、權屬比例及權益分配,再如購買人的限制條件能否嚴格遵守等。揆諸中國的現實,不少好的制度設計,初發(fā)點良善,推出時亦不乏掌聲,但在執(zhí)行后往往變調走樣,以致最終受到各方詬病。因此,共有產權住房模式能否為房地產市場開啟一扇新窗,還有待市場檢驗,也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資料來源:《羊城晚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