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達(dá)
乾隆爺喜歡玩山核桃
掌上旋日月,
時光欲倒流。
周身氣血涌,
何年是白頭?
您知道這是誰寫的詩嗎?再問您一句:您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嗎?
不是難為您,如果不是玩主,一般人還真猜不出來。
別讓您費腦子了,告訴您吧:這是寫文玩核桃的詩。誰寫的?就是那位中國歷史上300多位皇上里,活得歲數(shù)最大的乾隆爺。
說到這兒,您就明白了,乾隆爺說的“掌上”能“旋日月”的核桃,不是人們通常吃的核桃,而是北京人喜歡玩的山核桃,即文玩核桃。
乾隆爺號稱是目前為止,寫詩最多的人。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他一生共寫了4萬多首詩。這首小詩在乾隆的詩集里,看起來好像不起眼,像是他不經(jīng)意信手拈來的詩,但是您要細(xì)細(xì)品味,這首小詩卻把玩文玩核桃的妙處,寫得淋漓盡致。
小小的文玩核桃在手里來回揉捏,如同在掌上旋動的日月。這是何等的境界呀?
當(dāng)然,處于這種境界之中,也就忘了生活中的煩惱與憂愁,感受著神仙般的意境,仿佛時光倒流了。
文玩核桃在您手中不停地旋揉,周身的氣血也會隨之而動。每天如此,您會越活越有精氣神,也會越來越年輕,不知道何年何月會老?
玩文玩核桃的好處,真是妙不可言。不知您是不是也玩文玩核桃?如果玩,是不是也有乾隆爺?shù)倪@種感覺?
看起來,乾隆爺?shù)倪@首詩,像是在給文玩核桃做廣告。其實,北京人當(dāng)初玩文玩核桃的時候,乾隆爺還沒寫這首詩呢?;蛘哒f,乾隆爺知道北京人玩文玩核桃,他也跟著玩,玩出美妙的感覺,才寫的這首詩。
這都是一種猜測。但可以肯定地說,北京人玩文玩核桃在前,乾隆爺玩文玩核桃在后。因為從現(xiàn)存的史料上看,至少在明代,北京人就已經(jīng)以揉核桃為樂事了。
當(dāng)然這不是出自正史,正史也不會記這個,它出自明人的《筆記》。
明朝的天啟皇上會雕山核桃
明代有個天啟皇上朱由校,不但木匠活兒做得好,打出的家具,讓宮里的木匠汗顏,而且愛玩核桃,不但把玩核桃,而且自己還會雕刻山核桃。
野史中談到這位愛玩的皇帝,有“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御前操刀”的掌故。
不過,這位愛玩核桃的皇上,跟后來寫“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的乾隆爺沒法比,人家活了89歲,他只活了23歲。
到了清代,玩,成了天子腳下臣民的生活主題。愛玩的北京人講究平時手里不能閑著,大小得有個“抓撓兒”的物件。
平民百姓手里玩的東西不少,除了被稱為“手捻兒”的小葫蘆,象牙、玉器等“手把件兒”之外,就得說是山核桃了。當(dāng)時,北京人還不興玩手串兒,因為那會兒,手串兒還叫“念珠”,是寺廟里和尚的專利。
老百姓玩得美,才有可能引起那些王公大臣,包括宮里的皇上賞識。甭管什么玩物他們一上手,這東西就“金貴”了。民間最好的東西也都跑到他們手上了,再加上乾隆爺?shù)脑?,所以,山核桃也就沾上了“文氣”,變成了文玩核桃?/p>
當(dāng)然,一加“文玩”倆字,核桃的身價也就不同一般了。據(jù)史料記載,清末的文玩核桃,便與竹雕、木雕、匏器等列為文化人賞玩的器物。清末,京城曾流傳過“貝勒爺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的說法。
乾隆爺玩文玩核桃,并非出自稗官野史,是有實物為證的,現(xiàn)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十幾對乾隆皇上揉過的文玩核桃。經(jīng)過二三百年,核桃的色兒已經(jīng)變成了棕紅,表皮包過漿后,潤澤如玉。這些核桃分別裝在精致的紫檀木盒內(nèi)。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對此特別書了一筆,描述道:“在養(yǎng)心殿后面的庫房里,我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百寶匣,據(jù)說是乾隆的玩物。百寶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個格子里,裝有幾對棕紅色的核桃和一個雕著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
您看明白了吧?溥儀寫得很清楚,那些核桃是乾隆的玩物。
早年間,玩核桃的人講究,玩新核桃三年之內(nèi),不能讓別人上手揉,怕破壞了“血氣兒”,影響核桃上色。
新核桃上色要經(jīng)過“三冬兩夏”,也就是說至少三年。這三年只能自己玩,讓核桃吸收自己的“血氣兒”。
再比如說,揉核桃有許多手法,如揉、搓、捏、扎等。講究的主兒,這對核桃可以在手里隨意把玩,但不能讓它出聲。因為在他們看來,核桃在手里揉得咯咯直響,有失體面。
您瞧,揉山核桃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屬一種雅玩呢。人們是在雅玩之中,賦予了山核桃很多文化內(nèi)涵。
貝勒爺核桃里的“密電碼”
宮里皇上玩的核桃當(dāng)然是精挑細(xì)選的貢品。其實,真正把山核桃玩成寶物的還是民間的玩主。因為山核桃是野生的,一旦成為文玩,便會形成一幫專門玩這個的玩主,這些玩主為了玩出成色來,便會用心去琢磨它,民間也會有人上心去經(jīng)營它。
于是什么品種的山核桃能上手揉,揉了以后能包漿上色?什么形狀的山核桃能成為上品?什么樣的核桃不值得一玩?便在玩山核桃的人眼里形成了尺度和標(biāo)準(zhǔn)。
到了清末,北京人根據(jù)文玩核桃的品種、品相、品質(zhì)和形狀,冠以其名,形成了“四大名核桃”的說法。
這“四大名核桃”是:“獅子頭”“官帽”“公子帽”“雞心”。這四類山核桃里,以“獅子頭”和“官帽”為上品。
這種說法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不過,人們在此基礎(chǔ)上,根據(jù)山核桃的形狀、種類又加以細(xì)化,如“獅子買”是一個大類,下面又分為“虎頭”“磨盤”“三棱”“四棱”“四座樓”等。
文玩核桃跟其他古董一樣,在“文革”期間,遭到了扼殺。當(dāng)時,在造反的紅衛(wèi)兵眼里,凡是老玩意兒都屬“四舊”,凡是“四舊”,“必破”無疑。endprint
而那個跟老北京文化緊密相連的“玩”字,也成了“罪孽”。在那個年代,誰還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手里揉山核桃呀?可憐這小小的山核桃也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文革”中,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幫紅衛(wèi)兵去抄一個貝勒爺后代的家,貝勒爺后代的家里肯定有不少古董。紅衛(wèi)兵在砸摔這些古董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兩對包了漿的文玩核桃。他們不知道這是干什么的。問貝勒爺后代:“這是什么東西?”
貝勒爺后代如實相告:“核桃?!?/p>
“胡說八道!”紅衛(wèi)兵小將當(dāng)然吃過核桃,但吃過的核桃跟這兩對核桃“長”得不一樣呀!這是兩對“官帽”,其中一對還是四棱,有鵝蛋那么大,而且還包了漿,您想,跟平時吃的核桃能一樣嗎?
“從哪兒來的?”紅衛(wèi)兵厲聲問道。
“是從我爺爺那兒傳下來的,這是在手里揉著玩的核桃?!必惱諣敽蟠f。
“騙人!”紅衛(wèi)兵只知道核桃能吃,沒聽說過核桃還能玩,認(rèn)準(zhǔn)了貝勒爺后代在欺騙他們,讓貝勒爺后代交代,這鵝蛋大小的東西到底是干什么的?貝勒爺?shù)暮蟠蠈嵃徒坏?,只能實話實說,但紅衛(wèi)兵小將就是不信,可是他們也琢磨不出來這核桃是干什么的。
突然有個紅衛(wèi)兵說,這會不會是特務(wù)組織的密電碼?也許他剛看了樣板戲《紅燈記》,才有這樣的聯(lián)想。也是巧勁,剛好這位貝勒爺后代在解放前國民黨黨部當(dāng)過差,而且在抄家時發(fā)現(xiàn)了國民黨的黨旗和黨徽。一句話點醒了紅衛(wèi)兵的想象力,他們認(rèn)準(zhǔn)這核桃里有密電碼。貝勒爺?shù)暮蟠趺唇忉屢矝]用。這幫人為解開密電碼,把這四個文玩核桃一一砸開。諸位有所不知,山核桃跟能吃的核桃是不一樣的,里面幾乎沒有能吃的東西。當(dāng)然,更沒有什么密電碼。紅衛(wèi)兵們又納悶了,這是什么東西呢?是核桃,里頭沒有仁兒;不是核桃,長得又像核桃。最后,紅衛(wèi)兵還是把這兩對文玩核桃當(dāng)成了能吃的核桃。
文玩核桃在“文革”中遭此命運(yùn),誰還敢玩呀?這小玩物慢慢地也就淡出了北京人的視線。
直到“文革”結(jié)束,改革開放了,一些老北京人才翻出塵封的箱子底,把藏在家里的這對小玩意兒給“請”出來,敢在手里把玩了。
不過,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折騰,上過手、包過漿的老山核桃存世的已不多見,人們開始把視線投到?jīng)]上過手的新核桃上。
那些野生的山核桃樹,也沒人重視和保護(hù),有些成材的樹,因為結(jié)的果不能吃,遭到人為的砍伐。所以,一般的野生山核桃樹也不多了,更別說能長出品相好的“四大名核桃”的樹了。
因此,到1980年前后,即使是新的山核桃,也成了稀罕物。北京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興起的新一輪玩山核桃之風(fēng)。我也恰在這時候認(rèn)識的“核桃盧”。(未完待續(xù))
(編輯·宋冰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