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曰
【適用話題】尊嚴與尊重 渴望 成長桎梏
六七歲的時候,有次和父母一起坐公交車。我突然想小便,就和我媽媽說下一站能不能先下車讓我找?guī)”?。我媽媽竟然讓我對著車門尿。那時候我已經(jīng)上小學了,這種事怎么干得出來。我媽看我不肯尿,從“這有什么啊,趕緊尿啊”到“你不尿憋壞了怎么辦”,再到“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然后強制動手扒掉我的褲子,掐著我的脖子沖我喊“你給我尿啊”。最后我邊哭邊尿,到現(xiàn)在還能想起來尿順著車門流下去的場景。
這是30年前的事情了,我都是奔四的人了,父母也都60多了。類似的童年陰影其實有很多,我逐漸長大后,開始意識到了問題,也嘗試和父母交流過。在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父母的回答基本是“你翅膀硬了?開始挑我們的毛病了?”在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父母的回答基本是“你那時候還小,小孩子懂什么?”在我的年收入是他們的十倍以上后,我父母的回答基本是“那時候都那樣”,反正問題肯定不在他們那邊。
在我看來,這個10歲的男孩會吐槽“父母不配擁有我這么優(yōu)秀的小孩”的原因并不是父母沒有錢,而是他和父母的關系是一種“父母付出,然后要求他回報”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下,當孩子發(fā)現(xiàn)其他父母付出的并不比自己的父母少,而自己被要求回報的壓力要大得多的時候,自然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的父母對我當然也是有很多付出的。但同時也在不斷強調(diào)自己為我付出了多少,一發(fā)生矛盾就會說“有本事別花我們的錢”之類的話。所以在我能夠自立前,曾經(jīng)有過憋著口氣想著以后有錢了就把你們給我花的錢都還給你們的想法。
我父母無法給我有力的經(jīng)濟支持,也沒有資源人脈。但最糟糕的,是父母給我的世界觀與真實世界格格不入。在工作中我遇到了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人,我非常羨慕他們的樂觀,自信,規(guī)劃與溝通能力,以及對真實世界運行方式的深刻認識。接觸越多,越發(fā)現(xiàn)他們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的父母塑造了他們好的性格,傳授給他們有價值的人生經(jīng)驗。這些年我走過很多彎路,在慢慢更好起來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短視、偏激、狹隘和懦弱。我一直在和父母強迫我成為的那個自己戰(zhàn)斗。
我七大姑八大姨家和我一輩的小孩,只有我一個上了211大學,只有我一個離開家鄉(xiāng)。我也不能說他們過得不好,但只有我一個人的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只有我一個是能做到經(jīng)濟上回饋原生家庭的?,F(xiàn)在回家,看到我父母向我的七大姑八大姨們炫耀我給他們買的車和房子,聽他們八卦我的表弟表妹們多不爭氣,我也會產(chǎn)生,“其實你們不配擁有我這么優(yōu)秀的小孩”的想法。
(摘自知乎網(wǎng))
【素材分析】父母的武斷暴力行為與僵化固執(zhí)的思維,不僅會扼殺掉一個孩子的尊嚴,還會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承受侮辱與損害,形成成長陰影,付出成長的代價。因此,當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的行為得不到父母尊重與呵護時,“你們不配擁有我這么優(yōu)秀的小孩”的想法,在孩子身上發(fā)生,便變得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特約教師 夏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