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有“以悲為美”及“以愁為工”的悠久傳統(tǒng),古典詩詞中有許多書寫愁懷為主題的名篇,而羈于不同的人生遭遇、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古人在詩詞中表現(xiàn)出的“愁”自然也是不盡相同。大詩人們將原本無形聲無色無味的“愁”轉(zhuǎn)化為有重量、有長度、有色彩、有聲響的形象,并與創(chuàng)作詩情結(jié)合,構(gòu)成傳神的意境,真是妙言迭出!
“愁”有形態(tài)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李煜《相見歡》
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后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断嘁姎g》便是后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他以絲喻愁,新穎而特別。絲長能夠剪斷,絲亂能夠收拾,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愁”有體積
夕陽樓上山重疊,
未抵閑愁一倍多。
在詩人趙嘏(gǔ)的筆下,蜿蜒起伏層巒疊嶂的群山高峻突兀,卻抵不上“愁”的一半,“愁”的體積有多大?可能世間無物可比了吧!
“愁”有重量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在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筆下更有一番新的情趣,她運用比喻巧妙地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使愁有了重量。詩人的愁,不但可以隨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來載,而用“輕舟”載不動自己的愁苦來表現(xiàn)愁情之深重。
“愁”有數(shù)量
莫將愁緒比飛花,
花有數(shù),愁無數(shù)。
——朱敦儒《一落索》
詩人感慨:不要把愁緒比作飛花,飛花畢竟有數(shù),而愁緒卻數(shù)不勝數(shù)。漫山遍野的飛花襯托出“無數(shù)”的愁,即形象生動又細膩可感,把紛繁雜亂的愁思表現(xiàn)得尤為真切。
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江城子》
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絕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愁”有長度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乍一看“白發(fā)三千丈”真叫人無法理解,再讀到“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因愁而生。十個字的意蘊落在一個“愁”字上,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夸張手法,表達了內(nèi)心幽長的愁緒,讓我們感受到了強烈的藝術(shù)力量。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李白《橫江詞》
這兩句是說,想從橫江館這里渡過江去,但風大浪惡,船行不易。這險惡的江水,牽動旅人的愁思,這愁思像滔滔萬里長江一樣悠長。詩句極狀風波險惡,一水難渡,萬里愁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緒,既巧妙地呼應了“春花”“東風”等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又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了。既寫出了愁緒的洶涌浩蕩、奔流不息,又寫出了愁緒的連綿不絕、無盡無休。這一形象化的設喻,使之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