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萌+宋宇+陳瑞迪+錦鑫
近日,蔣欣因參加綜藝節(jié)目《我們來了》再度引發(fā)關(guān)注。
知乎上有網(wǎng)友評價蔣欣“帶著煙火氣的世俗的美”。她不喜歡世俗這個詞,對她來說,這個詞約等于“小民意識”——沒有格局,沒有胸懷,沒有層次。煙火氣倒是喜歡,符合她的自我定位——小時候是鄰家妹妹,大了是鄰家姐姐,老了是閑人馬大姐。
《我們來了》與“蔣欣態(tài)度”
節(jié)目中,藝人們表演了芭蕾舞《天鵝湖》片段。蔣欣是其中一只小天鵝,幾度贏得觀眾尖叫。“畢竟在芭蕾舞臺上,很少有這樣的胖天鵝?!笔Y欣自嘲。
蔣欣還與關(guān)之琳等藝人重演了電影《黃飛鴻》的片段。關(guān)之琳仍舊飾演十三姨,而她飾演黃飛鴻,一遍遍試拍飛越餐桌的鏡頭。在與資深武術(shù)指導(dǎo)、導(dǎo)演袁和平的短暫合作中,她親身體會到老人的“認(rèn)真、拼命”。
對蔣欣來說,《我們來了》是能讓她“完全發(fā)揮自我”的一檔節(jié)目。她不再是《甄嬛傳》里的“娘娘”、《歡樂頌》里的“樊大姐”,褪去光環(huán),她希望觀眾能看到真正的蔣欣“靈魂什么樣”。
她在參加《喜劇總動員》時將喜劇和真實的自己相結(jié)合,第一期節(jié)目中的歐陽鋒和黃蓉的切換令人叫絕,毫無違和感;第二期重演華妃,千嬌百媚卻又自黑自嘲,喜感十足地帶給觀眾和電視劇里不一樣的一面。她的表演收放自如并獲得第一季《喜劇總動員》冠軍 。而后在《我去上學(xué)啦》《奔跑吧兄弟》《二十四小時》等綜藝節(jié)目中,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不是綜藝詬病的“寫好的劇本”,而是真正地做到“放飛”自己。
演員張曉龍曾說過,“蔣欣是一個非常簡單純粹而又真實的人”。作為國內(nèi)演技派代表,無論是在對手戲演員還是觀眾眼中,蔣欣都是美貌與實力并俱。然而,生活中的蔣欣是個非常接地氣的女子,翻開她的微博,輕松的自我調(diào)侃,搞怪的逗笑視頻,樂觀的生活隨記全都彰顯著“蔣欣態(tài)度”。
兩次難得的主動成為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每個立志當(dāng)演員的人都得有點兒故事證明自己的天賦。蔣欣的自我認(rèn)同來自媽媽的回憶——潘虹演的《杜十娘》,是媽媽抱在懷里看的;3歲時喜歡蹦蹦跳跳模仿電視演員,那會兒劉曉慶和張鈺最火,鄰居就讓她努力,以后“超曉慶,賽張鈺”。去河南的火車上,蔣欣去別的車廂轉(zhuǎn)悠,唱歌跳舞表演,大人們喜歡她,往她衣服里塞滿了零食,她滿載而歸。
6歲的時候,蔣欣便被選中參與一部電視小品的拍攝,從此開始涉足影視圈。之后她又進(jìn)入藝術(shù)學(xué)校學(xué)習(xí),期間接拍了許多電視劇。
2001年,蔣欣父親聽說導(dǎo)演周曉文在招女演員,攛掇著蔣欣去找人,從小來什么演什么的蔣欣抹不開面子。父親說:“你不是喜歡嗎?喜歡就要為了夢想做些什么?!笔Y欣半推半就地?fù)芡艘晃话⒁痰碾娫?,還沒說上兩句就哭了,“我爸讓我給你打電話,非說讓我找周曉文,我根本就不認(rèn)識,又不好意思……”阿姨聽了,找了執(zhí)行導(dǎo)演讓蔣欣去試戲,拿下了《大腳馬皇后》里馬皇后的丫鬟秋菊。
最初叫《后宮》的《甄嬛傳》試戲,蔣欣原本出演曹貴人,她不知哪兒來的勁,希望鄭曉龍讓她試試華妃?!澳悴恍小!薄澳銢]看我演怎么知道我不行?”“你沒有她跋扈。”“你沒看我演怎么知道我不跋扈?”“那你試試吧?!笔Y欣那句“哭哭哭就知道哭!”一出口,鄭曉龍埋著的頭觸了電似地抬起來。沒幾天蔣欣接到通知,華妃由她出演。
兩次演戲生涯中難得的主動成為蔣欣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拍完《大腳馬皇后》,蔣欣下定決心北漂,帶著父母在北京摸爬滾打,站穩(wěn)腳跟。而華妃,成為《甄嬛傳》中眾多出彩角色的一抹亮色,也成為蔣欣最為知名的“標(biāo)簽”。
世人看到了華妃的蠻橫和霸道,蔣欣卻滿腦子是華妃的癡戀與悲苦。華妃死的那場戲蔣欣用了最多的力氣,開拍前一晚她一直在琢磨怎么幫華妃翻盤。拍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困難,甄嬛緩緩道出華妃不能懷孕的真相,揭穿皇上對她好的原因是年羹堯,她初見甄嬛的眼神沒有了。那一刻,華妃眼神漸軟,轉(zhuǎn)而憤恨,化出濃稠的痛苦,“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喊完這句話,“嘭”的一下撞了墻,墻是軟的,但蔣欣撞著生疼,好像華妃真的就這么死了。
那并不是蔣欣的最后一場戲,但拍完這場戲,她覺得華妃從身體里慢慢抽離。殺青那天,她拿著行李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天氣不太好,心里堵得慌,下一秒眼淚就要奔出來,她不太敢回頭,因為一扭頭就能看見華妃的背影。
“帶著煙火氣的世俗的美”
華妃之后,穿著現(xiàn)代裝的樊勝美來了。
一直想合作的孔笙導(dǎo)演找上來,蔣欣連角色都不想問,馬上答應(yīng)了,盡管最后她飾演的是一看劇本就不喜歡的樊勝美。樊勝美由劇本里徹徹底底的撈女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蔣欣的演繹功不可沒。這源于她拍戲的一個習(xí)慣,不停挖角色的好。“放大她的可憐,放大她的可愛,把陰暗的東西也做到了,但做到的同時也要讓觀眾看到她的可憐?!?/p>
大多數(shù)時候,蔣欣不會挑角色。這一定程度上源于她大學(xué)教育的缺失,在她看來,數(shù)量足夠多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是為數(shù)不多能彌補理論缺陷的方式。更深層的原因來自對演戲的熱愛——那股不明白什么時候被啟蒙的戲劇源流,不知所起,沒有盡頭。
蔣欣有收集劇本的習(xí)慣。每拍完一部戲,沒有大改過的劇本她都會留下來,從頭到尾梳理一遍,這個角色才算翻了篇。這么多年,劇本厚厚一疊,人生也厚厚一疊,她們來了又走,陌生又熟悉。
華妃、樊勝美、木婉清……蔣欣被記住的大多不是女主角,她也樂在其中,“我特別喜歡演女二號、女三號,可以讓我發(fā)揮,我不會拘在那兒,想怎么玩都可以?!?/p>
有記者問:“所以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是你玩出來的?”
她答:“對,我肆無忌憚?!?/p>
知乎上有網(wǎng)友評價蔣欣“帶著煙火氣的世俗的美”,蔣欣有些困惑,“什么叫煙火氣,一閃而逝嗎?世俗的美,我還世俗了?”
她不喜歡世俗這個詞,對她來說,這個詞約等于“小民意識”——沒有格局,沒有胸懷,沒有層次。煙火氣倒是喜歡,符合她的自我定位——小時候是鄰家妹妹,大了是鄰家姐姐,老了是閑人馬大姐。
她仍想去中戲,希望之后成家生子,懷孕時回到校園,在讀書聲里彌補最好年華里自己沒有吸取的養(yǎng)分。繼續(xù)表演,老了以后別人提到蔣欣能夠說,哦,那是一個演員。再往上,人家說,哦,那是一個藝術(shù)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