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琳嵐
動物們總是用它們各自不同的叫聲以及斑斕的色彩來充實和裝扮著大自然。然而,科學家們從這些動物的叫聲中,發(fā)現了一個更加美妙的交響樂世界。
在50年前,為了給自己的一張新專輯收集些自然的聲響,音樂家伯尼·克勞斯第一次走進了位于舊金山市附近的森林中。在此之前,他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在森林里呆過,也從沒有如此心無旁騖地聆聽過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藙谒惯@樣描述到:“那時,我完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甚至察覺不到夜晚即將降臨?!苯Y果,這次的偶然經歷卻改變了克勞斯的一生。
那次之后,克勞斯中斷了在好萊塢的工作,結束了自己的音樂家生涯,一心一意地開始錄制自然聲景,錄制那些讓他著迷的、純粹而豐富的自然之聲。這些聲響來自于尚未被人觸及的原生態(tài),其中聽不到一點兒人為的噪聲。另外,克勞斯還開始攻讀生物聲學博士學位。現在,他所錄制的自然聲景唱片已經成為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展覽核心。在巴黎的一所頂級當代藝術畫廊里,克勞斯和其他野生動物攝影師以及藝術家一起,將自己錄制的音頻、拍攝的照片及影像呈現給參觀者。
這場充滿聲響與光影的展覽,不僅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克勞斯心中那個靜謐而又飽滿的自然世界,同時,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人們可以一睹最新的關于動物間相互交流的研究方法與進展,并進一步了解這些進展可能給環(huán)境保護帶來的幫助。
與早期動物聲學研究者有所不同的是,克勞斯希望捕捉到的是在一個給定地點范圍內所有的動物聲響??藙谒拐J為,一個地方的自然聲景有著它獨特的風貌。因為在給定的區(qū)域內,所有動物都享用著同一塊土地,而這樣共享的生存模式導致了它們在鳴叫發(fā)聲方面產生進化。因此,有的動物會發(fā)出高頻的叫聲,而有的叫聲則十分低沉。而且,各自鳴叫所需的間隔時間也不同,錯落有致,在聲音上占據著各自應有的位置。于是,這樣的和聲不再是雜亂刺耳的聲響疊加,而是一曲“偉大的動物交響曲”。
盡管克勞斯早已把自己錄制的音頻全都放到了互聯網上,但在巴黎舉辦的這次展覽仍舊不同凡響。聯合了來自倫敦的多位視覺藝術家,整個展覽為參觀者提供了一次無與倫比的沉浸式體驗,讓人們深深地進入到克勞斯的自然聲景中。
在一個巨大且閃著微光的暗色大廳里,參觀者們隨意地躺在展廳內的沙發(fā)上,或伸直了胳膊腿兒坐在地板上,只靜靜地聆聽著。同時,展廳四面的墻上亮起五彩的光束,隨著聲音的高低升降而不斷起伏。高的位置代表高音,低的位置代表低音。當每一種新的動物鳴叫聲響起時,它的名字便會顯示在代表其聲音的光束上,并沿著整個墻游走,直到完成這場美妙的交響之旅。
這樣將聲音進行標記與展示,會對聽眾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當我們正在聆聽來自中非共和國一塊沼澤地的聲景時,幕墻上多出了些交織的光束,原來是綠色的蕉鵑和紅胸杜鵑唱了起來;在幕墻下方表現低音的光束中,大猩猩低沉的吼聲也不時加入到這場聲光游戲中來。
不一會兒,只見整面墻仿佛被點燃一般,高亢的聲音響起,這是屬于非洲叢林中大象們的號角聲……就這樣,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受下,聽眾的想象力就此被點燃,那些用自己的聲線演繹著自然交響樂的“樂手”們,也開始在人們的腦海里一一浮現。
這樣的視聽盛宴仿佛帶有魔力一般,往往是,當參觀者在剛進入展覽廳的前5分鐘,還在四處漫無目的地閑逛,但不一會兒,他們都醉倒在聲景的魅力之中。參觀者們會在大廳內持續(xù)停留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才離開,而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只是安靜地聽著、看著……仿佛無聲地在與那些聲音和光線進行著互動。
自然聲景里面,最難捕捉的是大海的聲音。坐在海邊,被陣陣的海浪聲包圍,你的視線會隨著水波不斷移動,耳朵里充滿了浪花卷起時的怒吼,也有浪潮退去時的嘶嘶聲。為了捕捉到這種聲音的復雜性,在記錄海洋之聲時,克勞斯先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下了海洋的聲音,最后再一起進行混合錄制。
在展覽過程中,參觀者還會被迫經歷不同的情感體驗:前一秒鐘,他們還沉溺于自然之聲的美好,下一秒鐘,他們便會痛苦地哀悼這些美好的逝去。因為中非共和國現在的自然之聲已經沒有辦法再記錄下來了。自1968年開始記錄自然聲景到現在,克勞斯采集的長達5000小時的音頻素材中,已經有過半的區(qū)域因為人類活動而沉寂下去,要么啞然無聲,要么便是因為生態(tài)多樣性急劇下降,只能聽見僅存著的幾種生物,勉強地發(fā)出幾聲干巴巴的鳴叫而已。
不過,正是有了克勞斯的研究,聲景記錄現在正被作為一種靈敏的工具,用于測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程度。這樣的方法能夠第一時間發(fā)現人們看不見的問題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否則,當事態(tài)惡化到肉眼可見的程度時,也許一切都晚了。例如,不需要用眼睛觀測分辨并計數,而是對區(qū)域內鳥類的鳴叫聲做一個簡單的音頻分析,就能知道該區(qū)域內的生物多樣性程度如何。
在此次展覽中,克勞斯還播放了采自美國加州林肯牧場的森林對比音頻。音頻展示了這片森林在被選擇性砍伐前后的不同聲景。即便表面上看上去這片森林依舊蔥郁,但從聲景中,人們發(fā)現一切都不一樣了。這也提醒著我們,動物與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之前,學者們研究動物之間的互動,往往喜愛把成對的動物進行比較,但聲景卻表明,動物們之所以會讓自己的聲音傳播出去,是為了讓更多的其他動物聽到。不管是應答般的鳴叫,抑或是模仿聲,或者幾重奏,都吸引著其他動物的傾聽。從這些聲音中,有些動物聽出了警告,有些則安靜地偷聽著,準備從中找到捕食的機會。如同一場完整的歌劇般,主要情節(jié)與次要情節(jié)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中被一一揭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更深入地進到動物的世界中去的話,克勞斯那樣低調且不干擾到動物的研究觀測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次展覽中,日本攝影師宮崎學所拍攝到的野生動物照片也向我們展示了與克勞斯如出一轍的理念。之前,宮崎學的作品從未在日本境外展出過,而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宮崎運用相機陷阱——即在森林中布好隱藏的相機,使得路過的野生動物觸發(fā)機關,進而拍下實時照片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充滿獨特親密感的野生動物照片。例如,當動物們在它們自己的世界中感到安全,并未受到打擾之時,它們還會給自己拍拍肖像照呢!宮崎學認為,自己的相機是借助了樹木作為眼睛,從他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如克勞斯所說的那種“因生命的存在而帶來的喜悅”。
如果你由此受到啟發(fā),想要記錄大自然的聲音時,你可以像克勞斯一樣走進自然。不過,現在的你已經不需要什么昂貴的設備,便可以參與到這場全球性的迷人活動中來,盡情地去收集和分享自己周圍的自然聲景,連接起科學與藝術的橋梁。
對于所有想要感受自然之聲的人,克勞斯有一句勸告:“不要光用耳朵去聽,要用心去聽?!比缢约核惺艿哪菢樱眯娜ヱ雎犠匀?,也許你對于世界的整個看法都會因此而煥然一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