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月
(三峽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一般情況下,“士兵”往往是忠誠與正義的象征,“逃兵”則扮演著懦弱、貪生怕死的角色。大江健三郎在《感化院的少年》中卻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逃兵,顛覆了讀者的傳統(tǒng)認知。
小說在第一章“抵達”之中初次提到逃兵。鐵匠以一種“快活的神情”向主人公講述了這段“比打野豬還苦”的搜索逃兵的經(jīng)歷:為了搜索逃兵,不僅僅是預(yù)科生士兵,連附近村里的人都全部出動參加了搜山行動?!按謇锏娜巳烊箾]得吃沒得喝,一個一個敲打著樹叢搜索”,卻依舊未能找到逃兵的藏身之所。
疏散地的村民因傳染病撤離到鄰村之后,朝鮮人“李”讓感化院的少年們參觀了藏在他家里的逃兵。逃兵“面如土色,胡子拉碴,喉嚨在昏暗中微微抽動”,“他缺乏預(yù)科生士兵具有的所有輝煌與光彩”,“有的只是枯槁的年齡刻在消瘦干癟的臉上的暗淡疲乏的神情和陰沉不悅的沉默”。最開始感化院的少年們對逃兵是失望、輕蔑、厭惡的,認為他很“寒磣”、“讓人喪氣”、“是個膽小鬼”。隨著村中疾病的爆發(fā),少年們開始與逃兵互相合作。
逃兵和村中的大人不同,他對來自感化院的“不良少年”并無歧視。當(dāng)村中爆發(fā)的傳染病讓被遺棄的感化院少年陷入恐慌之時,曾學(xué)過一點醫(yī)學(xué)的逃兵不顧被傳染的危險毅然擔(dān)當(dāng)起了照顧傳染病患者的重任并有條不紊地指揮著他人進行配合。最初逃兵與少年們“有一堵無法逾越的高墻”,而當(dāng)土倉里的少女因傳染病倒下之后,士兵漸漸成為少年們的領(lǐng)袖?!拔覀冋l都還沒有得病,但病菌突然襲來,像急速兇狠的一記拳頭把人擊倒,我們都在幽暗的家中靜候災(zāi)難的降臨。只有那個強迫命令我們這樣驚魂失魄地等待的士兵具有甚至叫南俯首聽命的權(quán)威,只有他一個人不眠不休,正在和侵襲女孩的病魔殊死搏斗”。
一般“士兵”常作為忠誠、充滿正能量的人物而登場,懦弱膽小的“逃兵”則作為反面人物出現(xiàn)以突顯其他正面形象。在《感化院的少年》中,大江健三郎塑造的這個逃兵形象則顛覆了一般讀者的固有觀念。他的行為與村民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dāng)感化院的一個小伙伴因疾病去世后,誤以為傳染病在人類身上爆發(fā)的村民們急急忙忙丟下感化院的少年們偷偷逃往鄰村。他們在逃命之時不忘用樹根、木板、枕木、巖石等構(gòu)筑成一道路障,封鎖住少年們的唯一去路并派人在出路對面看守。為了將恐懼而不斷抽泣的土倉女孩送到村民那,“我”千辛萬苦地攀援過堆滿路障的軌道。當(dāng)我向鄰村的醫(yī)生解釋完來意之后,醫(yī)生根本不管少年們的死活而執(zhí)意將我趕走。“醫(yī)生揪著我的脖子,我動彈不得,被他拽著往外走”。“醫(yī)生的手腕更加使勁,我疼得直叫喚,就這樣被拽到軌道車軌道前,他用力把我摜倒”。救死扶傷乃是醫(yī)生的天職,而他不僅選擇了見死不救,更是對前來求救的人進行拳打腳踢。
無論是鄰村的醫(yī)生還是疏散地的村民,他們對傳染病都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想去挽救得病的少女。在這一點上,逃兵則與村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在小說中的那個瘋狂的殺人世界,憑良心而行動的大人只剩下逃兵。從這樣的設(shè)定,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
逃兵并非怕死,否則他也不會徹夜照顧染上傳染病的女孩?!安辉敢獯蛘蹋辉敢鈿⑷恕?,這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讀者,應(yīng)該是最尋常不過的想法,但戰(zhàn)爭時代的少年們聽了之后,“不得不強忍著笑,一種像肚皮、屁股發(fā)癢那樣無法捉摸的輕蔑的微笑”?!澳稀甭犃酥?,直接表示“我想打仗,我想殺人”。想打仗、想殺人,這是多么恐怖的話語!在軍國主義的影響下,戰(zhàn)爭時代的大人們對戰(zhàn)爭病態(tài)般地崇拜,連少年們也未能免受毒害。
戰(zhàn)爭總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得一干二凈,少年們因為村民的歸來再次陷入了恐懼的深淵。逃兵比少年們更早察覺到村民們的歸來而連夜?jié)撎?,但因整夜照顧生病少女而疲憊不堪的他最終未能逃脫出五臟六腑被竹槍捅出來的命運。對戰(zhàn)爭病態(tài)般崇拜的大人們不能理解不愿打仗、不愿殺人的逃兵。同樣是日本人,他們卻互相殘殺。對逃兵的遭遇,少年“李”咬牙切齒地說“我們把他藏起來,可同樣都是日本人,這樣互相殘殺。憲兵、警察、拿竹槍的農(nóng)民,成群結(jié)伙地搜捕逃到山里的人,逼得他們無路可走,最后用竹槍扎死。真不知道這幫家伙為什么心這么狠”。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李”,更是作者的心聲。作者塑造這樣一個“不愿意打仗,不愿意殺人”、為了挽救得傳染病的陌生女孩而徹夜未眠的逃兵形象,亦是表達了自己的反戰(zhàn)態(tài)度。
[1] 葉渭渠主編.大江健三郎作品集——死者的奢華[M].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5.本文中的作品原文,皆引自于此。
[2] 黑古一夫.大江健三郎論:森の思想と生ffi方の原理[M].東京:彩流社,1989.8
[3] 一條孝夫.大江健三郎:Thの文學(xué)世界と背景[M].大阪:和泉書院,1997.2
[4] 大隈滿·鈴木健司.四國の森と文學(xué)的想像力[M].高知:リー(Ⅴ)FI出版,2004.4
[5] 松原新一.大江健三郎の世界[M].東京:講談社,1967
[6] 安藤始.大江健三郎の文學(xué)[M].東京:おうふう,2006.12
[7] 王建湘.大江健三郎傳[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3-01-01
[8] 黑古一夫.大江健三郎とXVの時代の文學(xué)[M].東京:勉誠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