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生的背影

2017-10-26 14:20韋光勤
廣西文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朱氏

韋光勤/著

在莽莽群山之中,平正街絕對是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奇跡般的存在。就是這個堅挺而略顯疲態(tài)的存在,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欲罷不能,幾次三番不辭偏遠地驅車前往,與之親近。

與平正街的遭遇,緣于一次身不由己的荒野行走。這次荒野行走,沒有事前的約定和擘畫,缺少慣常的淡定和從容。

這天,由于熬夜,第二天起來的時候,滿眼的陽光已如流泉飛瀑,肆無忌憚地忘情傾瀉。無疑,這是一個可以讓人徹底放松身心的周末。正在我思忖如何消費這透明得讓人屏住呼吸的美妙時光的時候,手機卻不合時宜地叫喚起來。王菲那山澗一般天然純凈的聲音隨著《傳奇》舒緩優(yōu)雅的旋律在耳邊回蕩。這樣的聲音讓人沉醉,癡迷,心無旁騖。

這是一個公務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顯得急切而堅定,大意是,一種備受質疑的果樹突然掛果了,需要有圖有真相。對于這樣的消息,憑著職業(yè)敏感,我自然是格外關注的。手忙腳亂地向目的地進發(fā)時,沿途草木飛青,遠山近水,涂墨濺玉。遍地的野草莓一如兔子的明眸在草叢間閃閃爍爍,吸人眼球,勾起無限的野趣。這樣的行走,與其說是執(zhí)行公務,毋寧說是一次趣味橫生的郊游。

抵達果園,已是正午時分,陽光變得猛烈起來,周身像是環(huán)繞著熊熊的烈火,叫人無處逃遁。當我們一行人專業(yè)而嫻熟地完成預定的拍攝任務后,太陽已經偏西,曠野開始吹拂著絲絲愜意的涼風,腸胃也開始急驟而不規(guī)則地蠕動起來。

收工后,果園的主人引著我們來到他在不遠處的家里。村子規(guī)模出奇地大,道路四通八達,外來人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村里除了為數眾多的小洋樓外,四處散落著青磚黛瓦的古屋。

主人家的門外是一條寬闊整潔賞心悅目的青石板路。沿著這條石板路,我緩緩地往村口踱去。一路上,我特別留意那些破舊的房子。這些舊房子看上去似乎都上了些年歲,磚塊脫落,墻面斑駁,泛著一股幽古的藍光。走在這樣的青石板路上,像是行進在一段舊時光里,那種感覺玄幻而真切。走到村口,一座高大挺直的門樓阻斷了我游走的目光。夕陽余暉籠罩中的門樓,身披晚霞,散發(fā)出一道金光閃閃的光芒,耀眼奪目,特立獨行。于是,移步至它的正前方,駐足,凝視,仰望,頓時手足打戰(zhàn),兩眼放光。原來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一段舊時光,一段被人們日漸忘卻的舊時光。

平正街古民居——八字門樓

因為天色漸晚,不能作長久的流連,我們一行人趁著暮色,揮別了這個在我眼里謎一樣的名叫雙降的村莊。

就這樣,那座堅挺的門樓,那條筆直的青石板路,那些四處散落的古屋,像一幀幀久經歲月侵蝕的老照片,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動,揮之不去。一次不經意的偶遇,竟然在我的身體里囤積,烘焙,發(fā)酵,以至于演化成一種恒久的牽掛和無法排遣的心疾,這在我略顯扁平的經歷中是頗為罕見的。

古人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備受煎熬的日子里,我?guī)锥瘸弥兆拥拈g隙驅車前往,試圖讀懂斷壁殘垣下那段古舊的時光。然而,盲目的奔走,無助的輾轉,沮喪的徘徊,讓我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枉費心力,徒耗光陰。幾經失落幾近絕望之余,不得不平復心緒,另辟蹊徑,意欲打開一扇幽閉的大門。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旁人的指點,我費盡周折找到了朱玉光老人。今年已八十高齡的老人,身板堅挺,滿頭銀發(fā),眼不花,耳不聾,一張口便聲若洪鐘,中氣十足。早年上過幾年學,能識文,可斷字。年輕時參加過柳北游擊隊,受過戰(zhàn)火的洗禮和熏陶。退伍后站了八年的講臺,日課頑童,晚讀圣賢。平日里熱衷公益,閑暇時搜羅掌故,對雙降朱氏家族的來龍去脈了然于胸。老人聲情并茂地述說,讓久已蒙塵的家族血淚和書生情懷漸次為我打開……

很久以前,兩條神龍——一條石龍,一條土龍,分別駕著一朵祥云,在一個寧靜祥和的夜晚,悄無聲息地降落在桂西北一個叫作雙降的地方,匍匐成兩道嵯峨綿延的山脈和蜿蜒起伏的土嶺。一前一后,宛如兩條巨人的臂膀,將一個小小的村落輕輕地攬入懷中。

“雙龍齊降,故曰雙降?!崩先说脑捳Z簡潔精致,鏗鏘激越。那不容置疑的語氣,給他的述說平添了一份跨越時空的穿透力。

隨后,老人和我,像一對多年音信隔絕的父子,熟悉而又陌生。他似乎急著讓我這個離家已久的游子熟知家族的歷史。他用粗糲的大手牽引著我,沿著那條筆直的石板路,去赴一場百年前的約會。約會從村外的小丘開始,一步一步抵近湮沒在青磚黛瓦下的鮮活面目。一路上,田野的和風夾雜著絲絲古意撲面而來,醇香,古樸,綿長,令人無法抵御。駐足在村口那清澈的泉水邊,那份暌違已久的沁涼,讓人心清氣爽,周身通泰。不遠處那座突兀而起的門樓,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惹眼。前行百余步,鑲嵌在門樓上的“平正街”三個大字便在頭頂上閃爍著別樣的光輝。進入門樓,那條規(guī)整潔凈的石板路筆直地伸向遠方,一塊塊厚實方正泛著幽藍光芒的青石板,鋪設得橫平豎直,方正密合。街道兩旁,一邊是造型別致的小洋樓,一邊是透著古味的兩層木結構廂房,錯落參差,顧盼自雄。石板街在向前伸展的途中,倏忽往右一拐,消失在一堵斑駁的泥墻后邊,像是跟人玩一場充滿懸念的游戲。踟躕在這樣一截不足百米的青石道上,給人的感覺像是穿越幽深的時空隧道,專注,好奇,驚喜,最后信馬由韁,心如脫兔。

村街為何取名“平正”,老人也語焉不詳。在我想來,“平正”似乎有著意味深長的寓意?!逗鬂h書·西域傳》載:“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薄栋儆鹘洝吩疲骸拔粲幸蝗?,往至他舍,見他屋舍墻壁涂治,其地平正清浄,甚好?!薄捌秸痹谶@里應該是端正、平整之意。村街以此為名,似乎具有束勒后世子孫循規(guī)蹈矩修身養(yǎng)性的勸導意味。

“最先在這里開基立業(yè)的是我們朱家!”言為心聲,老人的話語透出一種縱橫天地的豪氣。

好幾次,我與老人圍坐在古屋旺旺的火塘旁,傾聽老人的訴說。老人時不時鄭重其事地打開手里泛黃的族譜,逐一為我指認朱氏祖先漸行漸遠的背影。一開始,老人的述說平和舒緩,不疾不徐,如一股幽古的和風,迎面拂來,讓人如坐春風。然而,說到緊要處,則手舞足蹈,聲震屋瓦,一如疾風暴雨,電閃雷鳴。

在這本蟲眼密布、斑駁殘破的族譜里,雙降朱氏不同尋常的血淚遷移史,如一根長長的絲線,讓滄桑的歷史與鮮活的現(xiàn)實完成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隱秘通話……

朱氏原籍南京宋州碭山五溝里朱氏巷,鼻祖為朱誠,自三世祖元逵始,朱氏家族便遷湖南宜章(原為義章,為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章),其子孔傅再遷湖南郴州永福鄉(xiāng)六都里十二都六甲璜投坊。朱氏家族在這里安定生活了十幾代,本以為可以世世代代終老于此。然而,這樣平靜的生活到二十一代孫朱朝安這里戛然而止。朱朝安有三個兒子,長子興義,次子興丹,三子興魁。興丹年少即歿,興義、興魁兩兄弟,向往著南面那片蔚藍的天空。清初的時候,為避兵燹,他們再興動遷之議,舉家遷往廣南西路柳州府羅城縣武陽區(qū)龍岸墟高元一里陳高村。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其后裔開始分居雙降和城廂,部分遷往羅城姚村,后又再遷黃金灣洞。更有一支則遠遷四川,另謀出路。朱氏家族在一次次的遷徙當中找到了最后的棲息地。就這樣,雙降朱氏便以朱朝安為始祖(其墓葬至今仍在湖南宜章璜投),在羅城開基立業(yè),繁衍生息。

朱氏家族繼圣人之煙火,涵天地之靈氣,含英咀華,文脈悠長,滿門書香。其十七世祖朱旺曾被縣主贈以“甲第鴻圖”牌匾。二十世祖朱廷松曾候任宛平縣丞,雖未仕而歿,但其積德行善,聞名遐邇,被朝廷授以“致善堂”和“紹衍考亭”牌匾。

朱氏以“沛國”為堂號,堂號兩旁懸掛著“湘水淵源流萬世,琳州蘭桂茂千秋”的對聯(lián)?!跋嫠笔呛系拇Q,“琳州”自然指的是羅城(羅城古稱“琳州”)。從這副懸掛在香火臺上不起眼的對聯(lián),我們依稀可以捕捉到雙降朱氏隱秘的家族訊息,窺探到人類篳路藍縷和生死兩茫茫的艱辛遷徙歷程。

雙降古民居是縣里的文物保護點

朱氏后裔中,最為出類拔萃的當屬朱明善(照南)。朱照南,名赤誠,號鏡湖,生于嘉慶九年(1804年)十一月二十日。其父朱配珖,字靜懷,郡庠生。平生正直無私,廣行善事,造義渡,修橋梁,息爭訟,和鄉(xiāng)鄰。嘉慶乙卯年大旱,出谷救濟災民,廣有善聲。晚年自訂《省心編》,自陳功過。以賢名敕封修職郎(正八品文官),例贈文林郎(正七品散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正處級干部)。叔父朱配琳,邑庠生,幼年失怙,由伯父朱正色(朱配珖父)教養(yǎng)成人。平日事伯父母以孝,一切遵聽教訓。每逢圩市,必于清晨到圩,視有新鮮飲食之物,均不惜價買回供養(yǎng)伯父母,以孝聞閭里。其兄朱明倫,字詔寬,號誠齊,由恩貢生遵武陟例,歷任全州學正、陸川縣學特授、博白縣教諭兼理興業(yè)縣學正,后告假回籍。堂弟朱明遠(朱配琳子),字朗山,號柑亭,拔貢生,歷任平南訓導、寧明州學正、岑溪教諭、南寧府教授。敕封修職郎,晉封文林郎。

受家學熏陶,朱照南少時即伶俐聰慧,飽讀詩書,并迅速脫穎而出。其內侄韋立鴻在為其撰寫的墓志銘中說,朱照南“幼而岐嶷,承鯉庭之家學,繼鹿洞之遺規(guī),年十六甫出縣試,即冠童軍,蜚聲黌序”。成年后,朱照南由優(yōu)廩生應道光乙未恩科鄉(xiāng)試,中二十九名舉人。先后“三赴禮闈”,未獲任用。后揀選知縣,借補永寧州學正,特授廣東南海知縣。后因兵燹,告假回籍,課讀鄉(xiāng)間。

與朱玉光老人交談

朱照南一生仰慕先賢的嘉言懿行,他在與先賢的日夜晤對中找到了生命的支點。對一代廉吏于成龍這樣的人中龍鳳,更是傾心仰慕,視為自己人生的楷模和生命的知音,心向往之,行效仿之。于成龍“天理良心”的人生感悟,在他的身體里潛伏、發(fā)酵,并在他生命的關鍵節(jié)點上迸發(fā)出無可抑制的人格力量。在他眼里,于成龍“天生將相有奇才”。欽佩于成龍“不愁兵擾民未靖,人多裹足公獨來”的勇氣和壯舉。而對于公“熙熙民如登春臺”的治羅業(yè)績,更是心懷感激,并以“感天地”“真父母”頌之。朱照南不斷在先賢那里汲取生命的養(yǎng)分,漸漸養(yǎng)成胸懷天下堅忍不拔的可貴品格。咸豐年間,朱照南統(tǒng)帶融(水)羅(城)兩縣團勇,大義凜然,臨危不懼,剿拿寇盜,撫境安民。先后“接連七戰(zhàn)”,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于咸豐己未年(1859年)九月二十四日血灑疆場,享年五十六歲。正像于公那樣,“身不貪生何畏死”,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以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盡了那個年代一個書生的本分,實現(xiàn)了一個書生以身許國的人生夙愿。朱照南的一生,時時處處晃動著于成龍的身影。無怪乎他在品讀于公傳略的時候,會慨然發(fā)出“讀到英雄于公傳,一卷淋漓萬古心”這樣的浩然長嘆。

朱氏子孫大多以文入世,通過科舉獲取功名。他們胸懷天下,心系桑梓。一旦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便平街道,造義渡,修橋梁,興文廟,創(chuàng)茶亭,廣行善事,回饋鄉(xiāng)里。一時聲名遠播,婦孺皆知。

或許是多年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緣故,也或許是文人骨子里的稟性使然,看到自家院前和村里巷道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不堪景象,深受儒學熏陶的朱照南心里極不是滋味。在他的心目中,鄉(xiāng)村文人的理想家園,應該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庭院深幽窗明幾凈的人間樂土,而不是整日泥水淋漓煙塵滾滾的齷齪面目。飽讀詩書、出身望族的朱照南,萌生了一個改變家園面貌的想法。他胸中的藍圖是修建一條規(guī)整的村道,鋪上石板,讓鄉(xiāng)鄰免受煙塵和泥濘之苦。他會同自己的兄弟朱明倫、朱明遠,借助各自的社會影響,廣籌善款,顧請民夫,開山采石,平整道路。經年累月之后,雙降的村子內外蜿蜒著一條蔭庇后世子孫的青石板路,僻遠鄉(xiāng)間從此凸現(xiàn)了一個溫馨的文人家園。鄉(xiāng)鄰們從此告別了泥濘和煙塵,告別了蓬頭垢面的狼狽模樣。

雙降西面不遠處有一處關隘,民國以前叫分水隘,現(xiàn)在叫分水坳,是融水與羅城兩地的分水嶺。這里“層巒經連,岬岫緯達,巃嵸千尺,蜿蜒十里”。時人汪淳曾以“谿光紆曲遙分水,蹬道盤空半入云”的詩句狀其陡峭。由于這里是羅城融水兩縣人員來往和販夫走卒的必經之路,日常人員過往頻繁。當地的老百姓修了一條簡易的便道,盡管極為狹窄,但卻為兩地百姓打開了一條生存的通道。因平日少人料理,久而久之便“敧斜窄狹”,通行十分困難?!班l(xiāng)之前輩久有志重修之,咸以力有未逮為憾”。由于關隘崎嶇陡峭,路途遙遠,兩縣民眾為山道險峻所困,苦不堪言。道光年間,幾個融水永樂的商販途經隘道,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疲憊不堪,直接飲用隘頂的泉水中毒而亡。幾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輕易,悲催,莫名。

老人對這些過往的述說,神情謙恭,語氣悲愴。述說未完,便已幾度哽咽,眼里不知何時泛起了一層淺淺的薄霧。

老人說,就是這個叫人無比哀傷的意外,深深地刺痛了朱照南那顆柔軟的心。這條隘道自古以來就是雙降通往縣外的唯一通道。幼年的朱照南,曾經無數次頭頂烈日,汗流浹背,負笈跋涉。偶值風雨,便“衣衫行李,著水淋漓”。一次次的艱難翻越,一次次的坎坷砥礪,對朱照南而言可謂刻骨銘心,沒齒難忘。對過往行人攀登隘道的艱辛、無奈和悲壯,他感同身受。當文人那顆柔軟的心被劇烈地刺痛之后,便激發(fā)出不可遏制的道德力量。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塊人間的樂土,他不想再看到那滾滾的熱浪和冰冷的泉水奪人性命,制造悲愴。道光十六年(1836年),朱照南在隘頂創(chuàng)建了一個茶亭,并雇請專人在隘道邊上煮茶,免費供過往行人飲用和歇息。同時,他又從自家的田產里劃出幾塊良田,作為煮茶人的報酬。同年,他又倡議重修隘道,減緩過往行人的跋涉之苦。為了募集修隘資金,朱照南親率其侄子拔貢生朱家訓走親訪友,穿郡過縣,日夜奔波?;蛟S是上天的眷顧和垂青,也或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對朱照南的義舉,深明大義的眾鄉(xiāng)賢紛紛慷慨解囊,共勷盛事。更為難得的是,他的善舉得到同為書生的增庠生莫善慶的鼎力相助。莫家是當地富甲一方的家道殷實人家,莫庠生又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早已有意為之,正苦于舉善無門。經過一番志趣相投推心置腹的商議,莫庠生捐出一筆巨款,以期成就美舉。在隘道維修過程中,朱照南殫精竭慮,夙夜憂嘆。并與民夫一道,頂烈日,逆風雨,竹杖芒鞋,破帽遮顏,往來奔走,四處檢視,生怕辱沒了莫庠生的那顆善心和眾鄉(xiāng)賢的美意。他們一再叮囑民夫,“險者平之,曲者直之”“務以寬平為歸”。隘道從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開建,整整花費了四年的時間,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才宣告竣工,共耗資七十余萬元。經過朱照南叔侄的親力親為和眾文人的同心同德,數百年之崎嶇要隘,得以“平治之”。盡管峰巒依舊,但重修后的隘道,“寬俱五尺” “負者擔者牽者驅者乘者徒者”,可“拾級而上”“越級而升”,亦可“掉臂而行”“并肩而進”,最終得以“履險如夷”“循其麓而躋其巔”??吹竭^往行人終于能夠“悅而忘勞”地翻越隘道,朱照南終年憂戚的臉上綻開了久違的笑容……

要征服一條狹窄崎嶇且異常陡峭的山道,對于一個八十高齡的老人而言,似乎比登天還難。老人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他給我叫來了一個名叫朱麗美的女孩。這個女孩是老人的侄女,也是當地一所完全小學的語文老師。人如其名,她一襲紅衣,亭亭玉立,笑容可掬,像一朵曠野之中怒放的野菊,輕搖慢曳,顧盼流芳。當日,情狀一如當年商販們殞命的那個日子,烈日當空,熱浪滔滔,空氣中流淌著一股令人焦躁和憂傷的氣息。在這個紅衣少女的引領下,踏著朱照南當年的足跡,我們一行人重走了那條灑著血淚的隘道。因為平日少人行走的緣故,隘道兩旁,草木繁盛,遮蔽了本就窄小的隘道。一行人手腳并用,艱難攀緣。歷盡艱辛之后,我們終于抵達隘頂,看到了那眼奪人性命的泉水。泉水極細小,涓涓細流從巖縫里緩緩滲出,自然形成一個小小的水窩,清澈見底。透過白亮亮的水體,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幾只體形微小的螃蟹,通體褐黑,憨態(tài)可掬,惹人憐愛。隘頂之上聳立著一株古榕,形如巨傘,為過往行人辟出一片異常珍貴的陰涼。繼續(xù)前行百余步,我們在荊棘藤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殘破的石碑。撥開重重的野藤和鉤刺,我們開始逐個辨認那些風化脫離面目糊涂的文字。碑文由隘道重修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朱家訓撰寫,簡約明了地記錄了當時朱氏子孫的懿行和壯舉。讀罷讓人唏噓。

當我們意欲繼續(xù)前行尋找先賢足跡時,前路已為荒煙蔓草所阻隔,挪不開半步。只能登臨高處,向著蒼茫渺遠的山巒,作一次無望的遠眺,爾后悵然若失地原路返回。

重修分水隘碑刻

下得山來,回首遙望蒼茫暮色中伸向云天的古道和巍然屹立的古榕,不禁浮想聯(lián)翩,意緒難平……

朱照南們生于斯,長于斯,他們鐘情故土,敬仰先賢。他們的足跡踏遍這里的山山水水,并縱情謳歌,揮灑著他們對這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的摯愛。“苔衣洗凈云分幅,石發(fā)梳清玉噴煙”的黃坭瀑布,可以觸發(fā)朱照南浪漫的思緒?!皾九P平橋深樹抱,路通小市暮煙橫”的西江晚照,一樣能夠撥動朱家訓敏感的心弦。他們還時常借助對前輩英雄的歌頌表達自己的人生夙愿。朱照南那首流傳千古的《讀于清端公傳有感》,傳遞了一代書生仰慕先賢,并身踐力行的熾熱情懷。在《題邑人明威將軍溫奇瑞隨同溫如珍等陣斬龍韜恢復柳慶復晉省迎知縣苗爾蔭來羅任事》一詩中,朱明遠在熱情贊頌溫奇瑞、溫如珍等人的軍功之余,不忘以“功成切莫拂衣去,皇恩永把丹心報”這樣的文字,表達自己對賢臣能吏的熱切期盼和“文武用命”的社會理想。正因為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他們才會秉承前輩文人的道德文章和古道熱腸,才會在這片土地上建義渡,修橋梁,筑道路,捐義田,興文廟,試圖讓這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終年飄蕩著和煦的春風。同時,他們又時刻不忘自己的書生本色,秉持文人的道德操守,對寫有文字的紙張格外珍惜,書寫完畢即疊加齊整,既不用于裱糊包裹,更不隨意踐踏丟棄。盡己所能募建惜字爐,拾字紙,置學田,捐香油,贈燈燭,沐浴焚香,予以焚化。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呵護書生的尊嚴和文脈的暢達。

平整村街,創(chuàng)建茶亭,重修隘道,剿滅寇盜,造義渡,修橋梁,拾字紙……書生們的嘉言懿行,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比他們晚生許多年,生活在另一個時空下的一群民國文人,他們燦若星辰,光照日月。譬如創(chuàng)立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融為一體的香山慈幼院,“此君一出天下暖”的熊希齡。譬如畢生探索平民教育,點燃“黑暗處的明燈”的宴陽初。譬如以中興民族出版業(yè)為己任,“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邵洵美。譬如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今復旦大學),“一老南天身是史”的馬相伯……

我一次次地造訪平正街,一次次地與朱玉光老人促膝深談,一次次地面對一座座破敗坍圮的古屋。每一次造訪,我都在遭遇一個個衣衫肅整不茍言笑的書生。他們時而三五相隨,高談闊論。時而形影相吊,踽踽獨行;時而手捧書卷,且行且誦。時而放浪形骸,縱情山水。他們的背影是那么的相似,總是在行走的間隙掀動著泛黃的書卷味道和凜然的文人風范。跟隨那一個個模糊的背影,我走進了歲月斑駁的八字門樓,虔誠品讀那副“一門三進士,全族八舉人”的豪氣沖天的對聯(lián)。徜徉在青石幽幽的鄉(xiāng)間庭院,仔細鑒賞“年年有余(魚)”“招財進寶”“步步生蓮”的精美石雕,側耳聆聽那時斷時續(xù)抑揚頓挫的誦讀聲。流連于古色古香的廂房檐下,用心摩挲那造型精美的“工”字木窗,窺探屋里穿越時空忽明忽暗的微微燈火。佇立于高大端正的主屋前,伸長目光撫摸那造型別致的八卦門簪和豐腴圓潤的雙魚圖案,反復咀嚼山墻頂部美輪美奐的艷麗壁畫。我甚至還潛行于一座座雜草叢生搖搖欲墜的破敗庭院,登堂入室,誠惶誠恐地推開一扇扇久已蒙塵的房門,細心探訪那段早已煙消云散卻又無比真實的溫熱與冰涼。

坐落在九萬大山苗嶺山脈余脈南麓的這塊土地,其地形宛如一只碗口朝天的巨型金碗,它盛著的是密布的河網,豐美的水草,肥沃的土地。隨意撒下一粒種子,都會在溫濕的水汽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朱玉光老人多次飽含深情地對我說,當年深患兵燹的沿海百姓,為了尋找一塊能夠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土地,不惜千里迢迢向西長途跋涉。那年春天,幾個先期到達的福建人,行色匆匆地踟躕在龍岸泥濘的土路上。遠處的農田里,幾個農人正在耙田。稻田水面上漂浮著的蘿卜,上下翻轉,時隱時現(xiàn)。行走在路上的外鄉(xiāng)人,匆忙之下來不及細看,以為是鴨蛋,不禁嘖嘖稱奇。煙雨迷蒙中,農人在田間穿梭忙碌的安逸情景和遠處農舍升騰而起的裊裊炊煙,讓他們不由想起了自己顛沛流離的凄苦生涯,由衷地發(fā)出一聲感慨之后,潸然淚下。本來打算繼續(xù)前行的他們,停下了匆忙的腳步,就地安頓下來。稍事歇息之后,他們給遠方的家眷寫信。在信中,他們無一例外地向遠方的親人轉達了這樣的見聞:廣西龍岸是個好地方,稻田里到處是鴨蛋!

與朱玉光老人和朱麗美在平正街門樓前

廣西龍岸、黃金一帶的富庶,引來了許多外鄉(xiāng)人欽羨的目光,掀起了一股規(guī)模宏大的移民潮。不僅福建人,周邊的廣東人和湖南人也蜂擁而至。他們像一只只飛鳥,從四面八方振翅而來,棲息在桂西北惠風和暢繁花似錦的枝頭上。在眾多的飛鳥中,朱氏家族僅僅是龐大隊伍中微不足道的一只罷了。這些外鄉(xiāng)人在這里安營扎寨,生兒育女,憑著他們的聰明才智,中興了偏僻一隅的農商貿易,疏通了山水之間的涓涓文脈,成就了一段別樣的文人傳奇。

從朱玉光老人神采飛揚的述說中,我觸摸到了千百年來不停涌動的文脈。這塊文化多元共生的熱土,不僅盛產諸如溫圣章、溫粟、溫承憲、何鳴泰、李盤岳這樣的文人,還盛產諸如溫如珍、溫奇瑞、溫圣文、溫圣詩這樣的武將。他們或以文韜經世,或憑武略定邊。當官府自顧不暇捉襟見肘的時候,書生們便挺身而出,管理社會事務,維護民間秩序,整飭鄉(xiāng)閭公約。當江河洶涌奔騰,鄉(xiāng)鄰望江興嘆,裹足不前時,他們即募建義渡橋梁,供人員、牛馬及車輛通行,保鄉(xiāng)里道路的通達,解百年病涉之苦。當隘道崎嶇不平,鄉(xiāng)鄰為之所困時,他們即籌集善款予以平整,減緩行人的苦難。當路途遙遠、旅程艱辛時,他們即建涼亭置茶舍供旅人歇息和飲用,盡己所能呵護生命的尊嚴。當鄉(xiāng)里文脈式微、字紙遭人踐踏時,他們即興文廟,拾字紙,以振學風。而當民風未靖、寇盜橫行、生靈涂炭時,他們即像前輩先賢們那樣,統(tǒng)率團勇,剿滅賊寇,撫境安民。哪怕身陷敵陣血灑沙場也在所不惜。他們既有文人的仁愛,又有武將的決絕。

還有一些文人,他們走的是一條生動別致的鄉(xiāng)間賢達之路,并贏得了民間的高度認可和贊譽。譬如上文提到的韋文鴻,字少漁,龍岸地棟人。為人誠實,言行規(guī)矩,聰明伶俐,清末入庠,治學嚴苛,為治學“足跡罕履市廛”。學成后終身以“課讀鄉(xiāng)間”為樂,“精神老而彌健”。民國羅城縣長朱昌奎對其為人處世甚為感佩,在其晚年以“盛德高年”牌匾贈之,以彰其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面對這群宅心仁厚忠勇決絕的前輩書生,作為晚生后學,除了汗顏之外,我實在沒有足夠的自信與他們比肩前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先輩文人的肉身俱已歸為塵土,成為過往云煙。然而,他們的嘉言懿行卻像一股山野和煦的春風,終年吹拂在那片溫熱的土地上,繼續(xù)醞釀著一場又一場春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書生。

山風鼓蕩,百鳥歸巢。告別慈眉善目古道熱腸的朱玉光老人,煢煢孑立于林木蔥蘢的土丘之上,回望掩映在夕陽余暉和婆娑樹影中的平正街,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書生衣袂漫飛的背影,漸次消失在茫茫的山色中。

猜你喜歡
朱氏
王祥臥冰
沒完全得到,才會對你更上心
朱南孫:傳承名醫(yī)薪火被譽為“送子觀音”
朱氏婦科:大醫(yī)無秘方
國家發(fā)明專利 頸腰骨病 一小時見效 一小時無效分文不收 記者二次采訪
國家發(fā)明專利 頸腰骨病 一小時見效一小時無效分文不收 記者二次采訪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五)
發(fā)明專利 腰突頸椎 風濕骨病 一小時見效見效記者實地采訪親身感受
家族智慧
家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