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
一、設計理念
從學生習作困惑的視角指導作文,中年級學生習作感到困難的是沒內容可寫,主要原因是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二是有了內容,不知從何下筆,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具體的方法,因此本節(jié)指導課,要從內容入手,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同時在指導過程中,關注順應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再現(xiàn)習作指導課個性有效。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學習習作,使學生初步掌握用事例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通過本次習作,讓學生提高自己把內容寫具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善于積累寫作材料,養(yǎng)成樂于動筆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一)聊
這段時間,綠城南寧喜事連連,都有那些喜事呀?(指名說)。我的家鄉(xiāng)廣西有個小山村,那里的人也是很高興,因為他們村出了個讓他們自豪的人,這個人也令我敬佩不已。今天我把他請來了。(播放視頻,師介紹)他是中國達人秀冠軍——卓君。我敬佩他,是因為我知道這個小伙子邊讀書,邊自學,完全靠自己自學,吃了不少苦頭,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他灑下了多少汗水呀。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令人敬佩的人,他們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品質值得我們敬佩。
(二)議
1.上節(jié)口語交際課,大家交流了什么話題?(板題)大家都交流了自己敬佩的人,這些人都有什么特點呀?(課件出示人物品質的詞語)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自己敬佩的一個人來寫一篇作文,要注意些什么呢?請看習作要求。(課件)齊讀。
習作要求: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值得敬佩的人,選擇其中的一位,通過具體事例,寫一篇習作。要把自己所寫的人的精神風貌表現(xiàn)出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寫完以后要認真修改。
習作要求寫什么?(寫身邊的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怎么寫呢?(通過具體事例,把所寫的人的精神風貌表現(xiàn)出來)
2.回憶生活,選好寫的內容
因為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不同,敬佩的人不同,請大家根據(jù)口語交際課你所交流的人物,填寫學習單上的1~3小題,注意請用一句話概括出精選事例,用一個詞夸他(她)的品質。
學習單
1.我敬佩的人是誰(一個人)
2.精選的事例(一句話)
3夸他(她)的品質是(一個詞)
4.事例片段描寫
交流匯報:師:很多同學已經完成了,但有些同學還有困難,不要緊,我們先聽聽寫得的同學是怎么寫的?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你會受到啟發(fā)的,受到啟發(fā)的,請你補充下去,還有困難的請你跟同桌或者小組的成員請求幫助。老師也很樂意幫助你。
匯報并提問:你所得的人物材料是怎么來的?
師歸納:留心觀察生活后,注意積累,的確,生活處處皆語文。
(三)引
學習多面表達,刻畫人物的方法。
1.從文本中習得方法
過渡:心中有了敬佩的人,有了事例,怎樣才能寫好呢?你們感覺最困難的是什么?讓我們回憶上個學期學過的《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課文中作者通過描寫父親創(chuàng)建新菜園這件事,突出了父親什么品質?其中有兩個片段也就是描寫父親開墾菜園和育肥,寫得非常精彩。這兩個片段分別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板書:動作、語言描寫)
(相機使課件的相關詞語變色。)
總結:作者通過描寫父親辛苦創(chuàng)建菜園這件事,突出了父親的執(zhí)著追求的品質。在寫事例時,又能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令讀者產生敬佩之情。這是我們學習課文時學到的方法。
2.從實踐中習得方法 《熱愛書法的黃曉云》
學以致用。下面這個片段是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寫得怎么樣。片段一:
黃曉云從七歲時開始學習書法,每天都要練半個小時左右,有時忘記了吃飯。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終于有了回報,現(xiàn)在,她已經考出書法八級!
請默讀。
(1)這個片段有沒有精彩的地方?指名說。(根據(jù)作文要求,有事例——練書法忘記吃飯。用俗語)
(2)再看看,我敬佩的一個人,這樣寫行了嗎?你會給他多少分?(不具體)
(3)四人小組交流:應該怎樣才能寫具體?
匯報:注意引導學生在什么地方補?補什么內容?
師:他們班的同學也和你們一樣熱情,在大家?guī)椭轮匦滦薷牧?,我們一起和他分享成功的喜悅吧?/p>
出示片段二
(1)學生讀悟。
(2)師小結:為突出曉云同學刻苦練習書法,舉了例子,描寫了人物動作,這樣寫才是具體的,給人看后產生敬佩之情。
(四)寫
師:接下來請大家用上剛才我們從課文中、實踐中學得的方法來完成學習單中的第四項。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師:如果你嘗試寫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請求幫助可以舉個手,老師和你合作完成吧。
(五)改
分享和交流學生的習作片段,在現(xiàn)場評點中鞏固習作方法,在自主修改中運用學習方法。
課件出示:
評點標準:
1.這個片段是否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把事例寫具體了。
2.語句是否通順,能否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