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趙麗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236-1879(2017)05-0105-02
一、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西藏自治區(qū)“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共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中都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全面加強雙語教育。因此,藏漢雙語教學必須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從民族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西藏自治區(qū)雙語教育發(fā)展變化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制定新的發(fā)展策略。在此背景下,筆者于2017年4月4日至11日對拉薩市兩所中職學校雙語教學情況實地調查,從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藏語教與學情況、對本族語言文字的態(tài)度等維度進行問卷調查。試圖找出影響與制約學校發(fā)展的原因,探討在雙語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以期推動學校的雙語教學朝科學和理性的方向發(fā)展。
二、拉薩市二職雙語教學現狀
此次調查共發(fā)放教師問卷120份,回收116份,回收率為96.67%,無效卷4份,有效率為96.55%。學生問卷發(fā)放24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為87.50%,無效卷12份,有效率為94.29%。調查數據有效,可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一)教師問卷
此次調查,男教師占比47%,女教師占比53%;藏族占比58%,非藏族占比42%;在年齡結構上,中青年占比最大;文化程度上,??普急?.5%,本科占比87.5%,研究生占比5%;職務職稱上,初級占比34%。中級及以上占比66%;78.75%的教師從小或大學教育時受過藏文教育或培訓;學校領導占比3.57%,學校工作人員占比1.79%,專業(yè)教師占比76.21%,非專業(yè)教師占比18.43%。
1、語言文字的使用上:全部認為學習使用藏語很有用。學習使用藏語的原因以“因為母語是藏語、說藏語更方便 、工作需要”最多,只有個別教師認為有助于學好其他語和生活需要。認為學習藏語目的是為掌握本民族文字和教學上需要,藏族教師也為閱讀藏文讀物。平時使用藏語教材上課時使用最多的語言是本地藏語,其他以漢語普通話為主。在學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語言是本地藏語,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普通話的人數比例不斷提高。
2、藏語教與學情況:學生學習藏語文字的態(tài)度普遍是想學 。大部分教師認為本校的雙語教學質量與同等條件單語(漢語)教學學校對比差,占74.75%。認為在小學階段采用的最合適的教學模式是以漢文為主,加授藏語課教學模式。您認為學生學習掌握民族語言和漢語文后的用途集中在:在校學習上有用、升學上有用、應用或研究民族文化上有用。認為上民族語言課時使用民族語言標準語教學合適。認為民族語言教學最需要:合格的民族語言和漢語教師>民族語言和漢文同步教材>練習冊、教學參考書>課外讀物>報刊雜志等>字典等工具書。認為現在民族語言進校教育最需要:教師培養(yǎng)>教材編譯>民族語言在社會、黨政機關使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家長支持。認為目前民族語進校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教師>教材不配套>民族語言無出路>無優(yōu)惠政策>缺經費>社會、家長壓力 。
(二)學生問卷
此次調查,男生占46.78%,女生占53.22%。因學校本身漢族學生偏少并在校外頂崗實習,參與本次問卷的均是藏族學生,年齡在16—18之間。居住地區(qū)上,城鎮(zhèn)占比10.1%,農村占比89.9%。
對本族語言文字的態(tài)度:最先學會、平時最常用與家人和同學交談的語言均是本族語言。在課堂上最常用漢語普通話回答老師的提問。認為本族語言和漢語普通話都重要。掌握本族語言的程度是會讀也會寫,并愿意學習本族語言。66.78%的學生認為學習本族語言及文字對您學習漢語文是否有幫助。對本學校開設本族語言課的態(tài)度是高興。父母對學生學習本族語言的態(tài)度是支持。學習本族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認為很好學占比20.2%,很難學占比25.25%,其余的認為一般。在學習本族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練習冊。覺得作為少數民族學漢語很重要。進入學校學習后,最希望一半課程用漢語,一半課程用母語。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雙語師資結構相對合理,可滿足雙語教學的需求。優(yōu)良的師資是雙語教育順路開展的保證。因為學生的藏漢比為1045:1,藏族學生居多,而受過藏語教育的教師占比稍大,可以滿足對藏族學生進行雙語教育的需要。但合格的雙語教育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具有能夠滿足教學的兩種語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質;二是具有能夠滿足教學的學科專業(yè)基本素質;同時,還應該懂得語言學知識,掌握雙語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基本條件欠缺任何一項,都會對雙語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教師雙語教育素養(yǎng)稍低。雖然大部分教師接受過藏漢雙語教育,但如何把雙語教育應用于實踐成了一大難題。甚至有的教師認為上課時使用藏漢雙語授課就是在搞雙語教育,只抓住了“雙語”,忘記了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教師的雙語教育素養(yǎng)要從入職前的師范培養(yǎng)和入職后各種相關培訓兩方面為抓手,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不間斷的過程。
(三)雙語語言環(huán)境濃厚。拉薩兩所中職學校的藏民族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接觸每周除了4-5學時的漢語課,還生活在相對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里,接觸漢語的實踐機會非常多。教師也盡力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在類似的雙語環(huán)境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學校通過校園環(huán)境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雙語教學氛圍的整體設計,要讓學生一進校園,就置身于一個漢藏語雙語的環(huán)境之中。
(四)專業(yè)雙語教材滯后。
由于專業(yè)雙語教材品種少、選擇余地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語教學的質量。目前雖然有漢藏語文教材,但部分教師對教材的領會甚淺,大多數教師把新教材為做語言材料的堆積,而沒有把它做為訓練能力的活材料,這樣把本來貼近生活實際的話題和充滿時代氣息的語篇,教的枯燥無味。對此,必須始終抓好教材讀物的編撰工作,教材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提供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設置盡量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至于專業(yè)雙語教材的選定可以由教委審定、課題組推薦、家長建議、教師選擇等方式解決。
(五)雙語教育功利性目的偏重。在雙語教育問題上,常常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傾向,一是對藏語文認識有失偏頗,宣揚藏語文“無用論”,認為藏語文是過渡的拐杖,主張雙語教育的目標是精通漢語文;二是懼怕漢語文的學習會使藏語功能減退,甚至消失,認為雙語教育應該以藏語為主。這兩種傾向都源于他們對雙語教育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語言融合主義”和“語言民族主義”極端思想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