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修辭,它本身也是漢語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其形式多而復(fù)雜。本文認真地討論了漢語中修辭的內(nèi)涵,分別深入地分析了修辭與文化及修辭與翻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漢語中常見的修辭的英譯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及實踐依據(jù)。
[關(guān)鍵詞]修辭;文化;翻譯;關(guān)系
一、修辭的內(nèi)涵
修辭是指人們在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時候,根據(jù)特定的目的精心選擇用語的過程與方式,其目的是力求把話語說得更加的準(zhǔn)確和明白,更加的生動和精彩,更能表達說話人的思想和情感。好多時候,因為一句話,你可能就在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同時也把受話者給說笑了,反之,也會讓受話者十分惱怒,根本不想再聽你說下去,這樣一來,不僅沒有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反而還傷了雙方的感情。由此可見,對于同一個意思,你會說和不會說,其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正所謂: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而修辭,正是指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運用到的藝術(shù)。在這里,筆者想明確一點,那就是:修辭不是簡單地對語言文字進行修飾和加工,更不是刻意求工,給其涂脂抹粉,讓其虛張聲勢。提到修辭,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個概念:修辭格。所謂修辭格,即指在對語言進行修飾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相對而言比較固定的語言格式,也稱其為修辭方式、修辭手段、修辭方法或辭格。修辭格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生動形象地表意;二是具有獨特的結(jié)構(gòu)和規(guī)律;三是語言形式極為特殊。
二、修辭與文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修辭與文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十分緊密的,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從而都有各具特色的審美觀,這些審美觀又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因此,修辭也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文化,修辭的風(fēng)格正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體現(xiàn)。
漢語具有諸多方面的特點,利用這些特點,可以形成許多漢語所特有的修辭方法,如:聲調(diào)的抑或揚可以形成平仄;許多單音節(jié)詞可以形成押韻等。另外,因為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歷史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成語和典故,這些成語和典故使?jié)h語變得言簡意賅,獨具極強的表意能力。請看下面的例子:
漢語 英語
(1)一箭雙雕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害群之馬 black sheep
(3)膽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4)蠢得像豬 as stupid as a goose
(5)揮金如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6)熱鍋上的螞蟻 as nervous as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like a hen on a hot griddle
(7)雨后春筍 to spring uo like mushrooms
(8)掌上明珠 the apple of one's eye
眾所周知,漢語和英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他們各自體現(xiàn)著兩種風(fēng)格迥異的文化,就以“揮金如土”這個成語為例進行說明。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深處內(nèi)陸的國家,四周都被高山環(huán)抱,人們周圍都是土;而英語國家,就拿英國來說,從這個民族誕生開始,就無時無刻不和水打交道,因而在英譯這個漢語成語時,為了各自的文化體現(xiàn),“揮金如土”就英譯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就不能譯成“to spend money like soil”。因此,修辭與文化是緊密相聯(lián)系的,修辭是民族文化在語言上的具體體現(xiàn)。
在英語中,我們常見的或常用到的比喻詞有as,like,seem,as if,as though,such as等等,漢語中,如:如/宛如、像/好像、看起來好像、似乎、仿佛/如同、像……一樣等等。舉幾個例子:(1)我的心像正在歌唱的鳥兒。(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2)瑪麗現(xiàn)在忙如蜜蜂。(Mary is now as busy as a bee.)(3)她們避開她,就好像她得了傳染病一樣。(They avoided her as if she had an infectious disease.)
三、修辭與翻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翻譯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xué)科,它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表面上看,翻譯只涉及源語語言和譯語語言,但實際上,翻譯卻要著重研究源語語言和譯語語言背后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其中,當(dāng)然也就包括對修辭手法的對比和研究。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我們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英漢互譯是一門研究英漢兩種語言相互轉(zhuǎn)換的藝術(shù)。英語中常見的一些修辭格,在漢語中是能找到與之相同或相似的表達方式的,然而,在這些類似的表達中,他們二者也存在一些差異,要經(jīng)過深入地對比和研究,我們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們。
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推敲其實就是比較?!苯?jīng)過不斷地英漢翻譯實踐,我們都深信:當(dāng)我們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深入地比較和研究,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內(nèi)在規(guī)律的了解和掌握就會很準(zhǔn)確,從而對源文的理解也會十分的準(zhǔn)確,在具體的翻譯理論的指導(dǎo)下,運用恰當(dāng)?shù)姆g策略和技巧,就能準(zhǔn)確的譯出譯文。正如筆者之前所闡述的一樣,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深入對比研究的同時,也是譯者不斷地增強自身的英漢雙語文化修養(yǎng)的過程,從而提高譯者對英漢雙語文化的敏感性與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