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佳
[摘要]《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一書是一部選題新穎、內(nèi)容充實、論證有方、敘述生動、雅俗共賞的歷史學和文獻學力作。該書基于“他者”立場,關注“他者”視野,研究“他者”問題,全面梳理了迄今所見的蒙古族和藏族史籍中所載的有關西夏的史料,選取了六個既有史學趣味又有重要研究意義的問題,對關于西夏史的“他者視野”做了生動的闡釋,其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都非??捎^。
[關鍵詞]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出版價值;閱讀價值
《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一書于2013年12月由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后學術界的很多評論者對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是一部選題新穎、內(nèi)容充實、論證有方、敘述生動、雅俗共賞的歷史學和文獻學力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金波先生說:“這是一部視角獨特,令人耳目一新、填補空白的西夏研究新著?!苯逃块L江學者特聘教授杜建錄先生說:“該書選題新穎,資料翔實,論證綿密,見解獨到,行文通暢,充分體現(xiàn)了寧夏青年史學工作者學習先進、遵守規(guī)范、創(chuàng)新學術的遠大志向和不俗實力。”2014年9月,該書獲得中國出版協(xié)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主辦的“2013年度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本文主要從編輯的視角,結合該書編校工作的實踐情況,論述該書的出版價值和閱讀價值。
一、新穎的學術視角和學術觀點
正如本書書名揭示的那樣,這是一本基于“他者”立場,關注“他者”視野,研究“他者”問題的新史學著作。該書全面梳理了迄今所見的蒙古族和藏族史籍中所載的有關西夏的史料,分類和分階段研究了西夏故事在蒙古族和藏族史學中的源流與演變,比較了它們與漢族古代史籍所載西夏傳記故事的異同,并以此為基礎深入討論了古代蒙古族和藏族史學家筆下的西夏故事及其原型問題,最后又評估了這些史料在西夏研究中的價值。
在運用“他者”視野對西夏歷史進行敘事觀照和鉤沉、辨析“他者”史料的基礎上,作者選取了六個既有史學趣味又有重要研究意義的問題,對關于西夏史的“他者視野”做了生動的闡釋。一是唐兀與弭藥的稱呼緣起及其演變問題。二是藏文史籍所載西夏歷史故事的來源問題。作者認為,它是在元朝政府和西藏薩迦派聯(lián)合統(tǒng)治西夏河西故地的時代背景和漢藏命理學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下,由一個雙方利益的共同代表者薩迦派學者兼宣政院院使——喜饒益希,以西夏故土留存的歷史傳說文本和史料為基礎,通過追加和混合來自其他民族或不同語文的神話故事來完成歷史敘事的。三是元代史籍所載成吉思汗征伐西夏史實的考證問題。四是元代官修三史《夏國傳(紀)》的編撰體例問題。五是黃教史家對成吉思汗征伐西夏故事的演繹及其根據(jù)問題。作者認為對于成吉思汗征服唐兀惕這樣一個重大歷史題材,17世紀的黃教史家們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和演繹。無論是可能口頭流傳于14~16世紀的民間史詩、民間故事,還是17世紀黃教史家們書寫的故事文本,他們所講述的成吉思汗征服唐兀惕的故事,毫無疑問是嫁接而來的,故事的內(nèi)容主要采自于漢地、西藏和蒙古的文本及其口頭傳承。六是史籍所載蒙藏地區(qū)的西夏人后裔問題。作者通過對大量蒙藏史料的辨析,從“唐古特蒙古尋蹤”“西吳王傳說釋疑”“昂仁西夏王族考”“夏爾巴人族源考”四個部分翔實地考證了蒙藏地區(qū)西夏人后裔的傳世與留存問題。
在史料鉤沉與獨特視角的基礎上,《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一書體現(xiàn)了它獨有的學術價值。該書內(nèi)容新穎,許多觀點新穎獨特,對西夏學研究有一定的填補空白之功。與過去研究者只注重漢文西夏史料的做法不同,本書通過對蒙古族、藏族古代文獻中相關記載的全面梳理和悉心解構,為我們呈現(xiàn)了若干段迥別于傳統(tǒng)中原本位主義式樣,富有民族、地域和時代文化特色的精彩的西夏故事。過去治西夏史者,主要依賴的是唐宋漢文材料。與之相比,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語文史料頗受冷遇。究其原因:民族語文史料傳播不廣,不被傳統(tǒng)史家知曉;民族語文史料視角獨特,不受正統(tǒng)史學重視。然而,站在唯物主義史學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立場上,對歷史上各民族的歷史及其史學遺產(chǎn)都應該采取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tài)度和做法。該書是目前學術界第一部系統(tǒng)梳理、細致研究蒙文、藏文古代史籍所載西夏史料的專著。
二、獨特的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
在史料鉤沉與獨特視角的基礎上,《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一書體現(xiàn)出它獨有的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是內(nèi)容新穎,對西夏學研究有填補空白之功。與過去研究者只注重漢文西夏史料的做法不同,本書通過對蒙古族、藏族古代文獻中相關記載的全面梳理和悉心解構,為我們呈現(xiàn)了若干段迥別于傳統(tǒng)中原本位主義式樣,富有民族、地域和時代文化特色的精彩的西夏故事。過去治西夏史者,主要依賴的是唐宋漢文材料。與之相比,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語文史料頗受冷遇。究其原因:民族語文史料傳播不廣,不被傳統(tǒng)史家知曉;民族語文史料視角獨特,不受正統(tǒng)史學重視。然而,站在唯物主義史學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立場上,對歷史上各民族的歷史及其史學遺產(chǎn)都應該采取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tài)度和做法。該書是目前學術界第一部系統(tǒng)梳理、細致研究蒙文、藏文古代史籍所載西夏史料的專著。
二是內(nèi)容廣博豐富,方法靈活多樣,結論客觀平實。作為一部涉及西夏學、藏學、蒙古學、中世紀中國史、少數(shù)民族古代史學史的專著,作者在尊重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一方面繼承了重梳理、重考證、重證偽的舊史學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吸收了重田野、重口述、重原型的民族學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了綜合研究,所得多為平實之論,扎實而中肯。此外,該書附錄部分“12種蒙藏史籍所載西夏資料輯錄”,共收錄“學術界關注較少”,“可能會帶來新的研究課題”的西夏研究資料。這些資料主要出于《蒙古黃史》《金輪千輻》《蒙古政教史》《如意寶樹史》《安多政教史》等蒙藏史籍,對于從藏文、蒙文史籍文獻的角度研究西夏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三是全書集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體,能夠滿足各個層次讀者的需要。它以樸實、明快的字句,由淺入深、娓娓道來的敘事,一絲不茍、邏輯嚴密的論證,生動地普及了唐、宋、西夏、元等時期中國各個王朝,以及黨項、漢、藏、蒙等中華各民族的史學文化,生動地再現(xiàn)了13世紀以后中國西北各區(qū)域文化碰撞、交流與融合的積極景象。
綜上所述,《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一書,立足“他者”立場,關注“他者”視野,研究“他者”問題,通過梳理紛繁復雜的蒙藏史籍資料,解讀西夏學研究界的相關熱點問題,有利于從不同角度接近歷史真實的本相。同時,該書雖是一部歷史學著作,但因之其樸實明快的語言和由淺入深、娓娓道來的敘事,其閱讀性亦非??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