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自1886年被發(fā)現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為了跟隨人們的喜好,1983年,可口可樂便推出了不含咖啡因的可樂。但是有學者發(fā)現,這一小小改動好像并不明智。
今年6月份,來自廣州暨南大學生物醫(yī)學轉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的團隊發(fā)現,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竟然可以顯著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進而促使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展,而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則不會。這一發(fā)現刊登在《細胞發(fā)現》上。
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就有一些研究發(fā)現,歐美國家的可樂消耗增加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例的升高相關。然而,人們對于可樂具體是如何引發(fā)自身免疫疾病的還不是太了解。
為更好地研究二者的關系,尹教授選擇了常用來模擬人類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fā)性硬化的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膜炎(EAE)小鼠模型,以及幾種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可樂,包括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就是兩塊錢一罐的普通可樂)、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以及無糖可樂進行試驗。小鼠被分別給予不同種類的可樂或者白水8周。
之后通過對比小鼠的神經損傷程度,研究人員驚奇地發(fā)現,飲用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的小鼠會導致疾病的顯著惡化,表現為更加嚴重的炎性反應和神經損傷。但是,飲用普通可樂或無糖可樂的小鼠以及飲用白水的小鼠都不會導致疾病的明顯惡化。
那么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是如何導致EAE惡化的呢?
研究人員懷疑,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樂可能是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而導致EAE惡化的。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研究人員收集了小鼠糞便進行分析。
果然,研究人員發(fā)現,所有的含糖可樂都會顯著改變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并且含糖可樂主要會增加有利于炎性反應以及Th17細胞(輔助性T細胞17)活化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等數量的增加,從而導致小鼠體內Th17水平的升高。但是無糖可樂卻不會改變小鼠體內Th17細胞水平。
這意味著,可樂中的糖可能是導致腸道微生物改變的罪魁禍首。因此,研究人員直接用與高糖可樂相同濃度的糖水喂養(yǎng)小鼠,發(fā)現純糖水同樣會促進Th17活化,導致EAE惡化。
以上的實驗表明,不含咖啡因的可樂導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惡化,是可樂中的高糖通過改變小鼠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促進了Th17細胞的活化而實現的。但是,既然所有的含糖可樂都會造成Th17細胞的活化,為什么含有咖啡因的可樂就不會導致EAE惡化呢?
已有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抑制Th17細胞滲入大腦,從而延遲和減弱EAE的嚴重程度和疾病進展。
總的來說,尹芝南教授的發(fā)現,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飲料可樂中的糖類和咖啡因與腸道微生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聯(lián)系了起來。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為了保護腸道微生物,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高糖飲食。如果實在想喝可樂的話,還是要選擇含有咖啡因的可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