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銳
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趙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痹撐恼f的是岳州窯所產(chǎn)青瓷茶碗,是僅次于趙瓷的飲茶精品。而岳州窯就位于今湖南省的湘陰縣,因唐代湘陰隸屬岳州,故稱岳州窯。
湘陰縣地處南洞庭湖之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楚國詩人屈原的自沉之地汨羅江,就離縣城三十公里,而此地更有趣的是出產(chǎn)之物與“岳”字特有緣,除了建有著名的岳州窯之外,還有一種特產(chǎn)叫“岳飛茶”,當?shù)赜趾喎Q為“姜鹽茶”。
《湘陰茶略考》中說:“湘陰的民俗學家及民眾一直認為,姜鹽豆子茶系岳飛所創(chuàng),故又名岳飛茶。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被朝廷授予鎮(zhèn)寧崇信軍節(jié)度使,帶兵南下至汨羅營田鎮(zhèn),準備與楊幺領導的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岳家軍多來自中原,駐軍江南后因水土不服,士兵中腹脹、溏瀉、厭食和乏力的病人日漸增多,影響了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和士氣。岳飛平日喜讀醫(yī)書,他見該地盛產(chǎn)茶葉、黃豆、芝麻、生姜,便囑部下熬含鹽的姜、黃豆、芝麻茶飲。果然,軍中疾病大為減少。軍營周圍的百姓依法炮制,從此在湘陰流行開來?!?/p>
姜鹽茶健脾胃,驅(qū)風寒,去膩強身,至今仍盛行于湘陰的每個家庭。據(jù)曹進于1986年的調(diào)查,湘陰縣城7個居民聚居區(qū)的101個家庭中,常年飲用姜鹽茶的有100戶,唯一不飲此茶的是一個外省移民家庭。
其實,姜鹽茶并不是到了岳飛之時才有的,它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人薛能《茶詩》云:“鹽損添常戒,姜宜著更夸。”據(jù)此可見唐人煎茶已用姜和鹽了。蘇軾在《和寄茶》中說:“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這說明北宋時也有姜鹽煮茶之風,相傳蘇軾還曾用姜鹽茶治好了宰相文彥博的疾病。蘇軾之弟蘇轍在《煎茶詩》中說,北方“俚人茗飲無不好,鹽酪椒姜夸滿口”。是說當時的北方人在茶中除添放姜和鹽,還添放有奶酪和辣椒等物,這茶真難以想象其味如何。而岳飛所制的姜鹽茶除了姜鹽“基調(diào)”外,不過再添了些黃豆、芝麻而已。
煮茶和以姜鹽,其味不知會如何,但從中醫(yī)而論,卻不無道理,茶性寒,而姜性熱,一寒一熱,正好調(diào)平陰陽。楊士瀛《醫(yī)說》中有姜茶治痢之方,其理正是本于此。
摘自《科學養(yǎng)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