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平
摘要:兩千年以來,人們一直視隱喻為一種修辭手段在進行研究。近年來,認知語言學(xué)認為隱喻是一種認知方式。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認知隱喻理論為基礎(chǔ),對西班牙語和漢語關(guān)于時間的隱喻進行對比,考察了其空間化隱喻、結(jié)構(gòu)化隱喻和本體隱喻,對其特點進行了分析,探尋了其異同的原因。
關(guān)鍵詞:西班牙語;漢語;時間;隱喻
一、緒論
隱喻現(xiàn)象自亞里士多德以來就被深入研究,被視作一種修辭手段。然而,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其實是一個關(guān)乎人們?nèi)绾嗡伎嫉膯栴},我們的認知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具有隱喻性質(zhì)(Lakoff&Johnson;,1980)。認知世界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域投射到具體的域上的過程,所以隱喻也被認為是人類認知的核心部分。
自Lakoff和Johnson提出認知隱喻以來,大多數(shù)的相關(guān)研究都是以英語的隱喻作為研究對象的。后來在我國關(guān)于漢語的研究逐漸豐富,也有許多關(guān)于英語和漢語的對比研究。然而其他語言和漢語的對比研究還不是很充分。在國外,有西班牙語和其他歐洲語言的隱喻對比研究,然而針對漢語和西班牙語的對比研究還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試圖分析關(guān)于時間這一概念在西班牙語和漢語中的隱喻和認知方式,探尋其同和異。
當(dāng)人們在認識新的事物時,因為思維能力或表達方式的限制,必須使用已有的表達方式或者概念來談?wù)撔碌氖挛锘蚋拍?,這就是隱喻化認知。時間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抽象概念,時間較空間來說更難感知。時間的這一抽象性要求我們要使用其他的概念或感知手段來描述和理解時間,這是時間隱喻產(chǎn)生的必要性和根據(jù)。根據(jù)Lakoff,概念隱喻即是從源域到目標(biāo)域的跨域映射,故而關(guān)于時間的隱喻是指將非時間概念結(jié)構(gòu)(源域)投射到時間概念結(jié)構(gòu)(目標(biāo)域)上而形成的隱喻。由于人類生存的客觀世界有其共性,所以西班牙語和漢語的時間隱喻必然有其共性;然而受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觀念信仰、民俗習(xí)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隱喻必定存在許多差異。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隱喻認知理論為基礎(chǔ),對西班牙語和漢語中關(guān)于時間的隱喻做對比研究。
二、西班牙語和漢語中時間的空間化認知隱喻對比
時間比空間更難認知。人類具有簡化知識和基于具體知識來理解抽象知識的傾向性,故而人類總是用熟悉的概念來表達更加抽象的事物。周榕認為,時間的空間隱喻的認知基礎(chǔ)具有心理真實性,二者之間存在兩種隱喻系統(tǒng)映現(xiàn),對時間關(guān)系的推斷過程是從空間關(guān)系向時間關(guān)系的隱喻性投射的過程,即人們進行時間隱喻心理表征時,的確出現(xiàn)了空間映現(xiàn)的心理操作(周榕,2001)。
(一)西班牙語和漢語空間隱喻化認知特點
隱喻涉及源域和目標(biāo)域,是指將源域的部分特點映射到目標(biāo)域上,目標(biāo)域因源域而得到理解。當(dāng)空間(源域)向時間(目標(biāo)域)映射時,其隱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時間隱喻具有一維性。“一維”實際是指的是一條線,可理解為左/右一個方向。也可理解為點動成線,即只有長度,缺少寬度、高度或面積等維度。我們在描寫時間的時候,常常說前或后,這和一維的線性特征是一致的,我們不會談?wù)摃r間的寬窄、大小或者面積等等。
2.時間隱喻的主要構(gòu)成是直線,時間是線性的。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我們常常用坐標(biāo)的方式來描述,時間的遠近則符合橫坐標(biāo)的描述方式,而有關(guān)上下的隱喻則與縱坐標(biāo)的描述方式相對應(yīng)。
3.時間和觀察者相對運動關(guān)系的識解方式。我們通過體驗空間中的事件或通過觀測某一對象的運動來理解時間,這就是空間視角。這種識解方式有兩種認知模型,一為“時間在動”認知模型,另一為“觀察者在動”認知模型(Lakoff&Johnson;,1980)。
1)“時間在動”認知模型:觀察者是靜止的,時間是流向觀察者的流體。尚未流動到觀察者處的時間被視為將來,流動到觀察者處的時間被視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流動到觀察者之后的時間被視為過去。
2)“觀察者在動”認知模型:觀察者是一個運動的人,將時間看作是一個線性的事物。觀察者處在的位置即是現(xiàn)在,觀察者不斷向?qū)碜呷?,觀察者走過的部分就是過去。
這兩種認知模式可以在同一語言中共存。在漢語中時間在動的隱喻是更加常見的,而在西班牙語中,觀察者在動的模式則更加多見。這就是為什么漢語中里有“前天、后天”這樣的表達方式,而西班牙語中則是“el día pasado”這樣的表現(xiàn)方法。語言表達的不同實際上反映了認知方式的不同。
(二)西班牙語和漢語中有關(guān)“上/下/前/后”的時間隱喻
漢語常用“上”和“下”來表達時間,過去為“上”,未來為“下”。藍純收集過含有“上”和“下”表達,并發(fā)現(xiàn)了相當(dāng)數(shù)量的關(guān)于時間的隱喻。她認為,早晨太陽上升,中午達到最高,所以有“上午”這個表達,而下午正好相反,所以時間較早是“上”,較晚為“下”(藍純,1999)。這與中國的傳統(tǒng)也是密切相關(guān)的,“上祖”和“下輩”的表達就是如此。類似的表達還有“上星期/下星期”、“上回/下回”、“上半月/下半月”,等等。漢語的經(jīng)驗表明,我們將時間的概念投射到高度的表達之中,過去的、較早的為“上”,反之為“下”。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受過去取向的影響,對以前的人和事物崇拜,以上為尊,即過去是上,將來為下。
然而在西班牙語中,用上下表達時間的概念是很罕見的。我們查詢字典,可以看到表達上下的“arriba”和“abajo”沒有和時間有關(guān)的義項。西漢表達的不同,實質(zhì)是人們認知方式的不同,或許在西班牙文化中對于古代的尊崇并不是如此強烈,或許未以時間隱喻的形式表達在語言之中。
當(dāng)我們面朝前站在時間流之中,我們會感到未來在前,時間在后的感覺。這樣的表達諸如“前途”、“前景”。此時觀察者的視角相對靜止,時間相對運動。有的表達基于兩者都在運動,諸如“讓我們?nèi)ハ蚯胺?,迎接未來”,這里人們承認自己在運動,也承認時間在運動。西班牙語中也有類似表達,如“l(fā)os días que tenemos por delante”來表示將要到來的日子。Delante的詞義是前面,這個表達直譯為我們前面的日子,也就是未來幾天的意思?!癓os días pasados”指過去的幾天,pasado是動詞pasar(經(jīng)過)的過去分詞,做形容詞用,表示過去的日子。在“Lo encontré días atrás”這句話中,“días atrás”是時間狀語,意為過去的幾天,“atrás”是一個方位副詞,意為后面。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未來在前,過去在后”的認知模式在西班牙語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當(dāng)我們從時間中抽離出來,站在外面觀察時間的流逝,我們就會感到過去在前,未來在后。這樣的表達如“前天”、“后天”等等。在這兩個例子中,我們把事物按時間順序排列在假想的橫軸上,先發(fā)生的在前,后發(fā)生的為后。類似的表達還有“前輩”、“后生”。此類表達自古就有,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等等。在西班牙語中,未來在后,時間在前的例子并不多,僅有的例子如pasado ma?ana表示后天,其中pasado含有向后的意思。造成西班牙語這一認知模式并不多見的原因在于,西班牙是傳統(tǒng)的天主教國家,原罪說對其影響很深。人只有向前看,努力超越現(xiàn)世才能恕罪,而回歸過去就是回歸原罪,因此在時間取向上是未來取向(賈玉新,1997)。而漢文化則靈活的多,加之又有尊崇古代的傾向,所以前后的表達都是比較普遍的。
三、西班牙語和漢語的時間結(jié)構(gòu)化認知隱喻對比
(一)結(jié)構(gòu)隱喻認知的特點
結(jié)構(gòu)隱喻是指以一種概念的結(jié)構(gòu)來構(gòu)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wù)撘环N概念的各方面的應(yīng)用于談?wù)摿硪桓拍?。比如“?jīng)濟活動是戰(zhàn)爭”這一隱喻中,源域(戰(zhàn)爭)的概念被轉(zhuǎn)移到目標(biāo)域(經(jīng)濟活動)。通過概念隱喻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基于對具體、簡單的概念,來自于我們的可聞可感的生活經(jīng)驗。
(二)漢語和西班牙語時間的結(jié)構(gòu)認知隱喻
時間是金錢這一結(jié)構(gòu)隱喻非常普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語言之中,這是因為經(jīng)濟活動是人類的主要活動之一,金錢是人們最為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在時間是金錢這個隱喻之中,時間擁有了許多金錢的特性,時間是一種珍貴的資源,是一種可以花費、浪費、預(yù)算、投資、節(jié)省,乃至是可以揮霍的東西。在漢語中,例如:
大機器生產(chǎn)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
你這樣做純粹是在浪費時間。
做事前要提前規(guī)劃好時間。
給我三天時間,我一定調(diào)查出真相。
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
在西班牙語中,時間是金錢的隱喻大體相似,比如:
Tenemos que ahorrar tiempo.
Antes de empezar el proyecyo hace falta calcular bien el tiempo.
Nadie piensa invertir tiempo en eso tontería.
Te recomiendo no malgastar tiempo de esta forma.
由于中西兩國文化的不同,再這一隱喻上還是有一些差異會產(chǎn)生。比如中國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說法。“寸”是中國的度量單位,用在時間之上來形容時間的珍貴。而在西班牙語中,關(guān)于時間有“sacar timepo”的說法,以為騰出時間,其中sacar的意思是“取”,和取錢這一動作相對應(yīng)。這可能是因為商品經(jīng)濟之前在歐洲發(fā)展地較為發(fā)達,銀行業(yè)也是如此,時間視為被寄存在銀行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取出來。這說明中西兩個民族在生活經(jīng)驗上的不同會反映在語言表達之中。
四、西班牙語和漢語時間的本體隱喻對比
(一)西班牙語、漢語時間的本體隱喻認知的特點
本體隱喻是指我們將一些抽象并且模糊的經(jīng)驗,如事件、行為、心理感覺等等,投射到離散性的實體,這就允許我們將事件、活動、情緒、想法等作為實體或物質(zhì)來進行表達和考慮。例如,“生活欺騙了她”、“這個理論可以解釋一切”。
本體隱喻中最為常用以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隱喻。容器隱喻有兩個要素,具有內(nèi)面和外面,能夠容納事物。比如西班牙語中“Estoy hasta las narices”表示憤怒,字面意思是身體中充滿了某種東西,都到了鼻子。由于容器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所以容器隱喻是非常普遍的。另一個較常見的比喻是擬人。擬人通過把象的事物人格化,可以變得更加可感。比如,“Fact speaks louder than eloquence”“驕傲自滿是你目前最大的敵人”。
(二)西班牙語和漢語關(guān)于時間的容器認知隱喻對比
容器在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中非常普遍,無論是自然中的湖泊,還是人類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如汽車、房子、鍋碗等等,都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人類也發(fā)現(xiàn)許多抽象的事物與容器有許多相似之處。容器具有許多共性,諸如有內(nèi)外兩面、可以測量體積、存取東西、可以溢出等等,這使得在這方面的認知有許多共性。
在漢語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時間是容器的隱喻,例如:
鐘聲響起,我們進入了新的一年。
一周內(nèi),我一定完成任務(wù)。
他還沉浸在和妻子共度的甜蜜時光之中。
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yè)取得了很大進展。
在這期間,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西班牙語中,也有許多類似的表達:
Dentro de 20 a?os realizaremos este trabajo.
En una semana nos casaremos.
En aquella época él es el mejor.
Llenó el tiempo libre leyendo libros.
漢語和西班牙語都通過容器隱喻來認知和描述時間,豐富了對時間范疇的隱喻認知和隱喻語言形式。
(三)西班牙語和漢語時間的擬人化認知隱喻
兩個民族的人們都發(fā)現(xiàn)時間還具有人一樣的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時間,時間回饋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時間仿佛和人一樣,具有思維、情感和判斷的力量。在漢語和西班牙語中都有把時間比作人的情況。在漢語中,我們可以看到: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我們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后的答案。
時間磨沒了這個年輕人當(dāng)初的棱角。
時間好像在和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時間會治愈他感情的創(chuàng)傷。
而在西班牙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Me dará la razón el tiempo.
El futuro lo dirá.
El tiempo lo cura todo.
Por ti no pasa el tiempo.
El dinero se va y viene,pero el tiempo ido no vuelve.
雖然這一隱喻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由于西漢兩個民族存在著聯(lián)想和修辭的差異,在一些具體表達上存在不同。比如漢語中有“打發(fā)時光”的說法,“打發(fā)”這個詞意在讓某人遠離,而西班牙語中的表達是“matar el tiempo”,其中 matar意為殺死。這兩個詞的詞義差距很大,感情色彩也是完全不同的。又例如,在籃球比賽教練叫暫停的這段時間西班牙語稱為“tiempo muerto”(死去的時間),而在中文可能被稱為“垃圾時間”或者直接被稱為“暫停時間”,我們可以看到,這是西班牙語獨有的表達,在西班牙語的視角中,如果比賽不被繼續(xù),時間作為一個人來說,時間就是死亡的。
五、結(jié)語
本文以隱喻理論為基礎(chǔ),分析了西班牙語和漢語關(guān)于時間的不同的隱喻的同和異。總的來說,西班牙語和漢語關(guān)于時間的隱喻是大同小異的。生活經(jīng)驗、認知能力和思維過程的一些普遍性是這些隱喻相同的原因。兩個民族文化宗教、歷史傳統(tǒng)、生存環(huán)境等等方面的不同是隱喻認知的不同的根源。
參考文獻:
[1]Geck Scheld S.Estudio contrastivo de los campos metafóricos en alemán y espa?ol,Una aportación a la semántica cognitiva[D].Valladolid: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2000:225-300.
[2]Lakoff,G.Women,F(xiàn)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269-304.
[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29,48-54,258
[4]Lakoff,G.“The Invariance Hypothesis:Is Abstract Reason Based on Image-Schema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 (1):39-74.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89-112.
[6]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9(04):7-15.
[7]周榕.隱喻認知基礎(chǔ)的心理現(xiàn)實性[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02):88-93,160.
北方文學(xué)·上旬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