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摘要:中國傳統(tǒng)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在古代文學中所占比例極低,同時也極少受到文學批評的關(guān)注。而以閨秀文學為代表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所體現(xiàn)出的審美觀念與美學價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視野所籠罩,其獨特的陰性審美特質(zhì)沒有得到很好地發(fā)掘和了解。在傳統(tǒng)閨秀文學中,當女性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和審美主體時,更為關(guān)注身為女性的個人化體驗,對自然的變化和時間的流轉(zhuǎn)較之男性文人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拿舾小2徽撌强臻g還是色彩的選擇,都呈現(xiàn)出一種流動細膩的自然生命之美,而這種美學特性也在當下一些女性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所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時間與自然;閨秀文學;陰性美學
中國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追溯到先秦《詩經(jīng)》中的女性作者,再到漢代班婕妤、蔡琰、卓文君、唐山夫人等,魏晉南北朝時的謝道韞、鮑令暉等,唐代武則天、上官婉兒、薛濤、魚玄機等,宋代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朱淑真等,直到晚明清初時由于“性靈”說的廣泛流傳,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出現(xiàn)了大量的閨秀詩詞來表達女性獨特的生命體驗。中國歷代不乏優(yōu)秀的女性作家,但是與男性文人相比所占比例極低,尤其在文人審美觀念主導下對女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持貶抑、輕視的態(tài)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帶有自身強烈的生命體驗,其透過文學作品所展現(xiàn)的審美觀念和美學思想是對以男性為主導的中國文人審美的一種補充和比照。而傳統(tǒng)閨秀文學作為女性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類型,其直觀地向人們展示了女性作家不同于男性文人的陰性審美,各種內(nèi)涵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基于真實生命體驗的閨秀文學陰性審美
所謂“陰性”審美是相對于“陽性”審美而言,如果說“陽性”審美呈現(xiàn)的是悲壯、雄健、豪邁等審美范疇,那么“陰性”審美則具有優(yōu)美、婉約、柔媚等特點。而這并非是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獨有的,在一些男性文人的作品中也時常體現(xiàn),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男子作閨音”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一些男性文人在詩詞中塑造女性形象,借由女性之口抒發(fā)各種情感,其作品一般都造語柔婉,意象清雅或鮮妍,表達難以言說的憂思愁緒或兒女私情。而在這種創(chuàng)作下產(chǎn)生的閨情詩其實是一種代言,男性有的是十分冷靜克制的從旁觀的角度去描寫女性的生活和心理,如溫庭筠《菩薩蠻》中“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边@樣白描式地展現(xiàn)閨房起居,以十分艷麗的色彩意象交疊產(chǎn)生陰性化的美感;有的是通過女性閨怨的形象來抒發(fā)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憂愁,如辛棄疾《摸魚兒》中“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以美人遭妒來暗喻自己政治上不得意。女性處在被書寫和被塑造的地位,“男性文人已經(jīng)以他們諳熟的代言方式創(chuàng)作,使他們選擇的詞句、意象和情緒,成為詩歌文本中女性情感的主流和正宗?!盵1]這種詩詞所滲透的陰性美學的意蘊相當片面,男性文人的審美品味凌駕在作品之上,缺乏真實的觀照和體察。
而當女性開始書寫自我、書寫自然時,作品中呈現(xiàn)的陰性審美特質(zhì)卻與“男子作閨音”不甚相同。原因不光是兩性之間存在的審美心理的差異,還有女性在描寫自身或是自然生活時對感性生命體驗的敏感把握。首先,在閨秀文學中女性作家對自我情感有著十分個人化的表達。青春時的活潑新奇、為人新婦的甜蜜歡愉、獨守空閨的幽怨相思、孤身寡居的清愁寂寥等等情感的抒發(fā)都是基于當下的生命感受,即使仍舊是清雋優(yōu)美的語言也能讓人有不同的審美感受。歐陽修作《蝶戀花》,李清照因酷愛“深深深幾許”幾句,也以其語仿作了《臨江仙》一首。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李清照《臨江仙》
同樣的閨怨題材,歐陽修的《蝶戀花》塑造了一個春愁滿懷,柔弱多情的閨閣女子的形象。“她”在深深的庭院中被“簾幕”“樓高”束縛在暮春的愁緒中,是男性眼中充滿惆悵的“美”人,同時精致的語言和各種意象的交疊讓詞變得十分柔美幽怨。而李清照在《臨江仙》中則直抒暮春時自己滿目蒼茫,郁郁不得的內(nèi)心感受,這種時過境遷的悲愴沉郁和心灰意冷被詞人直白地表達,多了一層更為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會。其次,“由于社會規(guī)范所強加的約束,閨秀是被限制在內(nèi)闈的女人,廣泛的社會政治生活與她們無關(guān),家庭和婚姻給了她們一定的安全和生活保障,也限定了她們的活動領(lǐng)域。”[2]基于這個原因以及對個人生命和生活的細致體察,閨秀文學將目光多集中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致中,透過日?,嵥榈拿鑼憗肀憩F(xiàn)女性獨特的審美觀念?!睹略娫挕分猩疥幧趟靡魧懙溃骸芭咒杖梗缮徫穫??;グ朊鎶y,愿得花間藕?!闭撜咴唬骸吧畹脴犯w裁。”[3]女子描繪自己采蓮弄水的日常帶有樂府詩中常見的濃郁的生活氣息,語言清新明快,情感也自然活潑。這種將閨閣日常生活審美化的過程表現(xiàn)了鮮明的女性審美心理,熏爐玉簟、羅衣斗帳、翠屏瑞腦等都不再僅是香艷淫媚的背景道具,而成為閨中女性表達私人化意緒的審美意象,使閨閣文學浸染著鮮活的生命力,體現(xiàn)著與男性文人相異的陰性審美特質(zhì)。
二、陰性審美空間的理想化塑造
男性文人筆下的女人是脫離了家庭和日常瑣碎的理想化形象,“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密室、歌宴酒席、芳園曲徑”[4],其表現(xiàn)出的情愛之欲與外貌之美僅是男性審美觀念的理想化表達。雖然閨秀作家將對生命的直接體驗訴諸于筆端,但是多少受男性文人審美觀念的影響,她們的作品在鋪寫自然與自我時也往往營造出一種理想化的審美空間。這種審美空間帶有女性對自然萬物盛衰以及時間流逝的敏感體驗,從而多哀傷喟嘆和如夢如幻的綿渺之感,最終完成女性對自我的真實觀照和對理想中的“我”的塑造。
(一)記憶與夢境的反復書寫
當女性主體意識漸漸覺醒時,其審美眼光會從一開始不斷追隨男性到反觀自身。除了細寫閨房生活而將日常審美化之外,閨秀文學多抒發(fā)自己的心靈觸動,挖掘內(nèi)心深層的情感體會,而對過往的追憶和對虛幻夢境的描繪讓她們實現(xiàn)了自我的抒情。細膩的愁緒總會通過對往昔的追撫和纏綿的夢來表達,如“斷腸芳草連天碧,春不歸來夢不通”(朱淑真《晚春有感》)、“午窗夢覺情懷惡,風絮欺人故著衣”(朱淑真《春歸》)、“半檐斜月人歸后,一枕清風夢破時”(朱淑真《春夜》)都是在寫詞人無法排遣的春愁,無論是夢不通還是夢中、夢破,夢境無疑加深了這種愁緒的渲染。雖然無法得知具體的夢境,但是根據(jù)詩詞上下文的描寫也能體會到作者在夢中所產(chǎn)生的無所寄托的渺渺之感。女性作家對于閨中歲月的回憶與追思大多與婚姻生活有關(guān),相思追憶縈繞心頭化作詩詞形成了一種纏綿悱惻的審美追求。李清照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中敘寫離愁之苦,“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的別后追憶是愁也是念。對生命情感的記憶欲說還休,夾雜著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表達,這種延綿的情思既是真實的又是模糊朦朧的。endprint
追憶與夢境,日常與當下,現(xiàn)實與虛幻的結(jié)合構(gòu)建了一個纏綿悱惻、虛實糾纏的審美空間。在這種審美理想下,女性對自己情感的抒發(fā)追求細膩的肌理質(zhì)感,“時間流”下的空間變化在詩詞韻律的襯托下顯得相當突出。如“燕臺夢隔三千里,槐枕腸回十二時”(嘉定侯儷南《病中述懷》)與“關(guān)山千里夢,風雨一聲秋”(武陵陳夢棠《聞雁》)兩者都是抒發(fā)興懷,一是遙夢燕臺追憶往昔,一是聞雁聲夢關(guān)山之秋,當下與過去、現(xiàn)實與夢境的交叉層疊隱藏著時間的線索,情感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轉(zhuǎn)換而起伏,充滿流動變化的美感。這種理想化的審美空間的創(chuàng)造使女性可以暫時規(guī)避男性文人話語的壓制,表達其豐富的審美感受。
(二)自然生命與自我生命的融合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很多文人寄情山水,以自然萬象的變化來書寫情懷和啟迪智慧,這種對時間流逝和自然生命盛衰的觀照是東方式美學的特點,而這種特點同樣也反映在閨秀文學的陰性審美中?!斑@種以自然生物情境,作為個人托喻或轉(zhuǎn)喻的媒介,在東方男性的作品中也常有所見,只是女性對自然界的生命變化—從孕育到死亡,有更纖細和感性的觀察,畢竟女性必需經(jīng)歷的生理周期與懷孕育子的身體經(jīng)驗與記憶,比男性更為敏感,更接近于自然生物界的變化?!盵5]尤其作為接受過一定教育的閨秀,她們將對自然的體會化入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中,通過清麗的語言和秀美的意象來呈現(xiàn)自己的審美觀念和美學理想。
自古以來就有以香草和百花來喻美人的詩詞傳統(tǒng),大部分是從男性文人欣賞的角度去描繪美人,而女性作為被塑造的對象只能承擔男性賦予的美學意蘊。雖然在傳統(tǒng)文學中,閨秀詩詞多少受到男性文人審美觀念的影響,追求一種溫順敦厚,秀美端莊的風格,但是當女性在詩詞或詩論中描寫甚至自比香草、百花時,可以看到女性對于自我審美風格的主動追求而不是被動賦予,她們可能也意識到女性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寫落花“閑庭梧影靜,曲徑落花鋪”(曲阜孔蘊光《春暮懷劉氏表姊》)寫梅花“此花不與群花同”(李清照《漁家傲》)表現(xiàn)女性自信脫俗的自我形象。寫秋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比照自己年華不再,黯然神傷。著名女詩學家沈善寶以花論閨秀詩:“詩猶花也。牡丹、芍藥,具國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貴。他如梅品孤高,水仙清潔,杏桃濃艷,蘭菊幽貞。此外,則或以香勝,或以色著,但具一致,皆足賞心。何必泥定一格也?”[6]女性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將自己細微的心理情感變化寄托在自然景物的描繪中,形成用自然來觀照自身的審美視域。
如果僅僅是簡單的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那么閨秀文學中的女性和自然的關(guān)系與傳統(tǒng)文人并沒有多大差異。由于封建社會中的女性在社會公共領(lǐng)域沒有話語權(quán),只能把注意力轉(zhuǎn)向能直觀和近距離感受的自然,將自然中的生命能量轉(zhuǎn)化為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的觸媒。宋代女詞人朱淑真在其詞集中描寫了四季中的各種花草與其他植物,春天梨花“朝來帶雨一枝春”,夏天新荷“翠色嬌園小更鮮”,秋日金桂“十分秋色為君忙”,冬日梅和雪“看來表里俱清徹”。從春到冬,從初晨到日暮,從晴天到雨后每一次自然與四季的流轉(zhuǎn)在詞人的筆下熠熠生輝,詞人在描繪時也并沒有借由自然之景來抒發(fā)自己的道德情懷,單純地從女性審美角度出發(fā),讓自然中的生命力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是兩種生命形態(tài)互相碰撞交融的過程。這種與自然的互動使女性發(fā)掘出自己獨有的精神氣質(zhì),創(chuàng)造出充滿自然生命之美的陰性審美空間。
在中國傳統(tǒng)閨秀文學中,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主體性慢慢凸顯出來,她們植根于自己真實的生命體驗,在流轉(zhuǎn)的時間和自然中搭建理想化的陰性審美空間。纏綿悱惻、虛實相交的審美境界以及自然生命和女性自我生命的互動都滲透著女性獨特的陰性美學,其意蘊不局限在所謂的柔美、婉約等審美范疇內(nèi),而是帶著當時女性對自我的認知和體驗對陰性美學進行內(nèi)涵上的擴充。因為時代的局限,閨秀女性的審美趣味會受到男性主導的主流審美的影響,并不能完全代表當時女性的審美觀念,這是需要正視的。但傳統(tǒng)閨秀文學中陰性美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所表現(xiàn)的自然生命之美與對女性生命的體察在如今的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中依然能找到蹤影。
參考文獻:
[1]張曉梅.男子作閨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李小滿.女性書寫之閨秀詞范式—再論漱玉詞的經(jīng)典意義[J].文藝評論,2013(10):57.
[3]沈善寶.名媛詩話卷一,清代閨秀詩話叢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350.
[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51.
[5]陸蓉之.21世紀陰性美學的預言[J].藝術(shù)當代,2003(2):13-14.
[6]沈善寶.名媛詩話卷一,清代閨秀詩話叢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4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