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周呈
人教版八上第一單元·新聞寫作
特邀主持:周呈
周呈,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學教育集團語文教師。江干區(qū)教學質量雙十佳個人、區(qū)語文學習研究小組成員,杭州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在作文教學上,提倡“文貴在新,文貴在真,文貴感人”。
必做任務:寫一則消息
【消息1】便捷共享單車遭遇停放尷尬
◎應玥 杭州市采荷中學教育集團濮家校區(qū)八年級
只要下載一個App,往其中充值一兩百押金,掃一掃車身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用不到一元的價格租借使用。從2016年底,杭城刮起了共享單車旋風,大量的共享單車出現(xiàn)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深受用戶歡迎。
弄堂路口的共享單車堆積如山
小公園里亂停的共享單車
由于很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共享單車儼然已成為新的交通“明星”。2017年7月6日,記者在地鐵一號線九堡站A出口駐足觀察,一分鐘內(nèi),就有15輛共享單車經(jīng)過。不少受訪者反映,共享單車不僅使用方便,費用便宜,還能鍛煉身體,環(huán)保綠色。“從地鐵站到家差不多一公里的距離,走路嫌路長,打車嫌價貴。現(xiàn)在有了共享單車,只需一元錢,騎車回家很方便!”一旁的季女士一邊笑著對記者說,一邊拿出手機點擊App的“掃碼開鎖”,對著車鎖位置的二維碼掃一掃,只聽到“咔”的一聲,鎖打開了,借車全程不到一分鐘。
共享單車為出行帶來方便快捷,但隨著數(shù)量的激增,在停放管理上遭遇了尷尬。記者發(fā)現(xiàn),在寬敞的道路旁,共享單車大多停放整齊;但在狹窄的弄堂里,共享單車的隨意停放現(xiàn)象就較為突出,甚至有十余輛共享單車被疊羅漢似的堆放在轉角路口。此外,在一些公園和店鋪門口,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地停放著,十分隨意。附近的居民應先生告訴記者:“我每天上下班開車需要經(jīng)過這些地方,但由于這些單車亂停,不僅難看,影響市容,有時還會造成交通堵塞或者行駛困難,很不方便。”
如果缺少自我約束和秩序管理,共享單車的便捷性甚至變成了阻塞交通的“禍首”,實在尷尬。如何加強共享單車違規(guī)停放的管理?如何使共享單車的便捷落到實處?依舊是百姓熱切關心的問題。
指導老師:周呈
【周老師評】
這是一則比較規(guī)范的消息習作。語言簡潔,內(nèi)容充實,脈絡清晰,富有層次感。
新聞標題“便捷共享單車遭遇停放尷尬”用準確的語言凝練地概括出消息的主體內(nèi)容——共享單車的便捷,以及由于停放問題而導致的尷尬。其中“便捷”與“尷尬”具有一定對比性,增強了標題的“醒目”效果。
新聞的主體部分采用的是沙漏形結構,開題首段采用描述性的語言,精練地概述了共享單車的便捷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單車共享盛行的現(xiàn)狀。緊承首段,主體部分二、三自然段通過兩則采訪實錄,突出共享單車的便捷性。至此,消息的第一層次完整呈現(xiàn)。而消息的第二層次通過對共享單車隨意停放現(xiàn)象的具體描述,深層次地展現(xiàn)出新聞事件的全貌,用事實說話,帶給人們關于共享單車使用管理的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