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珠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北 武漢 430000)
呼吸訓練用于促進臥床患者的肺康復
黃燕珠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探討呼吸訓練促進臥床患者的肺康復情況。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臥床患者,包括腦卒中90例,腦出血80例,重癥肌無力17例,吉蘭巴雷1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呼吸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和肺部感染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訓練前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差、攝氧量和無氧閾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差、攝氧量和無氧閾值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訓練前pH、PaO2、PaCO2、Sa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pH、PaO2、PaCO2、SaO2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H、PaO2和S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細胞、胸片炎癥及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臥床患者采取呼吸訓練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呼吸困難程度及肺部感染癥狀,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腦出血;重癥肌無力;吉蘭巴雷;呼吸訓練;康復
臥床患者常發(fā)生褥瘡、肺部感染及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近年來研究者認為藥物治療配合呼吸訓練可以改善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1]。為了探討呼吸訓練治療長期臥床患者的療效,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選取200例臥床患者,并對其中100例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呼吸訓練?,F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臥床患者,包括腦卒中90例,腦出血80例,重癥肌無力17例,吉蘭巴雷1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43~72歲。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41~7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既往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根據不同病情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及呼吸訓練器訓練??s唇呼吸:經鼻吸氣,吹口哨樣呼氣6秒,呼氣時縮唇程度由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調整。腹式呼吸:患者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胸部盡量保持不動,呼吸時壓住腹部,盡量回縮,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長2倍。呼吸操:仰臥時兩手握拳在肘關節(jié)處屈伸10次,平靜深呼吸10次;兩臂交替往前上方伸出,呼吸10次;兩腿交替在膝關節(jié)處屈伸10次;兩腿屈膝、雙臂上舉外展并深吸氣,兩臂放回時呼氣,做10次;口哨式呼氣:先吸氣,用唇呈吹口哨狀用力呼氣,做10次;腹部呼吸,兩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壁隆起,呼氣時腹壁收縮,做10次;2次/d,15 min/次,訓練20天。呼吸訓練器:每次訓練以患者的體力耐受為標準,2次/d,15 min/次,連續(xù)30天。具體操作方法為:將訓練器與呼吸管連接,指導患者平靜呼氣后將口唇對準呼吸管口緩慢吸氣,使黃色氣標浮在best位置以上,同時右側白色活塞緩慢上升,繼續(xù)緩慢吸氣,直至吸不動為止,將嘴唇離開呼吸管口,正常呼氣,至活塞復位后反復訓練[2]。
觀察兩組患者肺康復訓練前后的肺功能指標(肺容量、肺通氣量及心肺運動指標;肺容量包括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肺通氣量包括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心肺運動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
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訓練前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訓練前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兩組患者訓練前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較(±s,%)
組別 n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觀察組 100 54.2±9.8 55.0±7.6 2.3±0.7 2.3±0.6對照組 100 53.7±10.1 61.3±9.8 2.3±0.9 2.4±0.8 t 0.892 2.794 0.672 1.849 P>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肺彌散量和動脈血氧分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肺彌散量和動脈血氧分壓比較(±s)
組別 n 肺彌散量(%) 動脈血氧分壓(mmHg)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觀察組 100 2.2±1.8 2.2±0.6 98.3±9.7 100.3±29.6對照組 100 2.2±1.7 2.7±0.2 98.4±9.9 112.4±30.8 t 0.094 1.015 0.052 1.423 P>0.05 <0.05 >0.05 <0.05
表4 兩組患者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比較(±s,L/min)
表4 兩組患者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值比較(±s,L/min)
組別 n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觀察組 100 87.2±11.8 89.0±12.6 2.8±0.7 2.9±0.6對照組 100 87.4±11.4 95.3±11.8 2.8±0.6 3.4±0.7 t 0.051 2.853 0.042 1.957 P>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訓練前pH、PaO2、PaCO2、Sa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觀察組pH、PaO2、PaCO2、SaO2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H、PaO2和S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康復訓練前后的動脈血氣分
訓練后觀察組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細胞、胸片炎癥及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肺感染情況比較
導致長期臥床患者的病因較多,本研究中主要包括腦卒中、腦出血、重癥肌無力及吉蘭巴雷。長期臥床導致患者呼吸功能受損,缺氧又會加重患者的原發(fā)疾病,進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而且對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肺部感染及肺部功能受損對于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3-5]。
訓練后,觀察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彌散量、動脈血氧分壓差、攝氧量和無氧閾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訓練后,觀察組pH、PaO2和S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P<0.05);訓練后,觀察組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細胞、胸片炎癥及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呼吸訓練可改善肺功能、生活質量、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程度。原因為呼吸訓練可減少肋間肌等輔助呼吸機的無效性勞動,使輔助呼吸肌保持一種松弛的狀態(tài),達到休息的目的,有助于改善肺的通氣功能。呼氣時,腹肌和膈肌的協(xié)調性運動使膈肌松弛,增加潮氣量。而吸氣時,腹肌松弛,膈肌下降保證吸氣量。通過有節(jié)律且緩慢的深呼吸氣能使肺泡氧分壓增加及二氧化碳分壓下降,同時使循環(huán)中靜脈回血量增加,改善呼吸的深度和頻率,提高肺部換氣量,達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6]。呼吸訓練通過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的程度,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臥床患者采取呼吸訓練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通氣量、肺容量、心運動功能、生活質量、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程度。本研究使用的呼吸訓練器價格低廉,且呼吸訓練的方法簡便易行,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周 舟,韓小彤,寧鳳玲,等.呼吸訓練加振動排痰的肺康復治療對腹部手術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7,29(3):255-259.
[2]王 卉.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對促進肺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的作用[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5,47(1):27-29.
[3]劉曉麗,蔣延文,張 捷,等.長期家庭氧療聯(lián)合肺康復訓練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850-853.
[4]胡細玲,凌 聰,吳金萍,等.規(guī)范康復訓練對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31(17):87-89.
[5]李 玉.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43(11):98-99.
[6]譚會領.長期腹式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7):94-95.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6.31.02